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海燕 ||《尼洋河記》

作者:鐵道兵文化
朱海燕 ||《尼洋河記》

作者 朱海燕

下得米拉山來,天氣突然變得暖和起來,林木蔥茏,河水歡暢,好像山頂的寒風多了些柔情,沒有拉薩的風那麼剛勁刺人了。這裡的山水、林木、陽光、空氣,有了姑娘一般的溫順妩媚。

朱海燕 ||《尼洋河記》
朱海燕 ||《尼洋河記》

/神秘藏地 醉美 尼洋河(圖檔來源網絡)/

進入林芝境内,山青了,水碧了,雲更白了。路邊的小鎮像蘇杭一帶的小鎮那麼靓麗,我感覺自己像是到了天涯地角桃花源一般的極樂世界,凡塵蕩盡,心身放松了。

走過工布江達縣松多鄉後,就看到了尼洋河清麗的面影。尼洋河在雅魯藏布江衆多支流中排行第四,但水量豐足,僅次于中隆藏布江,它全長307.5公裡,流域面積為1.75萬平方公裡。尼洋河發源于米拉山西側的錯木梁拉,那裡是古冰川作用的圍谷,海拔在5000米上。尼洋河由西向東流,在林芝的則們彙入雅魯藏布江。

尼洋河是西藏工布地區的母親河,又稱“娘曲”,藏語意為“神女的眼淚。”

朱海燕 ||《尼洋河記》

/西藏 尼洋河 風光(圖檔來源網絡)/

這裡兩岸植被完好,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清澈的河水泛着浪花,從山谷中歌唱着流過,似乎在告訴人們,它是如何辛勤地滋潤着這方神奇的土地。在中國大地上,奇山勝水,我走過不少,看了不少,寫了也不少。但我從來沒見過哪條水能比尼洋河這麼靜。這裡除了水聲,除了鳥聲,除了風聲,似乎再也沒有其他的雜音了。它的美麗如同勾畫的夢幻,神姿仙态,像是剛剛沐浴出水的仙女。那河中之水,距河畔彎曲的公路隻有半尺的高差,随心所欲地可以在路邊蹲下來洗手、洗臉。而那水與那路,似乎早有君子協定,互相從不越界,我占你的地,你占我的河,它們似乎是親親熱熱的兩口子,一直牽手同行,又一直保持着同等的距離。

朱海燕 ||《尼洋河記》

/大美尼洋河 風光(圖檔來源網絡)/

河面甚是寬闊,随着山勢山形的變化,那河非常協調自然地勾勒出自己的自段,無論是寬處還是逼窄之處,它的出現,都能和周圍的自然景觀和詣共處,做到至奇至麗,既裝飾了大自然,又裝點了旅人的心靈。

河水是清澈的,在彎彎曲曲的河道之旁,間雜生長着許多野蘆葦和說不上名字的灌木,疏朗有緻。在它們的夾縫間,不時有水鳥起飛。河道中間,并非幹淨得一覽無餘,而是鋪着一個又一個大小不等的平緩的沙汀,如果這些沙汀荒蕪幹淨的一無所有,便無墨趣可記了。而那些沙汀上,詩意般的雜木疏密有緻,不但有群鳥起飛,且鳥蛋一窩一窩,從岸邊清晰可見。那裡是安全的處所,無什麼野獸渡河去幹擾它們生活的美好夢境。

朱海燕 ||《尼洋河記》

/尼洋河 兩岸風光(圖檔來源網絡)/

由于兩岸林木茂盛,久遠與新近的洪水,漂來的枯木斷枝,不規則地擺在沙汀的邊緣,在這近似乎于極樂的挑源勝境,這并不是一種對水流的污染,相反,更是對它神奇之美的又一種自然點綴;不是對水土流失現象的表白,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這裡山川河流的富有,它需要生理上的一種自然揚棄。

河的對岸,看不到路的蹤影,那蒼翠的松木從水邊一直蔓生到山峰之巅,懸崖峭壁之處,依然可見皚皚白雪。雲在山腳缭繞,又在山腰回旋,有時又在兩山之間,一縷縷地飛上山頂。西藏的雲總是親吻着大地的,但我沒有想到尼洋河上的雲,會上下漂浮着擦洗着青山。

蒼鷹盤旋,一隻,兩隻,三隻,時而飛在河面,時而鑽進了樹叢。我想,如果那對面的山上,有雪豹二三,也會被這蒼鷹折騰的十分煩心。

朱海燕 ||《尼洋河記》

/尼洋河 風光(圖檔來源網絡)/

我們乘車迂回山間公路上,行行複行行,不勝引頸歎山水之奇時,方才發現這碧波粼粼的尼洋河的一河秀水中,并無帆影舟迹。細問當地人,我們了解到當地藏民不食河魚。他們将魚視為神靈之物。這種和諧生态家園的觀念,真讓人歎而生敬了。但是,我還是這樣想,若從旅遊的角度看,在這尼洋河漾波漫淌的江流中,設幾葉扁舟,遊人蕩舟起槳,那怎能不陶然如醉,神魂飛揚呢?你縱有千種愁思萬般憂,也會溶化在這一江碧玉之中了。

有人說,中國江河之美,第一為漓江,第二為富春江。我以為,真正細品,最美的江河還是在尼洋河。其一,它美在其靜,喧嚣的漓江與富春江無法與之相比;其二,它美在其質,尼洋河之水都是那融化的雪水,從那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鍊聚彙而成,其水的品質是漓江和富春江不能相比的;其三,它美在其山,河兩岸的山峰總是被白雲包裹着,時而露頭,時而露足,始終沒有裸露全身的時候,山上林木蒼翠,好像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從未有人登臨,給人以深邃的靜谧和博大的神秘,這一點内地的山更是無法比拟。

這裡,天空的雲層是急劇變化的,陽光之手漸漸拉開霧幔,一片蔚藍的天空和一片墨綠的山野出現了。當你激動地拿起相機,還沒來得及拍照,那清風又用它溫柔的手拉上了霧幔。

朱海燕 ||《尼洋河記》

/驚豔尼洋河(圖檔來源網絡)/

這裡的白雲、陽光、清風,總是和自然美景相伴相生的,遠遠望去,那山、那水總是披着朦胧的面紗,乳白色的霧濃濃把罩在河面上,遠方的太陽照射着四周的翠峰青山,隐隐約約地給尼洋河勾勒出一片藍藍的夢境。

我想,尼洋河的美可能在于它的色澤,那河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脫脫是天神地母揀盡翡翠綠玉鋪就的。車行河岸,隻見千嶂染翠,峰峰嶺嶺盡是濃濃淡淡的綠,真難說是山染綠了河,還是河染綠了山。尼洋河,我對你的神秘,深深地表達敬意。

朱海燕 ||《尼洋河記》

朱海燕簡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鐵道兵七師任戰士、排長、副指導員、師政治部文化幹事。

1983年調《鐵道兵》報,1984年2月調《人民鐵道》報,任記*者、首席記者、主任記者。1998年任《中國鐵道建築報》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進階記者。2010年3月調鐵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級副主任,專司鐵路建設報告文學的寫作。

第六屆範長江新聞獎獲獎者,是全國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中國新聞出版界領軍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聯系的進階專家。八次獲中國新聞獎,九十多次獲省部級新聞一、二等獎,長篇報告文學《北方有戰火》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出版各類作品集四十部,總字數2000萬字。享受國務院津貼待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