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海燕 ||《重走成昆线组诗》四首

作者:铁道兵文化
朱海燕 ||《重走成昆线组诗》四首

作者 朱海燕

《夜去普雄》

沿着成昆铁路

坐汽车夜进普雄

公路弯得像钩子,钩我的肠胃

呕吐、头晕,头疼、呕吐

成昆铁路咧着笑我

你小子,在我身上跑了十几次

感觉你了解了成昆

呸!当下的公路让你晕车

你才知道当年修铁路时滋味

朱海燕 ||《重走成昆线组诗》四首

《呷古村》

成昆线上有呷古村

住着几千口彝民

村子,在成昆铁路的怀里

长长的铁路孕育它一颗雄心

它要让自己的房子、土地、山林

打造铁路文化,让生活五彩缤纷

留往长征的精神

牵回修路的士兵

重现彝族的风俗

老铁路的旧房子嗷嗷叫

要当棋盘,要做基础

呷古村,有好事你不能独吐

铁路也得算上一份

朱海燕 ||《重走成昆线组诗》四首

/呷古村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

《普雄老站》

成昆线,普雄车站

老了没退休,一天接待两班车

南到攀枝花,北到燕岗

慢火车,像位慈祥的老太太

按着蔬菜和鸡蛋价格

把生活伴甜,把家伴热

朱海燕 ||《重走成昆线组诗》四首

《走新成昆》

从昆明到成都

七小时穿越无数个黑夜、白天

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被咔嚓一刀减短

时间不再展线,时代不容展线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

来了一次从南到北的直穿

朱海燕 ||《重走成昆线组诗》四首

/新成昆线·动车开进大凉山(图片来源网络)/

朱海燕 ||《重走成昆线组诗》四首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是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新闻出版界领军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联系的高级专家。八次获中国新闻奖,九十多次获省部级新闻一、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各类作品集四十部,总字数2000万字。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