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群里聊天。
同事发来一张图说,你看看这是什么鬼:

丑小鸭变成了很胖的天鹅。
妈妈煮了一碗煮糊的面。
雪死在地上。
她气到不行,我却笑翻了。
她家孩子正处在练习写句子,看图学写话的阶段。你也知道七八岁的孩子,对屎屁尿生死之类的词语,有迷之兴趣。
孩子写出来的句子就常常夹杂着气味和死亡气息,让她苦恼到不行。
比如,“妈妈一边走路一边放屁”、“虽然灰灰死了,但是我不会忘记它”(灰灰是她家养的小猫,而且人家活得好好的)。
就刚才说到的“雪的拟人句练习”,娃咬着铅笔头,改了大半个小时,最后改成了:
雪飘落在地上雪的大军杀死了草。
现在孩子写语文作业,她约法三章:组词、造句、看图说话里不能出现屎屁尿死之类词,其他的随便写。
孩子问:为啥不行?
老母亲一脸黑线说:不行就是不行!
说实在的,也不只同事家娃,只要经历过语文辅导就知道,小学生可都是段子手。
小学生造的句子能有多无厘头?来见识下:
祸害家长
到底有几个好爸爸,差点造成家庭破裂
怒火在燃烧
打击面太大了也
得跪搓衣板
看得冷汗直流吧
我想知道,家长的心脏还好吗?
殃及老师
此“奏”非彼“揍”,把孩子吓的
丰满的老师???
老师想哭了吧
还挺幽默
吐露心声
可爱溢出屏幕:
真的不想考试:
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无法想象
为了完成作业,啥都能牺牲?
这…哪里听来的?
欢乐凑字数?
动物为啥不能买房子?
伤害妈妈,祸害爸爸,殃及老师,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凭空想象,不按套路出牌……这就是小学生的造句作业!
不知道全国小学生是怎么做到如此统一的,而且似乎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就是这样。
还记得小时候,表妹造句子:“我的妈妈眼睛又大又圆像大青蛙一样”,舅妈气得要跳脚。
到现在,又眼看着,我自己的孩子造出的句子一言难尽。
暖暖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造的句子,妥妥的流水账:
让我暗自怀疑,我这个文科生老母亲,怕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就是教不好?
我北师大很多同学毕业后做了老师,这个问题我还专门询问过在重点小学教语文的同学:
为啥孩子造的句子这么可怕?明明都看了那么多书了,都读到哪去了,一写句子就惨兮兮?
她说:
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语文基础知识,也就是字词造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了解孩子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但是想写出好句子还有难度的,孩子不仅要准确运用词语的含义,还要了解词语的词性和感情色彩等。
这些是在练习和使用中才能掌握的。阅读就像看看人游泳,练习造句就像自己下水练,不练永远学不会。
还是那句话,语文是积累的学科,万丈过高楼平地起,把地基打牢,以后才能应用自如。所以,多练吧!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句真理。
我劝慰同事:别气啦,孩子写得多好呀!
“美丽的天鹅”哪有“胖胖的天鹅”有画面感?
“好吃的面”哪有“煮糊的面”生动形象?都能闻到糊味了是不?
“雪,死在地上”还加了个逗号,像诗一样,写诗就是这么写的呀。
她说,为这事把娃训了一顿,那我还欠他个道歉了?
嗯呐,确实是!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标准化、模式化的,作业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以前看过一期作家王蒙参加的“圆桌派”,自嘲“无法辅导孙子的语文”:
是不是挺写实的?我们就是这么在标准答案框框条条下成长起来的。时间久了,那就变成了我们的一部分。
看到丑小鸭,一定是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说到面,一定是香喷喷的。除此之外,再想不到别的了。
经过很多年之后,我的孩子开始学语文之后,我才越来越体会到,鼓励孩子自由表达的重要性,哪怕这些句子看起来是无厘头的、不按常理出牌的。
希望我们的老师给孩子的作业上少打一些,像上面的一些老师一样,多给些幽默脑洞评语进行引导。
特别是在孩子刚刚开始学习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不要因为标准答案,把孩子的想象力、表达力给扼杀了。
写句子:
可以用眼睛来写,让句子有色彩。
可以用耳朵来写,让句子有声音。
可以用鼻子来写,让句子有味道。
可以用手指来写,让句子有触觉。
尽管想象,尽管联想。
你看,作家就是这么写作的!
孩子写的句子可能会有点不一样,谁说那又不是一种生动呢?
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都不再那么刻板了。不过,恰好孩子所在的学校比较严格,还是得跟孩子说下,按要求写,不然就多一个红叉叉喽。
暖妈说
今天是平安夜,明天就是圣诞节了,一年中最浪漫又有氛围感的时间。暖暖收到圣诞礼物《平安小猪》,开心又满足。
每年我不管多忙,都会坚持给暖暖创造一点节日仪式感。
铃儿响叮当的欢快歌声,圣诞树上挂满彩灯的美丽装扮,是一个孩子心愿能够被实现的最开心的日子,也是一个家庭互相表达爱意的重要的时刻。
其实也不是为了过洋节,对孩子们来说,圣诞节更没有任何的宗教意义,就是一个象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所有的礼物和惊喜,都来自爱你的人,愿孩子们闪闪发光,平安开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