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羲之:邛崃的鹽井、火井皆有不?周撫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

作者:林徽因仰望的靈鹫山

<col>

周撫喂:釋文:彼鹽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

大意:您所在的益州,鹽井、火井都有嗎?您親眼見過嗎?想廣布奇異之說,請來信告知。

王羲之:邛崃的鹽井、火井皆有不?周撫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

  14、鹽井帖

《鹽井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四通尺牍。草書,2行,20字。信中王羲之表示對蜀地風情物産很感興趣,希望周撫來信告知。

《十七帖》全部法書目錄:

01、郗司馬帖;02、逸民帖;03、龍保帖;04、絲布衣帖;05、積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處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遊目帖);14、鹽井帖;15、遠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嚴君平帖;18、胡母帖;19、兒女帖;20、谯周帖;21、漢時講堂帖;22、諸從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藥草帖;26、來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迹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

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參考。《十七帖》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南宋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其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間字勢相顧;字與字之間偶有牽帶,但以斷為主,形斷神續,行氣貫通;字形大小、疏密錯落有緻,真所謂"狀若斷還連,勢如斜而反直"。

《十七帖》用筆方圓并用,寓方于圓,藏折于轉,而圓轉處,含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内,外标沖融而内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這些可以說是習草者必須領略的境界與法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