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作者:鐵道兵文化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作者 朱海燕

很高興參加這次活動。祝賀金口河鐵道兵博物館經過整理後重新開館!感謝金口河區委、區政府和鐵道兵博物館的同志為此次所作出的努力!

我的發言,除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代表呂正操将軍的長子呂彤羽先生。

我談幾個問題,為節約時間,皆以“點選式”表達觀點,不展開說,談本質,講事件。

第一,東北戰局與鐵路形勢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朱德得到這一情況後,于8月10至11日,18個小時内連發7道指令,指令八路軍揮師出關。

8月13日,毛澤東發表《抗日戰争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講話。

當晚,呂正操、林楓、孫志遠參加了中央召開的戰鬥部署與配置設定任務的會議。至深夜2點。

8月14日晨,呂正操奔赴綏遠前進,旋即率部挺進東北。

8月19日,劉少奇為中央起草訓示電說,“如能從海道進入東三省最好,越快越好。”

8月28日,毛澤東飛抵重慶,與蔣介石談判。

9月14日,身在蘇北的黃克誠向中央請命:“去東北創造根據地。”

9月15日,彭真、陳雲乘蘇聯飛機抵達沈陽。

9月17日,毛澤東在重慶緻電中央:“希望力争東北,時機要緊,萬勿失機。讓呂正操率一至兩個團“兼程北進。”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開國上将 呂正操将軍(照片來源網絡)/

呂時任晉綏軍區司令員,前任是賀龍元帥。

9月19日,中央發出《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檔案。核心8個字:“向北發展,向南防禦。”争取東北是“千載一時之機”,萬分緊迫,進軍要異常迅速,不能拖泥帶水。突出一個字“快”。

9月23日,黃克誠帶35000人從淮陰出發。羅榮桓帶約65000人從山東出發。

中央派出2萬名幹部火速趕往東北。

10月中旬,呂正操率領晉綏軍區一個團抵達沈陽。

國民黨軍11月初開赴東北。

八路軍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率部北上,徒步一個月,11月15日,在山海關與敵相遇,敵強我弱,隻好邊打邊退。

毛澤東給冀東軍區司令員李運昌發報,馳援楊國夫,至少在山海關禦敵3個星期,多到2個月。

号召動員去東北時,說東北什麼都有,槍炮都是新的。楊國夫到後,發現什麼都沒有。

共産黨人面對的是“七無”,無黨、無群衆、無政權、無糧、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鞋袿。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東北解放前被破壞的鐵路老照片(圖檔來源網絡)/

呂正操認為,東北什麼都有,比延安的條件好的多。有城市群,有占全國百分之四十的鐵路,有占全國百分之八十的鋼産量,有可養數百萬兵馬的黑土地。他說,得東北,得天下。

第二,有鐵路就會得到一切

我軍迅速控制了東北鐵路。由于國民黨軍隊的到來,東北鐵路,又處于拉鋸狀态,但是第二松花江以北的鐵路一直掌握在共産黨人手中。

東北解放區的鐵路,我常用兩個數字表達,一個是4600多公裡,一個是4900公裡。這兩個數字都對,中長鐵路上的長春,是國共兩軍争奪的重點。一會國民黨,一會共産黨。共産黨奪了長春,鐵路就是4900公裡;丢了長春,鐵路就是4600公裡。

劉居英的任職最能說明問題。劉居英從山東進入東北,45年10月被任命長春市市長,3個月後,國民黨來了,劉撤出長春。46年4月18日,我軍再次解放長春,他又任市長。5月,長春失守,他再次撤出。

雙方鐵路的長短,決定于戰場的勝負。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鐵道縱隊護路軍搶修鐵路老照片(圖檔來源網絡)/

在鐵道兵前身護路軍之前,我軍已有多支護路部隊。1945年11月14日,東北局派遣郭維城接收齊齊哈爾鐵路局,郭是局長,同時兼齊齊哈爾護路司令員。1945年12月14日,敵人破壞齊齊哈爾至北安的鐵路,将軍率兵圍剿,我軍犧牲36人,擊斃匪徒50多人,擊傷匪徒60多人。

郭維城任齊齊哈爾鐵路局長時,齊齊哈爾還沒有解放。該城解放是1946年4月24日。哈爾濱的解放時間是1946年4月28日。

1946年5月2日,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司令部決定,将齊局并入西滿鐵路局,馬鈞任局長,黃铎任副局長,郭維城任副局長兼鐵道護路軍司令員。

無獨有偶,陳大凡同志是東北老鐵路,“九.一八”事變後曾在北滿開展抗日鬥争。他從晉察冀邊區到東北後,彭真派他接受黑龍江省政權,為黑龍江省政府主席,同時兼北安鐵路局局長,和護路司令員,彭敏為副司令員。

郭洪濤是劉志丹的老部下,1945年9月前往東北,被任命為東滿鐵路局局長,護路司令員則是萬毅将軍。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鐵道縱隊護路軍搶修鐵路老照片(圖檔來源網絡)/

這些,說明在鐵道兵這個護路軍之前,我軍已有多支護路軍了。

1946年1月,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進攻,我軍先後撤出沈陽、長春。1946年5月23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東北局委員會撤到哈爾濱,這時,哈爾濱剛剛解放25天。

5月25日,在第二松花江陶賴昭大橋,我軍過完最後一列軍列,蘇進下令炸斷松花江大橋。此地距哈爾濱為142.4公裡。

共産黨的戰略是“讓開大道,開辟兩廂”。讓國民黨占領東北城市,共産黨人下鄉發動群衆,以待來日。

5月25日晚,蘇進趕回哈爾濱。在哈爾濱車站大廳,他看見大廳裡貼一張布告,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指令他為鐵道護路司令員。

這時解放區有三個路局,即齊齊哈爾、哈爾濱和牡丹江鐵路局。為保護鐵路,我軍統一的護路軍成立了。

蘇進回憶:我當時是一個光杆司令。到6、7月間,才來了一個副司令,叫王光文。

呂正操任冀中軍區司令員的時,王光文是他手下的旅長。鐵道兵參謀長、鐵道部副部長尚志功,當時是王光文的警衛員。

從王光文的任職看,呂正操的意見起了主導作用。他是東北民主聯軍的第一副司令,排在林彪之後,是東北民主聯軍軍事上的二把手。

為了解決東北解放區鐵路被分割管理,互相扯皮的問題,加強對東北鐵路的統一上司。東北局決定,1946年7月25日成立東北鐵路總局,陳雲任總局長、政治委員。20天後,即8月15日,呂正操任總局長,兼政治委員。

時隔不久,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把劉震寰上司的渤海回民支隊調屬鐵道司令部建制,接着相繼成立護路一團,二團,三團,一團駐綏化,二團駐牡丹江,三團駐哈濱。近5000公裡鐵路,這麼多人,顯然鞭長莫及。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呂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鐵道兵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将。(圖檔來源網絡)/

1946年8、9月間,呂正操乘輕油車去齊齊哈爾方向檢查工作。這種車自帶動力。剛出哈爾濱,未到對青山站,遭到土匪襲擊,他們喊着“活捉呂正操”的口号。顯然,呂正操的此次出行,被敵特擷取了情報。呂正操的警衛員跳下車,鑽到高粱地裡,高喊“我是呂正操”,引走了敵人。受傷的司機忍着疼痛,将車開到對青山車站。發現呂正操的毛毯被子彈打了許多洞。他的警衛員為掩護他壯烈犧牲。

呂正操遭襲的事件引起林彪、羅榮桓、彭真與陳雲的高度重視,決定擴大護路部隊編制,至1946年11月,護路軍總人數達6298人,這是鐵道兵最早的家底。

至1947年2月,護路軍直轄7個團,兵力達8500人。

中央非常重視東北鐵路工作,派解放日報社社長、新華社社長餘光生出任東北鐵路總局第二總局長,協助呂正操工作。餘光生1927年上海交大土木系畢業,1928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留學,學習鐵路運輸與公路工程。1939年回國,赴延安任中共總書記張聞天的秘書。

護路軍從誕生起,便受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鐵路總局的雙重上司。蘇進的回憶,“在東北軍區總部和東北鐵路總局黨委的上司下,護路軍勝利完成護路和維修鐵路,沿線一帶治安剿匪的任務。”

1948年2月,經東北鐵路總局黨委決定,東北軍區準許,将6、7團改編鐵道司令部第一團,4、5團改編為鐵道司令部第二團。曆史文獻的表述,證明東北鐵路總局對護路軍擁有上司和指揮權力。

1946年的人民解放軍序清單中,沒有解放軍鐵道司令部;1947年的序清單中出現了鐵道司令部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鐵道縱隊護路軍搶修鐵路老照片(圖檔來源網絡)/

/鐵道縱隊護路軍搶修鐵路老照片(圖檔來源網絡)/

蘇進說:“1948年7月間,東北局和東北軍區決定,以護路軍為基礎,另補入二線兵團8500人,由各鐵路局抽調1200工程技術幹部和鐵路職工随軍,組建解放軍鐵道縱隊,又稱東北鐵路工程局,總兵力19000人。受東北軍區和東北交通委員會雙重上司。”

東北交通委員會的一把手則是呂正操将軍。

呂正操說,護路軍初建之時,像鐵路局的警察局,但又不全像,它承擔護路,搶修 ,剿匪,治安多種任務,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總局上司着這支部隊。

東北鐵路開創之初,軍政一體,東北鐵路總局對護路軍、鐵道縱隊是上司關系,工、兵雙方上司交叉任職頻繁,有的路局上司成了部隊上司,有的部隊上司成了路局上司。

鐵路建立初期,條件非常艱苦,機車多半都是壞的。劉居英有詩為證:“一去二三裡,壞了四五回,修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護路戰士更是艱苦,200斤重的道木,每人每天要扛50到80根。當時有《道木歌》流傳很廣:

争先恐後扛道木,

連長帶頭起模範。

别人隻扛五十多,

他卻能扛八十三。

要問連長名和姓,

無名英雄不外傳。

在搶修中,每人每日平均扛120根,一個叫鄧永和的戰士一天扛150根。被譽為“扛道木英雄”。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東野鐵道縱隊在搶修鐵路老照片(圖檔來源網絡)/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在遼沈戰役中鐵道兵保障火車運送物資老照片(圖檔來源網絡)/

淮海戰役勝利是小車推出來的,而東北的解放和遼沈戰役的勝利則是火車拉出來的。遼沈戰役軍人、民兵參加人員160萬,支前服務人員300萬,支援擔架20萬,馬匹90萬,糧食450萬噸。槍炮彈藥不計其數。在整個東北解放戰争中,鐵路職工修複了上千台機車,鐵道縱隊修複了上千公裡鐵路。在遼沈戰役期間,為了不讓敵機發現,軍車均在夜間發車,9天運送64趟軍列,10萬大軍神不知鬼不覺到達遼西前線,保障了遼陽戰役的勝利。

呂正操說,當年出關12萬人。不到4年,入關大軍100萬。還有數百萬人留下建設東北。他說,“得火車,得天下鐵路”。當年,仗打到哪裡,路修到哪裡,火車開到哪裡。”火車由誰來開?不是鐵道兵,而是火車司機。為了接收關内鐵路,東北鐵路培養了一大批青年骨幹,為管理全國鐵路做好了準備。

哈爾濱二中,一位叫王玉琢的高一學生,和哈鐵團委的同志一道,在齊鐵、哈鐵、吉鐵、錦鐵,發展團員26516名,建立團支部815個。随着解放戰争的程序,東北大批鐵路職工入關。王玉琢發展入團的一位17歲青年,也在南下大軍中,他參加了鐵道兵,後來到了路局,此人就是後來的鐵道部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韓杼濱同志。

12歲入路的韓杼濱回憶東北鐵路說:那是一個艱苦創業的年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鐵路職工每月90斤高粱米,供全家吃,大家沒說一個“苦”字。呂正操把此事向陳雲彙報後,陳雲準許,從90斤提高到135斤。

韓杼濱記得呂正操送他們入關時講的話,将軍沒有豪言壯語,讓他們“學會吃大米飯。能吃大米飯,就能适應南方。”

東北是中國鐵路的搖籃,松花江是鐵道兵的故鄉。中國共産黨人的工業化是從鐵路邁開了第一步。呂正操,是新中國鐵路事業的奠基者,創立者,組織者和決策者。他和他的團隊,很多人成為鐵道部和鐵道兵的上司,撐起中國鐵路的天空。

第三,西南鐵路建設

呂正操一生有三個事業高地。一是冀中平原的抗戰。二是東北鐵路的建立。三是西南鐵路的建設。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鐵道兵戰鬥在成昆線上(圖檔來源網絡)/

1964年9月9日,李井泉、呂正操聯名,以四川省委絕密文電,給中央、軍委發電,建議郭維城同志為西南鐵路建設指揮部司令員,劉建章為政委。

中央9月21日批複:呂正操兼司令員、政委,郭維城改兼副司令員,劉建章改兼副政委。

1964年11月30日,中央和軍委任命呂正操兼任鐵道兵第一政委。無論是鐵道部、鐵道兵,還是西南建設工地。呂正操都是真正的一把手。他把鐵道部的日常工作交給常務副部長武競天,自己把家安在了工地的安順。他說,選擇安順,就是圖個安安全全,順順利利。他親自指揮了三線鐵路建設,并确定了襄渝鐵路的走向與建設方案。

翻閱西南鐵路建設塵封的檔案,可以發現呂正操那時的戰友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正操的建路思想。”可見他個人所為對西南鐵路影響相當深廣。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世界鐵路史上的奇迹 成昆鐵路(圖檔來源網絡)/

美國一位學者說,西南鐵路建設使這一帶的經濟社會前進了50年。我想,這樣一個結果,呂正操的突出貢獻起到全局乃至戰略性作用。

第四,金囗河鐵道兵博物館的開館,是新時代對鐵道兵精神最好的诠釋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金口河“鐵道兵博物館”開館儀式/

視訊加載中...

多年前,金口河建了鐵道兵博物館,作為鐵道兵戰士,作為曾在呂正操身邊工作過的人,我感到高興,又感到羞愧。鐵道兵該建的博物館,讓登高望遠的金口河人建了。我感到,金口河人比鐵道兵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我想,是什麼一種精神讓金口河人幹了這麼一件漂亮事?後來,我明白了,是四川人的精神,讓你們這樣幹!是對路的渴望,讓你們這樣幹!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四川人的精神,就是“開放包容,崇德尚實,吃苦耐勞,敢為人先,達觀友善,巴适安逸。”因為金囗河人有了這種精神,開放包容、敢為人先、達觀友善地為鐵道兵幹了一件好事!為曆史幹了一件好事!為自己與後人幹了一件好事!

金口河人乃至全體四川人渴望道路。不然,李白不會寫出《蜀道難》。

我提醒大家注意兩個數字:2252,2133。

第一個數字,公元前316年金牛道成為官道,經劍閣、武連,入梓潼,經綿陽至成都。1936年川陝公路建成。古蜀道等待整整2252年,才有了一條出省的公路,開啟了新蜀道的使命。

2133這個數字,是指中國兩次重大變革的一頭一尾。“一頭”,指的是周秦之變,秦朝統一天下,那是公元前221年。“一尾”,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1912年。它們中間隔着2133年。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在“鐵道兵博物館”開館儀式上/

這期間,四川人民時刻都在盼望道路。但有一次是被曆史銘記的,那就是1911年四川發生的護路運動。那時,四川沒有一寸鐵路,但為了争取中國人修路的權利,四川人掀起了一場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金口河人的精神,令我想起樂西公路的修建。抗戰時期,為修通樂山至西昌這條抗戰公路,四川人民作出巨大的犧牲。動員了24.4萬民工,從1938年至1941年修通樂西公路。。劉文輝在慶祝通車會上說,死了3萬民工。有人說,死亡人數是民工總人數的百分之八點五,約2萬人。這個數字,是成昆鐵路死亡人數的20倍。

蓑衣嶺距金口河55公裡,想必金口河的人不少都到過那個地方,那裡海拔甚高。修樂西公路時,一夜凍死了120人。修通蓑衣嶺那一段公路,死了2400多人。那些死亡者,肯定有金口河的父老鄉親。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鐵道兵博物館” 展區一角/

回到當下,我想,金口河修建鐵道兵博物館,不僅是對鐵道兵的回報與紀念,同時,也是對1911年護路運動和1938年修建樂西公路民族精神的發揚光大!這種精神将在西部大開發的新時代,為金口河的發展與繁榮增添無窮的動力。

今天的座談,皆由“道路”二字所引起。但是“道”和“路”是不一樣的。道,是形而上;路,是形而下。道,在天上,在雲中,在心頭、在觀念中;而路在地上。我們今天所談論的“道”,相信,會在未來金口河人的生活中,事業中,觀念上,産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裂變!

謝謝大家!

2024年5月16日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松花江畔的鐵道兵啟航紀念塔 (慶祝鐵道兵成立70周年建立)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朱海燕 ||《從松花江到金口河》

朱海燕簡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鐵道兵七師任戰士、排長、副指導員、師政治部文化幹事。

1983年調《鐵道兵》報,1984年2月調《人民鐵道》報,任記*者、首席記者、主任記者。1998年任《中國鐵道建築報》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進階記者。2010年3月調鐵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級副主任,專司鐵路建設報告文學的寫作。

第六屆範長江新聞獎獲獎者,是全國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中國新聞出版界領軍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聯系的進階專家。八次獲中國新聞獎,九十多次獲省部級新聞一、二等獎,長篇報告文學《北方有戰火》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出版各類作品集四十部,總字數2000萬字。享受國務院津貼待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樂在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