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作者:吃遍南宁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曾经的邕宁,现在的南宁。

邕宁,位于南宁东南处,北邻青秀仙葫,西接五象新区。邕江与南宁境内最大的支流八尺江交汇于此,享有着首府南宁“东大门”的美誉。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然而,在多数南宁年轻人的心中,关于邕宁的记忆却少之又少。面对外界对它的误解时,它从来不过多解释,只给你透露一个不可言说的微笑,于界限外自成一派。

但其实,邕宁,并不陌生,也比你想象中更迷人。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味觉是有记忆的,且相比于其他感官记忆,要来的更为持久和牢固。而味觉记忆不只是对味道的记忆,它能将耳闻、目视、鼻嗅、口尝、意会,五官之所感,尽系其中。

味蕾,是开启记忆尘封的钥匙;生榨米粉,是开启邕宁区域的钥匙。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很多人驱车前往邕宁,其实是为了来到生榨米粉的发源地——蒲庙,吃上一碗地道的生榨米粉。

生榨米粉在壮话里被称为是“粉拉馊”,因大米经发酵,散发出一种自然的酸味而得名。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在蒲庙,随便走进一家街边粉店,古旧的招牌,不甚明亮的店面,酸酸馊馊的味道能从店面飘出从街头传到巷尾,这是历史沉淀的气息,也是蒲庙味道。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八尺江畔的疍家人,以船为家,以鱼为生。在水面漂泊的他们自古就有吃米食的传统,在大街小巷叫卖了数百年的粽子,则是疍家人齿颊留香的味道。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虽然现在江面上已经没有了他们往日生活的气息,只有一些停泊的旧船和匆忙的货船偶从江面划过,表面静谧的江水藏着老邕宁人的情愫和香粽的远古味道,一如它蜿蜒穿过的千年邕宁。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也许在新南宁人眼中,邕宁是以食物而成名的,但在老邕宁人看来,食物只是这里小小一隅,这里承载的几乎是他们全部的生活。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五象大道东部就是南宁市最大的支流八尺江与邕江交汇的地方,江上还有一座八尺桥,早期的八尺江大桥用石头砌起的,每一块石头都被凿成斧头形状,牢固得很。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随着城市的更迭,八尺桥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缮、扩建,同时也将五象新区与蒲庙一分为二,西边的五象新区高楼林立,东边的蒲庙依旧是一副八九十年代的模样。

旧建筑、历史、生活方式都低调内敛,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且舒适。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过了八尺江,沿着蒲津路一直走不太远就到了五圣宫。

五圣宫这也是广西五大名庙之一,建于清朝乾隆八年,是典型的岭南筑风格。庙里供奉着北帝、天后、龙母、伏波、三界五位民间圣神,故名“五圣宫”。平日,当地人都会来到这里烧香拜佛求福思安,庙里香火延续了300多年,依旧鼎盛。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是五宫庙最热闹的时候。传说,以前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婆婆头戴鲜花,每看到有困难的人,就会送上一碗香喷喷的米粥,老婆婆逝世后,世人为了纪念她而立庙,称为“花婆庙”,也就是现如今的蒲庙。

于是在农历三月十二,人们集齐“千家米”熬粥,由德高望重的当地艺人扮演的花婆在五圣宫前分发给路人。

“花婆粥,滚碌碌。慢慢食,都有福......食了花婆粥,一生都有福!”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蒲津公园紧挨在五圣宫的右边,据记载公园建成于1937年,由公鹅岭、金枕峰、楼台岭和银枕峰组成,在旁边的五圣宫烧香然后再爬山似乎已经成为当地人的固定搭配。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走在破旧斑驳骑楼下,行人三三两两。

破旧的招牌,泛黄的瓦砖房还是往昔模样,平日中常见的那些店在此刻会觉得恍如隔世,仿佛穿越到上个世纪的某一天,邕宁的人情味慢慢浮现。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即使在快节奏的今天,蒲庙依旧三日一圩,每到圩日,大大小小的摊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和平市集,摆满大街小巷,前来赶圩的人也络绎不绝,遇到熟人微笑的打个照面寒暄几句。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对于在邕宁长大的孩子来说,蒲庙大桥藏着他们数不清的秘密。

因为桥身涂上了彩虹色的油漆,年少念书时,浪漫的年轻人总和喜欢的人去到彩虹之下吹着江风散步,看江面宛如一条闪烁发光的银带,缠绕着蒲庙。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离家后,彩虹桥依旧是他们心中不变的信念,彩虹桥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居民们不紧不慢的生活方式,在时光的迁徙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步调,与这座老城融为一体,互相热爱互相守望。他们用生活叙写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八尺江畔这片古老的土地,沉淀了历史的骄傲。

每一个城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属于邕宁区的骄傲不仅是浓厚的人情味、淳朴的住民,更是唤醒大众民族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2006年,传承了数百年的邕宁“壮族八音”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大小小八音队出现在邕宁各种民俗节庆上,似乎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所谓传承,是对老传统的坚持,也是对新文化的洞察。随着消息的传播,老艺人们将八音与不同的文化互相碰撞交融,衍生出新式更多的艺术文化,创新又极具当地特色。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还有更多的民间艺人,他们只是生活在这里的无数个平凡人,却把粤剧、师公戏、采茶戏、山歌剧、采茶舞、师公舞、春牛舞、斑鸠舞、蚌鹤舞多种祖辈留下来的技艺,当做呼吸一样简单在做。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于他们而言,民族文化从来不需要做作的大肆宣传,它是深入这片土地脉搏里的骨血,已经布及他们生活的每一寸。

正是这种骄傲的文化底蕴,让邕宁人由内而外的散发出对生活的热爱。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一位路过的阿叔看到我拿着相机,问:“你也来吃生榨米粉的吗?”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或许,我们去到邕宁的理由只有一个,但那些老邕宁人留在这片土地的理由,却有千千万。同时,他们也希望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下,邕宁能变得更新,更现代。

邕宁,不只是生榨米粉

「 关注生活志 · 读懂南宁这座城市 」

EDITOR 文案:SODA

TYPESET 排版:SODA

PHOTO 图片:SODA

朵昂文化、南宁圈

© 本文由生活志团队原创出品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