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嗦粉天堂之-生榨米粉

作者:七放

我生活的地方,每逢过年过节,人们喜欢制作一种叫生榨米粉的食物,爽口的、有点馊味,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好的就是这口馊味。

别看现在大街小巷的生榨米粉店,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很多店家已经刻意把粉的馊味减半,甚至减掉了四分之三。政府的共享自行车刚出来的时候,几乎每天下班我都是骑着自行车,起过大街小巷,然后选择在路上偶遇的生榨米粉店吃上一碗米粉,可惜的是,没有一家是带有家的味道的。

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每到过节,都会做生榨米粉,保底十斤。生榨米粉的程序是比较复杂的,虽然没有亲自做过,但每次都会看着大人做,多少知道一些。

首先,是种稻谷。普通的稻谷也能做,但是做出来的粉韧劲是不足的,容易断,所以,每年家里都会留出一小块田来种特定的米,米种是一直传下来的,每年从收的谷子里留出饱满的颗粒第二年种。

其次,发酵。节日的前四天,大人们会用热水把米泡上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在竹篮里底部垫上龙眼的叶子,然后把泡好的米放进去,等水份沥干,在竹篮上扣上一个大盆。把篮子,大盆埋进没有火星的草木灰里,发酵2天。

第三,磨粉。发酵的这两天,馊味会慢慢地从草木灰里释放出来,等到第四天一早,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大人们扒开草木灰,浓郁地算馊味冲进鼻子里,眼前仿佛就是满锅可食地生榨米粉了。不过可别急,还有两道工序。发酵好的米经过碾米机一压变成略淡黄色的米粉,每当这个时候,村里唯一有碾米机的伯伯家总是排着长队,一个接着一个打米粉,大家互相闻着对方的那个味道,互相交流经验。

第四,揉团。打好的米粉倒进祖传大瓷盆,在中间挖一个洞,倒入温水,把米粉揉成2-3斤的大粉团,然后下锅煮,一直煮到粉团外表皮变得透明些,以此来判断内部已经七八分熟了。

第五,打团,打团是为了使米粉更加劲道。这个步骤需要用到一件我认为古老的器械,因为到现在为止,村里已经没有人家还存有这个具了。小的时候最喜欢这个步骤。这个工具主要是由一根长方形的其三分之一处被固定住的木头(木头的一段戴有一截光滑的捣棍)、一个圆形的坑、一根选在房梁的绳子组成。使用的时候,一个人负责在坑处翻米团,一个人在木头的另一头,手抓住绳子保持平衡,脚用力踩着木头,一踩一放,带动另一头的捣棍作力到米团上。我经常是抓着绳子的那个人,当然我一个人的力气是不够的,母亲才是主力,父亲负责翻米团,奶奶则在家准备生榨米粉的配菜,比如花生碎、韭菜炒肉。

第六、榨粉。打好的米团需要加热水,搅拌开,不能过稠或者过稀,过稠榨不出来,过稀则粉容易断。榨粉的工具现在还在家中放着,许多年都不曾用过了。粉榨到烧开的水中,煮几分钟熟了之后就会飘起来,捞起来,过一遍冷水,然后放到一个大盆中,放入准备好的韭菜炒肉,舀上几瓢锅里的米粉水,加上自家花生榨的花生油、生抽和盐,一锅香喷喷的生榨米粉就做好了。奶奶吩咐我们几个孩子装上几碗米粉,摆在祭祀台上,点上香火,过上五六分钟,大人们也差不多把粉榨完了才一起上桌享受准备了几天的美味,那几天,每餐都吃着这粉,都不觉得腻。

曾经看到一句话,说的是,人总会对小时候吃的美食念念不忘,即使在别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东西,因为小时候经常吃,已经形成了记忆,永远都忘不掉那个味道。就像远嫁的姐姐,每年回一次家,连续吃一个星期的生榨米粉都不觉得腻。虽然现在市场上已经可以买到晒干的米粉,但这味道是远远比不上新鲜出锅的那个味道的,懂的人自然就懂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