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作者:鐵道兵文化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作者 朱海燕

[一]

那年,在一個落雨的春日,我從杭州去千島湖。那時,杭州去千島湖還沒有高速公路,一條曲折蜿蜒的普通公路,總是沿着一條江流向前延伸着。

那江,就是被人譽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富春江。

沿途并未見到什麼别緻的自然景觀,在市場經濟的時代,一些别緻的自然景觀已經沒有自然和自由的意味了,早被圍牆和栅欄所隔斷,沒有鈔票這個通行證是很難進去的。是以,在公共汽車暢達的路上,哪能見到什麼自然奇觀呢?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富春江,浙江省中部河流。全長110公裡,流貫浙江省桐廬、富陽兩縣區。(圖檔來源網絡)/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看富春江,我感到才更真切,更有趣,更富有詩意。

因為雨天,江水有些渾濁,兩岸平綠的田疇,美麗的農舍,潔淨的野路,經過微涼的春雨一洗,更顯得格外的清晰和新鮮了。富春江畔,野外的自然,竟長得如此鮮嫩,郊野的空氣,竟釀得如此醉人。

目光所及的對面江邊,并不整齊,一會兒見一片黃色的沙灘,一會兒見一叢蒼翠的雜樹。路旁,不遠便長着一叢茂盛的竹子,竹子旁,還是一叢茂盛的竹子,隻是一叢一叢大小不同而已。在綠竹掩映的竹林小道上,走着張着雨傘的村姑,她和周圍的空氣和自然景物是那樣的和諧。

從杭州到富陽42公裡,這裡的山色與杭州又有所不同了,峰嶺并不成重,但卻呈露着千層萬層的波浪。近代大作家郁達夫為富陽人,1934年,當他的那支如椽巨筆寫到故鄉的時候,那時的富陽,煙戶不滿千家,城牆像是土堡,城外山上的小塔特别多,一條很細的松溪河,從這個小人國似的山川城廓中流過,看起來倒覺得河很大了。像這樣的一個小縣裡,居然出了許遠,出了杜建微,出了孫權,出了羅隐那麼多大的人物。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富春江兩岸山色清翠秀麗(圖檔來源網絡)/

村莊新的舊的,以不同的美的形式點綴在江岸上,我猜想着這裡的哪幢老屋該是郁達夫的故居。但我也知道,這種猜想,十有八九與實際的物象相差着十萬八千裡,一點也不搭界。可是,我覺得旅途中的這種猜想很有意思,帶着一點點的詩味。

風吹着,雨下着,富春江輕輕地流着。

風大了,雨大了,江也漸漸地與路分手了。

這是我第一次與富春江謀面……

[二]

富春江最引人入勝的景色,應該說在富陽至桐廬一線。對這帶的景色,人們把她和長江三峽、桂林漓江相媲美。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這就是:“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富春江。(圖檔來源網絡)/

深度遊一遊富春江成為我夢寐以求的心事。

關于對富春江,古人吳均有這樣一段描寫,他寫道: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争高直指,千百成群。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蟬則千啭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對這麼一個名區勝景之地,我當然想去走一走看一看的。2011年,暮春3月,我在杭州朋友的陪同下,驅車來到桐廬,登船暢遊了一番富春江。

新安江和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上遊。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的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縣的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這一段,稱為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縣的聞家堰,稱為錢塘江。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富春江 七裡泷 秀美風光(圖檔來源網絡)/

遊富春江,實則就是遊七裡泷這一段。這裡旖旎的風光如一首清新的詩,一幅淡雅的畫,又像一條曆史的河。富春江包孕着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故七裡泷這一段又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為主要特色,享有“小三峽”之譽。

七裡泷是一段長達46公裡的峽谷,分為“一關三峽”,即烏石關、烏龍峽、子胥峽、葫蘆峽。秀江兩岸,群山連綿,懸崖削立,危立的石壁上,有伍子胥廟。附近還有子胥渡口、胥村、胥源、胥嶺、胥洞等古迹。相傳春秋時期,伍子胥逃避楚平王的追殺,投奔吳國,在此渡江入吳後,曾在此隐居躬耕。自子胥渡口往上,就是烏石灘,據傳,嶽飛、韓世忠等曾來此地,并在岩壁上題字。

小船輕輕地走在江上。江面在兩岸青山的夾峙中,有時驟然收縮,有時突然開闊,似乎這江具有了一種彈性。在那開闊之處的山根底下,總有十畝八畝的良田,總有星星點點的白牆青瓦的農舍。一條如絲線般的小路,飛落在那些農舍之旁,然後又隐身于林木山叢之中了。

這時,天上竟靜靜地落下幾滴雨來。怪了,你會感覺到那雨不是從天上飄下來的,而是那山、那樹、那雲,有意從雲裡抓來的幾滴涼涼的水,向遊人身上撩逗,或者用這種形式表示對你的歡迎。因為是飄雨的天氣,自然少了陽光,那些縷縷的白雲如潔白的哈達輕輕地缭繞在山腰間,抱摟着樹,婉如擁抱着親密的夫妻。

一會兒,那雲又調皮地漫上山頂,山頂便變得雲深不知處了。

雨點輕輕地敲打着江面。富春江在兩岸逶迤的群山的擁抱中靜靜地流淌。江面上漁夫披着蓑衣,駕着小舟,在煙雨迷離的江上捕魚,整個情景婉如一幅流動的畫面。此刻,我方才領悟到中國水墨畫的魅力所在。也隻有中國的水墨丹青,才能真正表達這樣的美景,因為它深深地根植在中華民族的山水中。

船頭犁開道道清波,兩岸山巒的任何一角都能做到船走景換,不時可見青瓦白牆水畔人家,在江水之畔的山根下那茂密的樹林中,或門前的庭院裡,可見到看家的狗,啄米的雞。不知不覺間,船拐了一個彎,駛入了一個山灣,原來是葫蘆瀑布到了。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富春江 葫蘆瀑布美景(圖檔來源網絡)/

葫蘆瀑布位于七裡泷中段,深藏于“窗外雲峰似畫屏,密林修竹色青青”的盆柏灣内,農舍林居,緣江面山,一灣清水,如琉璃碧玉,平滑如鏡,充滿着天然古樸的情趣。沿溪南行,一路兩山夾峙,一水流碧,清澈見底,遊魚可數,往裡走20分鐘便到葫蘆瀑布。

葫蘆瀑布高約百米,寬約2米,在陡峭光滑的石壁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出了上下相連,上小下大的兩個山洞,極像一個巨大的葫蘆。瀑布從陡壁瀉下,先瀉入葫蘆口,再從底部噴湧而出,飄然落下,飛珠散玉,沖擊在一級級外凸的山石上,迸散出一顆顆水花。瀑布又有大小不等的小瀑20多處。若沿溪而進,可見桃花瀑與高梅瀑,其景色愈加神奇。

目睹此景,我想起郁達夫。上世紀20年代,年輕的郁達夫在放浪形骸的遊程中,曾到京口瓜洲一帶,消磨不少時光。那裡他覺得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如甘露寺外的江山等等。後來,他來到距家鄉隻有一箭之地的桐廬,到桐君山、富春江一看,着實把自己驚了一跳。他感到這江山的秀而且靜,風景的整而不散,卻非那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所可比拟的了。也真難怪嚴子陵、戴徵士,在此結廬讀書,頤養天年。先生認為,他若能在此安家,還要什麼高官厚祿,還要什麼浮名虛譽。

富春江是一條給人的心靈可注入春色、春意、春情的江河啊!

[三]

富春江北岸,沿江而建的有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築,相傳,這裡是東漢高士嚴子陵隐居垂釣處,故稱嚴陵山。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嚴光(前39年~41年)字子陵 畫像(圖檔來源網絡感謝畫作者)/

嚴光,字子陵,東漢著名高士,浙江餘姚人。嚴少年時期很有才氣,與劉秀是同窗好友。

公元25年,劉秀擊敗王莽,在洛陽建立了東漢王朝,當上了皇帝。劉秀登基後,思賢若渴,到處尋找嚴子陵,想征召他為谏議大臣。

尋找他持續了幾年時間。

後來有人呈文上奏說:“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富春江邊整日釣魚。”

劉秀認為,此人就是嚴光。他準備了馬匹和禮物,派人去請。請了3次總算把嚴光請來了,把他安排在京師護衛軍營裡住下,宮中管膳食的官員,每天早晚供給酒食。

司徒侯霸與嚴光是老相識,他原來是王莽的大臣,王莽失敗之後,他及時轉舵,投靠了劉秀,并做了劉秀的丞相。他深知劉秀十分器重嚴光,一聽到嚴光來了,不敢怠慢,馬上派人攜書問候。

嚴光對侯霸追名逐利、一味投機的行為十分鄙視,看了侯霸的信後,不願回信,隻讓來人帶回兩句話,說他是:“懷仁輔義天下說,阿谀順旨要領絕。”侯霸認為,這是揭他的瘡疤,心中十分不滿,從此便想方設法要把嚴光趕出洛陽。

嚴光看到侯霸這樣的人也居然當了丞相,也就不願在洛陽待下去了,每天睡大覺,等待回到富春江畔釣他的魚去。

甚至當光武帝劉秀來看望他時,他也閉着眼睛不理睬。劉秀知道這位老友性情高潔、孤傲,便撫着他說:“子陵啊子陵,你到底為啥不肯出來輔助我治理國家呢?”

嚴光突然睜開眼來,盯着劉秀說:“先賢得天下,是因為德行遠聞,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劉秀見說服不了他,隻好歎息回宮去了。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富春山水美如畫 子陵釣台碧雲中(圖檔來源網絡)/

公元41年,光武帝劉秀再次征召嚴子陵,嚴子陵再一次拒絕了他。沒過幾年,他便終老于富春江畔。

這是嚴子陵的高人之處。他若入朝為官,他是鬥不過侯霸這等小人的。朝中為官者,不是隻有一個侯霸會打小報告,會嫉妒别人,而是一幫一幫,一群一群,甚至是某個朝代整朝的文武官員。官場的空氣就是這樣,他不這樣跟着、學着、做着,他可能就混不下去,活不下去。這就是東漢官場的政治生态。像嚴子陵這樣如此耿直的高人,怎麼能鬥過那些卑鄙的小人呢?人才鬥不過庸才,庸才鬥不過奴才,君子鬥不過小人。這不是自然規律,這是人為的定律。多虧嚴子陵抽身早退,不然,若在官場混下去,說不定會有五馬分屍的結局呢!

劉秀是大度之人嗎?未必!嚴子陵在野之時,他們是朋友,彼此都沒忘同窗之誼;若他真的入朝為官了,逢三六九日,登朝見駕,面見聖上,他也必須三拜九叩,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因為那樣做不僅是一種紀律,更是一種王法。在這樣的朝廷政治生态下,嚴子陵還敢用腳去蹬劉秀的肚皮嗎?若是那樣,他非落個滿門抄斬不可。伴君如伴虎。劉秀決不會因為嚴子陵的出現而變成一隻溫順的羊。

再說,你嚴子陵雖是高人,除了孤傲,又有什麼安邦定國的本領呢?你能上陣殺敵,還是能讓老天爺風調雨順,多産糧食?他一條都做不到。大不了,在閑暇之餘,跟劉秀這位老同學聊聊天,叙叙舊而已。

嚴子陵的高超之處,不在做官,而是他硬拉巴叽地辭官不做,創造了那個朝代曆史性的唯一。如果他入朝為官,曆史上恐怕無人知道在劉秀那個王朝裡,有一個叫嚴子陵的高官;因為辭官不做,他便名垂千古了。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青綠富春江(圖檔來源網絡)/

唐代的李白,曾到富春江攜酒暢飲,詩曰:

我攜一樽酒,獨上江渚石。

自從天地開,更長幾千尺。

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願坐此石,長垂嚴陵釣。

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

其實,李白雖是詩人,他沒有嚴子陵那一身骨氣。入朝,因為沒給他所追求的官位,他發不盡的牢騷。但真正讓李白去做一個地方官,他未必能做好,整天醉醺醺的,除了喝酒,就是寫詩;除了寫詩,就是喝酒,他怎麼能顧及民生和發展經濟呢?李白,在富春江畔留下了言不由衷的話,說什麼:“永願坐此石,長垂嚴陵釣。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他坐沒坐嚴子陵釣魚的那塊石頭都很難說,他握沒握釣竿,那就更難說了。他在這裡遊了一通之後,放了一段狂話,又浪遊三山五嶽去了。其實,他具備了永遠在這裡生活的條件,亦無需辦理什麼戶口。但李白就是李白,他非同于嚴子陵,他若在這裡永坐那塊釣魚石上,那麼,李白也就不是李白了。(未完待續)

朱海燕 ||《富春江記》(上篇)

/在京“範長江獎”獲得者合影 右五 範長江之子範蘇蘇 右七作者朱海燕/

朱海燕簡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鐵道兵七師任戰士、排長、副指導員、師政治部文化幹事。

1983年調《鐵道兵》報,1984年2月調《人民鐵道》報,任記者、首席記者、主任記者。1998年任《中國鐵道建築報》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進階記者。2010年3月調鐵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級副主任,專司鐵路建設報告文學的寫作。

第六屆範長江新聞獎獲獎者,是全國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中國新聞出版界領軍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聯系的進階專家。八次獲中國新聞獎,九十多次獲省部級新聞一、二等獎,長篇報告文學《北方有戰火》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出版各類作品集四十部,總字數2000萬字。享受國務院津貼待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