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群裡聊天。
同僚發來一張圖說,你看看這是什麼鬼:

醜小鴨變成了很胖的天鵝。
媽媽煮了一碗煮糊的面。
雪死在地上。
她氣到不行,我卻笑翻了。
她家孩子正處在練習寫句子,看圖學寫話的階段。你也知道七八歲的孩子,對屎屁尿生死之類的詞語,有迷之興趣。
孩子寫出來的句子就常常夾雜着氣味和死亡氣息,讓她苦惱到不行。
比如,“媽媽一邊走路一邊放屁”、“雖然灰灰死了,但是我不會忘記它”(灰灰是她家養的小貓,而且人家活得好好的)。
就剛才說到的“雪的拟人句練習”,娃咬着鉛筆頭,改了大半個小時,最後改成了:
雪飄落在地上雪的大軍殺死了草。
現在孩子寫國文作業,她約法三章:組詞、造句、看圖說話裡不能出現屎屁尿死之類詞,其他的随便寫。
孩子問:為啥不行?
老母親一臉黑線說:不行就是不行!
說實在的,也不隻同僚家娃,隻要經曆過國文輔導就知道,國小生可都是段子手。
國小生造的句子能有多無厘頭?來見識下:
禍害家長
到底有幾個好爸爸,差點造成家庭破裂
怒火在燃燒
打擊面太大了也
得跪搓衣闆
看得冷汗直流吧
我想知道,家長的心髒還好嗎?
殃及老師
此“奏”非彼“揍”,把孩子吓的
豐滿的老師???
老師想哭了吧
還挺幽默
吐露心聲
可愛溢出螢幕:
真的不想考試:
誰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無法想象
為了完成作業,啥都能犧牲?
這…哪裡聽來的?
歡樂湊字數?
動物為啥不能買房子?
傷害媽媽,禍害爸爸,殃及老師,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憑空想象,不按套路出牌……這就是國小生的造句作業!
不知道全國國小生是怎麼做到如此統一的,而且似乎從我們小時候開始就是這樣。
還記得小時候,表妹造句子:“我的媽媽眼睛又大又圓像大青蛙一樣”,舅媽氣得要跳腳。
到現在,又眼看着,我自己的孩子造出的句子一言難盡。
暖暖用“有時候…有時候…”、“在…在…在…在…”造的句子,妥妥的流水賬:
讓我暗自懷疑,我這個文科生老母親,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怎麼就是教不好?
我北師大很多同學畢業後做了老師,這個問題我還專門詢問過在重點國小教國文的同學:
為啥孩子造的句子這麼可怕?明明都看了那麼多書了,都讀到哪去了,一寫句子就慘兮兮?
她說:
低年級孩子國文學習的重點是國文基礎知識,也就是字詞造句。通過組詞、造句等方式了解孩子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但是想寫出好句子還有難度的,孩子不僅要準确運用詞語的含義,還要了解詞語的詞性和感情色彩等。
這些是在練習和使用中才能掌握的。閱讀就像看看人遊泳,練習造句就像自己下水練,不練永遠學不會。
還是那句話,國文是積累的學科,萬丈過高樓平地起,把地基打牢,以後才能應用自如。是以,多練吧!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句真理。
我勸慰同僚:别氣啦,孩子寫得多好呀!
“美麗的天鵝”哪有“胖胖的天鵝”有畫面感?
“好吃的面”哪有“煮糊的面”生動形象?都能聞到糊味了是不?
“雪,死在地上”還加了個逗号,像詩一樣,寫詩就是這麼寫的呀。
她說,為這事把娃訓了一頓,那我還欠他個道歉了?
嗯呐,确實是!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标準化、模式化的,作業隻有一個标準答案。
以前看過一期作家王蒙參加的“圓桌派”,自嘲“無法輔導孫子的國文”:
是不是挺寫實的?我們就是這麼在标準答案框框條條下成長起來的。時間久了,那就變成了我們的一部分。
看到醜小鴨,一定是變成美麗的白天鵝;說到面,一定是香噴噴的。除此之外,再想不到别的了。
經過很多年之後,我的孩子開始學國文之後,我才越來越體會到,鼓勵孩子自由表達的重要性,哪怕這些句子看起來是無厘頭的、不按常理出牌的。
希望我們的老師給孩子的作業上少打一些,像上面的一些老師一樣,多給些幽默腦洞評語進行引導。
特别是在孩子剛剛開始學習遣詞造句的時候,一定不要因為标準答案,把孩子的想象力、表達力給扼殺了。
寫句子:
可以用眼睛來寫,讓句子有色彩。
可以用耳朵來寫,讓句子有聲音。
可以用鼻子來寫,讓句子有味道。
可以用手指來寫,讓句子有觸覺。
盡管想象,盡管聯想。
你看,作家就是這麼寫作的!
孩子寫的句子可能會有點不一樣,誰說那又不是一種生動呢?
現在很多學校的老師,都不再那麼刻闆了。不過,恰好孩子所在的學校比較嚴格,還是得跟孩子說下,按要求寫,不然就多一個紅叉叉喽。
暖媽說
今天是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了,一年中最浪漫又有氛圍感的時間。暖暖收到聖誕禮物《平安小豬》,開心又滿足。
每年我不管多忙,都會堅持給暖暖創造一點節日儀式感。
鈴兒響叮當的歡快歌聲,聖誕樹上挂滿彩燈的美麗裝扮,是一個孩子心願能夠被實作的最開心的日子,也是一個家庭互相表達愛意的重要的時刻。
其實也不是為了過洋節,對孩子們來說,聖誕節更沒有任何的宗教意義,就是一個象征,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
所有的禮物和驚喜,都來自愛你的人,願孩子們閃閃發光,平安開心!
(部分圖檔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