天天看点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作者:铁道兵文化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作者 朱海燕

[一]

那年,在一个落雨的春日,我从杭州去千岛湖。那时,杭州去千岛湖还没有高速公路,一条曲折蜿蜒的普通公路,总是沿着一条江流向前延伸着。

那江,就是被人誉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富春江。

沿途并未见到什么别致的自然景观,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一些别致的自然景观已经没有自然和自由的意味了,早被围墙和栅栏所隔断,没有钞票这个通行证是很难进去的。所以,在公共汽车畅达的路上,哪能见到什么自然奇观呢?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富春江,浙江省中部河流。全长110公里,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区。(图片来源网络)/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看富春江,我感到才更真切,更有趣,更富有诗意。

因为雨天,江水有些浑浊,两岸平绿的田畴,美丽的农舍,洁净的野路,经过微凉的春雨一洗,更显得格外的清晰和新鲜了。富春江畔,野外的自然,竟长得如此鲜嫩,郊野的空气,竟酿得如此醉人。

目光所及的对面江边,并不整齐,一会儿见一片黄色的沙滩,一会儿见一丛苍翠的杂树。路旁,不远便长着一丛茂盛的竹子,竹子旁,还是一丛茂盛的竹子,只是一丛一丛大小不同而已。在绿竹掩映的竹林小道上,走着张着雨伞的村姑,她和周围的空气和自然景物是那样的和谐。

从杭州到富阳42公里,这里的山色与杭州又有所不同了,峰岭并不成重,但却呈露着千层万层的波浪。近代大作家郁达夫为富阳人,1934年,当他的那支如椽巨笔写到故乡的时候,那时的富阳,烟户不满千家,城墙像是土堡,城外山上的小塔特别多,一条很细的松溪河,从这个小人国似的山川城廓中流过,看起来倒觉得河很大了。像这样的一个小县里,居然出了许远,出了杜建微,出了孙权,出了罗隐那么多大的人物。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富春江两岸山色清翠秀丽(图片来源网络)/

村庄新的旧的,以不同的美的形式点缀在江岸上,我猜想着这里的哪幢老屋该是郁达夫的故居。但我也知道,这种猜想,十有八九与实际的物象相差着十万八千里,一点也不搭界。可是,我觉得旅途中的这种猜想很有意思,带着一点点的诗味。

风吹着,雨下着,富春江轻轻地流着。

风大了,雨大了,江也渐渐地与路分手了。

这是我第一次与富春江谋面……

[二]

富春江最引人入胜的景色,应该说在富阳至桐庐一线。对这带的景色,人们把她和长江三峡、桂林漓江相媲美。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这就是:“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富春江。(图片来源网络)/

深度游一游富春江成为我梦寐以求的心事。

关于对富春江,古人吴均有这样一段描写,他写道: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群。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对这么一个名区胜景之地,我当然想去走一走看一看的。2011年,暮春3月,我在杭州朋友的陪同下,驱车来到桐庐,登船畅游了一番富春江。

新安江和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的黄山,经淳安县,流至建德县的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这一段,称为富春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县的闻家堰,称为钱塘江。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富春江 七里泷 秀美风光(图片来源网络)/

游富春江,实则就是游七里泷这一段。这里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像一条历史的河。富春江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故七里泷这一段又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小三峡”之誉。

七里泷是一段长达46公里的峡谷,分为“一关三峡”,即乌石关、乌龙峡、子胥峡、葫芦峡。秀江两岸,群山连绵,悬崖削立,危立的石壁上,有伍子胥庙。附近还有子胥渡口、胥村、胥源、胥岭、胥洞等古迹。相传春秋时期,伍子胥逃避楚平王的追杀,投奔吴国,在此渡江入吴后,曾在此隐居躬耕。自子胥渡口往上,就是乌石滩,据传,岳飞、韩世忠等曾来此地,并在岩壁上题字。

小船轻轻地走在江上。江面在两岸青山的夹峙中,有时骤然收缩,有时突然开阔,似乎这江具有了一种弹性。在那开阔之处的山根底下,总有十亩八亩的良田,总有星星点点的白墙青瓦的农舍。一条如丝线般的小路,飞落在那些农舍之旁,然后又隐身于林木山丛之中了。

这时,天上竟静静地落下几滴雨来。怪了,你会感觉到那雨不是从天上飘下来的,而是那山、那树、那云,有意从云里抓来的几滴凉凉的水,向游人身上撩逗,或者用这种形式表示对你的欢迎。因为是飘雨的天气,自然少了阳光,那些缕缕的白云如洁白的哈达轻轻地缭绕在山腰间,抱搂着树,婉如拥抱着亲密的爱人。

一会儿,那云又调皮地漫上山顶,山顶便变得云深不知处了。

雨点轻轻地敲打着江面。富春江在两岸逶迤的群山的拥抱中静静地流淌。江面上渔夫披着蓑衣,驾着小舟,在烟雨迷离的江上捕鱼,整个情景婉如一幅流动的画面。此刻,我方才领悟到中国水墨画的魅力所在。也只有中国的水墨丹青,才能真正表达这样的美景,因为它深深地根植在中华民族的山水中。

船头犁开道道清波,两岸山峦的任何一角都能做到船走景换,不时可见青瓦白墙水畔人家,在江水之畔的山根下那茂密的树林中,或门前的庭院里,可见到看家的狗,啄米的鸡。不知不觉间,船拐了一个弯,驶入了一个山湾,原来是葫芦瀑布到了。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富春江 葫芦瀑布美景(图片来源网络)/

葫芦瀑布位于七里泷中段,深藏于“窗外云峰似画屏,密林修竹色青青”的盆柏湾内,农舍林居,缘江面山,一湾清水,如琉璃碧玉,平滑如镜,充满着天然古朴的情趣。沿溪南行,一路两山夹峙,一水流碧,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往里走20分钟便到葫芦瀑布。

葫芦瀑布高约百米,宽约2米,在陡峭光滑的石壁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了上下相连,上小下大的两个山洞,极像一个巨大的葫芦。瀑布从陡壁泻下,先泻入葫芦口,再从底部喷涌而出,飘然落下,飞珠散玉,冲击在一级级外凸的山石上,迸散出一颗颗水花。瀑布又有大小不等的小瀑20多处。若沿溪而进,可见桃花瀑与高梅瀑,其景色愈加神奇。

目睹此景,我想起郁达夫。上世纪20年代,年轻的郁达夫在放浪形骸的游程中,曾到京口瓜洲一带,消磨不少时光。那里他觉得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如甘露寺外的江山等等。后来,他来到距家乡只有一箭之地的桐庐,到桐君山、富春江一看,着实把自己惊了一跳。他感到这江山的秀而且静,风景的整而不散,却非那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所可比拟的了。也真难怪严子陵、戴徵士,在此结庐读书,颐养天年。先生认为,他若能在此安家,还要什么高官厚禄,还要什么浮名虚誉。

富春江是一条给人的心灵可注入春色、春意、春情的江河啊!

[三]

富春江北岸,沿江而建的有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传,这里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处,故称严陵山。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严光(前39年~41年)字子陵 画像(图片来源网络感谢画作者)/

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高士,浙江余姚人。严少年时期很有才气,与刘秀是同窗好友。

公元25年,刘秀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刘秀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想征召他为谏议大臣。

寻找他持续了几年时间。

后来有人呈文上奏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富春江边整日钓鱼。”

刘秀认为,此人就是严光。他准备了马匹和礼物,派人去请。请了3次总算把严光请来了,把他安排在京师护卫军营里住下,宫中管膳食的官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他原来是王莽的大臣,王莽失败之后,他及时转舵,投靠了刘秀,并做了刘秀的丞相。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光,一听到严光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

严光对侯霸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回两句话,说他是:“怀仁辅义天下说,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揭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光赶出洛阳。

严光看到侯霸这样的人也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在洛阳待下去了,每天睡大觉,等待回到富春江畔钓他的鱼去。

甚至当光武帝刘秀来看望他时,他也闭着眼睛不理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傲,便抚着他说:“子陵啊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

严光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先贤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说服不了他,只好叹息回宫去了。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富春山水美如画 子陵钓台碧云中(图片来源网络)/

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再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再一次拒绝了他。没过几年,他便终老于富春江畔。

这是严子陵的高人之处。他若入朝为官,他是斗不过侯霸这等小人的。朝中为官者,不是只有一个侯霸会打小报告,会嫉妒别人,而是一帮一帮,一群一群,甚至是某个朝代整朝的文武官员。官场的空气就是这样,他不这样跟着、学着、做着,他可能就混不下去,活不下去。这就是东汉官场的政治生态。像严子陵这样如此耿直的高人,怎么能斗过那些卑鄙的小人呢?人才斗不过庸才,庸才斗不过奴才,君子斗不过小人。这不是自然规律,这是人为的定律。多亏严子陵抽身早退,不然,若在官场混下去,说不定会有五马分尸的结局呢!

刘秀是大度之人吗?未必!严子陵在野之时,他们是朋友,彼此都没忘同窗之谊;若他真的入朝为官了,逢三六九日,登朝见驾,面见圣上,他也必须三拜九叩,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因为那样做不仅是一种纪律,更是一种王法。在这样的朝廷政治生态下,严子陵还敢用脚去蹬刘秀的肚皮吗?若是那样,他非落个满门抄斩不可。伴君如伴虎。刘秀决不会因为严子陵的出现而变成一只温顺的羊。

再说,你严子陵虽是高人,除了孤傲,又有什么安邦定国的本领呢?你能上阵杀敌,还是能让老天爷风调雨顺,多产粮食?他一条都做不到。大不了,在闲暇之余,跟刘秀这位老同学聊聊天,叙叙旧而已。

严子陵的高超之处,不在做官,而是他硬拉巴叽地辞官不做,创造了那个朝代历史性的唯一。如果他入朝为官,历史上恐怕无人知道在刘秀那个王朝里,有一个叫严子陵的高官;因为辞官不做,他便名垂千古了。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青绿富春江(图片来源网络)/

唐代的李白,曾到富春江携酒畅饮,诗曰: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渚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其实,李白虽是诗人,他没有严子陵那一身骨气。入朝,因为没给他所追求的官位,他发不尽的牢骚。但真正让李白去做一个地方官,他未必能做好,整天醉醺醺的,除了喝酒,就是写诗;除了写诗,就是喝酒,他怎么能顾及民生和发展经济呢?李白,在富春江畔留下了言不由衷的话,说什么:“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他坐没坐严子陵钓鱼的那块石头都很难说,他握没握钓竿,那就更难说了。他在这里游了一通之后,放了一段狂话,又浪游三山五岳去了。其实,他具备了永远在这里生活的条件,亦无需办理什么户口。但李白就是李白,他非同于严子陵,他若在这里永坐那块钓鱼石上,那么,李白也就不是李白了。(未完待续)

朱海燕 ||《富春江记》(上篇)

/在京“范长江奖”获得者合影 右五 范长江之子范苏苏 右七作者朱海燕/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是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新闻出版界领军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联系的高级专家。八次获中国新闻奖,九十多次获省部级新闻一、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各类作品集四十部,总字数2000万字。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