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漢三國年間,自桃園三結義以來,大爺姓劉名備字玄德...

作者:曆史研究館

劉備字玄德(公元161年-公元223年),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史書記載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人謙和,心胸寬廣,禮賢下士,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後世稱贊,衆人評價“劉備雄才”。

後漢三國年間,自桃園三結義以來,大爺姓劉名備字玄德...

桃園三結義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有志于興複漢室,救民于水火,一日,張飛與關羽在街上發生沖突,大打出手,從街東頭打到街西頭,一步一拳,三步一腳的,衆人在旁圍觀,莫敢插手,此時隻見一個賣草鞋的文弱書生模樣的人大聲喊道“住手,你兩小子,敢在我地頭上打架生事,翻天了是嗎?有什麼過不去的都可坐下來談嘛。”劉備急忙上前拉架勸住二人,後來三人相識後得知此人乃是劉備,中山靖王之後,俗話說“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于是三人便當街捧了一些土,結拜為兄弟,當地人稱之為第一次結拜。

後漢三國年間,自桃園三結義以來,大爺姓劉名備字玄德...

其實此次結拜也不過是江湖上結交酒肉朋友的形式而已,此時三人也不全是真心,一日張飛特意在後花園裡安排了筵席,先和關羽分兩邊坐下,卻把上首空着,特意留給劉備。其實中間的坐席是在一口枯井,上面鋪了一張蘆席而已,關、張二人其實是有意整一整劉備,隻見劉備不慌不忙的坐在中間,并沒有任何不妥,張飛借口從劉備身後路過,隻見那枯井下方煙霧缭繞,有一條鱗光閃耀的五爪金龍托着劉備,于是忙與關羽相告,關羽明白,劉備眼下隻是英雄落魄,将來定會大富大貴,跟上他會有出人頭地的日子,便對他另眼相看,于是三人在張飛家裡便有了第二次結拜。

三人之中劉備最為窮困,是以每次聚會都是關、張二人請客,劉備心裡很是過意不去,便邀請二位結拜兄弟到自己家裡吃飯,這時候的三人相談甚歡,志同道合。而此時劉備住的樓桑村村西的大桃園,正逢桃花盛開,花紅似火,生機勃勃,他們看中了這個地方,便在那裡第三次結拜,海誓山盟,三人焚香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此刻是桃園三結義。

後漢三國年間,自桃園三結義以來,大爺姓劉名備字玄德...

漢昭烈帝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颠沛流離,嘗盡艱苦,投靠過多個諸侯,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将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立國号為魏,公元221年劉備不承認曹魏政權,于成都稱帝,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建立立漢朝,繼續東漢大統,史稱蜀漢。

後漢三國年間,自桃園三結義以來,大爺姓劉名備字玄德...

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殺後,劉備不顧諸葛亮勸阻,執意要讨伐東吳為關羽報仇,由于備戰時間不長,加上沒有天時地利,最終以失敗告終,而此時的劉備已經六十多歲了,讨伐東吳失敗後,心力交瘁,重病在身,公元222年于白帝城托孤諸葛亮,終年63歲,後世稱之為——漢昭烈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