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劉邦的兒子卻鮮為人知,做王爺時飽受老婆迫害,最終殉情而死

作者: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趙恭王劉恢是漢高帝劉邦第五子,惠帝劉盈、文帝劉恒的異母弟,生母情況不詳,按照現有的史料來推測,應該是宮中地位比較低微的妃嫔或宮女。雖然劉恢的出身比較尴尬,但劉邦對他卻很是厚待,在梁王彭越因“謀反”被殺後,便讓劉恢承襲該爵位,時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

梁國轄有魏國故地,不僅疆域遼闊(40多座城池)、人口衆多,而且經濟富庶,戰略位置重要,是當時極重要的藩國。劉恢自從成為梁王後,每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很是過了幾年的舒心日子。然而好景不長,等到劉邦駕崩、呂太後執政後,劉恢的處境陡然變得兇險起來,并最終喪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他是劉邦的兒子卻鮮為人知,做王爺時飽受老婆迫害,最終殉情而死

漢高帝劉邦

原來呂太後臨朝後,大肆迫害昔日的情敵戚夫人,不僅将她殘忍的殺死,還派人毒死了她的兒子劉如意(趙隐王)。劉如意死後,呂太後命劉邦第六子劉友承襲趙王之位,但13年後便借故将他餓死,時在呂後七年(前181年)正月。此時,呂太後為了家族的安危考慮,已經有了盡殺高帝庶子的念頭,是以等到劉友死後,她便下令徙封梁王劉恢為趙王,命他即刻到邯鄲就封。

在劉恢之前(其實在他之後亦是如此),曆任趙王的命運大都很不堪,不是橫死(劉如意、劉友),便是被廢(張敖),鮮有能得以善終者(張耳),真好比被命運詛咒一般。正因如此,當劉恢得知自己要被徙封為趙王時,心中充滿恐懼和抵觸感,但懾于呂太後的淫威,卻也隻能硬着頭皮去赴任。

他是劉邦的兒子卻鮮為人知,做王爺時飽受老婆迫害,最終殉情而死

趙隐王劉如意

劉恢徙封為趙王後,因為擔心自己會步劉如意和劉友的“後塵”,是以每天擔驚受怕,日子過得異常煎熬,好在他身邊有位愛妃相伴,多少還能得到一些寬慰。然而沒多久,呂太後為了能監視劉恢的一舉一動,便打着聯姻的旗号,将侄孫女(呂産之女)嫁給他為妻,就此剝奪劉恢最後一絲快樂。

原來呂王後是個善妒陰毒的女人,自恃有姑祖母在背後撐腰,在嚴密監視劉恢的同時,還對封國内的大小事務指手畫腳,根本不把丈夫的權威放在眼裡。不僅如此,呂王後為了能專擅宮闱,還嚴禁劉恢去臨幸其他妃嫔,尤其是對他的愛妃進行嚴密盯防,讓劉恢苦不堪言。

他是劉邦的兒子卻鮮為人知,做王爺時飽受老婆迫害,最終殉情而死

高後呂雉

對于呂王後的專橫,劉恢内心既厭惡又畏懼,為此每日裡悶悶不樂,隻能靠酗酒來麻痹自己,以便忘卻眼前的諸般煩惱。然而酗酒不能真正的化解煩惱,而劉恢又是個頗有些血氣的王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便開始背着呂王後,暗中與愛妃幽會。然而劉恢的舉動瞞不過呂王後,很快“眼線”們便将劉恢私會愛妃的消息告訴她,令後者聞訊後暴怒不已。

為了能給丈夫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以便讓他不敢再背着自己行事,呂王後便利用劉恢不在場的機會,派人用鸩酒毒殺了他的愛妃(“梁王恢之徙王趙,心懷不樂。太後以呂産女為趙王後。王後從官皆諸呂,擅權,微伺趙王,趙王不得自恣。王有所愛姬,王後使人酖殺之。”見《史記·卷九》)。

他是劉邦的兒子卻鮮為人知,做王爺時飽受老婆迫害,最終殉情而死

呂王後百般迫害劉恢,還毒死他的愛妃

得知愛妃被毒死的消息後,劉恢痛不欲生,恨不得即刻将呂王後撕成碎片,但理性的聲音卻一再告誡他,為了家族的命運考慮,他絕不可以這樣做。劉恢既然無法報仇,便隻能将滿腔的哀恸與憤怒訴諸于筆端,親自為愛妃創作四首挽歌,并且每天命樂師們反反複複地吟誦,時人聞之,無不唏噓落淚。

自從愛妃被毒殺後,劉恢一直未能從悲憤的情緒中走出來,無時不刻不處于煎熬之中。這樣的日子持續了4個月時間,痛不欲生的劉恢,最終選擇了用殉情的方式,來了結自己悲劇人生,時在呂後七年(公元前181年)六月(“王乃為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殺。”引文同上),距離劉恢被徙封為趙王才半年時間。

他是劉邦的兒子卻鮮為人知,做王爺時飽受老婆迫害,最終殉情而死

劉恢郁郁難平,最終殉情而死

劉恢殉情自殺的消息傳到長安後,呂太後非但沒有感到悲傷,反而以他為女人自殺,而不思供奉宗廟祭祀為借口,堅決不肯為他過繼兒子,并宣布廢除趙國(“太後聞之,以為王用婦人棄宗廟禮,廢其嗣。”引文同上)。由于劉恢死得很不“光彩”,是以呂太後拒絕給他谥号,直到漢文帝登基後,才下诏追谥他為恭王,如此曲折坎坷的遭遇,實在是令人唏噓。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