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其實,你的命,最多在50歲那年,就無法改變了

其實,你的命,最多在50歲那年,就無法改變了

01

《論語》中有言:“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至少他們還有着充沛的體力和可以改變的未來。而四五十歲的人們,倘若還做不到功成名就,依舊默默無聞,那他們就不值得敬畏了。

這番話,可以說特别令人心寒,連劉邦和劉備都是47歲才發家緻富打天下,為什麼《論語》會說“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呢?

其實,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幸存者偏差”。也就是說,拿劉邦和劉備來舉例子,那是沒有普遍性的。

何謂“幸存者偏差”呢?從社會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人們所接觸到的觀點,其實都是極少數的成功者說出來的。也就是說,還有99%的普通人的失敗經曆,我們都不知道。

就拿華為的創始人來說,任正非在四十多歲之後創立了華為。但是,難道每個人都是任正非嗎?0.1%的人的成功,隻算是鳳毛麟角,而99.9%的人的不幸,才是真實。

要知道,最多到了50歲,普通人的命運,基本就很難改變了。

其實,你的命,最多在50歲那年,就無法改變了

02

四五十歲,很多人都會下坡路。

圈子中有一位老闆,45歲之前依舊在撈錢,反正賺了很多。但是,他有個特點,隻賺自己能力所及的錢,不賺能力之外的錢。

在這三年,環境不太好,是以他也停了很多項目,甚至解散了手下的好幾個小團隊,隻留下十來個骨幹來維系企業日常的營運。

有一次,他的朋友就問他,你今年連五十歲都沒到,而且身家幾千萬了,為什麼不去搏一搏,賺更多的錢呢?

這位老闆隻說了一句話:“賺大錢,那是需要機會的。如今我也老了,輸不起了,隻能在不明朗的商業環境中選擇保守行事,避免受到環境的沖擊。”

如果是做過生意的人,那他們都會明白,在人到中年之後,并非是自己沒有進取之心了,而是稍有不慎,就會傷筋動骨,元氣大傷,沒有人會可憐你。

況且,對于普通人來說,問題也是相似的。本來到手的工資就不多,而且還面臨着失業的風險,那他們又怎麼可能敢冒險呢?沒辦法,選擇安安穩穩生活,才是普通人的選擇。

年輕的時候,輸得起。中年過後,輸不起。這,就是人到中年就走下坡路的根源。

其實,你的命,最多在50歲那年,就無法改變了

03

人到五十,一切都成定局。

古人常說,五十而知天命。

到底什麼是“知天命”呢?沒有那麼複雜,其實就是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然後接受自己當下的生活罷了。

本來可以成為老闆,那他們一般都會在40歲之前有所成就。可是,如果他一直升不上去,也沒有做老闆的思維和運氣,那他這一生也就隻能“見步走步”了。

本來可以成為打勞工,那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幫别人打工,升不上去。沒辦法,人之資源、人脈和背景,決定了他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

對于這不同的命運,我們該選擇什麼樣的态度呢?

如果在幾年前,我自己絕對會選擇抗拒,甚至批判這些人不夠積極。可在幾年後的今天,我才慢慢地發現,自己不相信,不代表現實就不會發生。

做人最好的态度,應該是順其自然地活下去,以平淡的心态去接納這已成定局的人生。

有句話說得很好,接納父母的平凡,接納自己的平凡,接納兒女的平凡。

試想,我們連自己都無法接納,又何談過上美好曼妙的往後餘生呢?

其實,你的命,最多在50歲那年,就無法改變了

04

人到五十才知道,命,終究是無法改變的軌迹。

蘇轼說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們不妨回想自己的前半生,這人生的軌迹,到底合不合乎我們自己的心意呢?如果不合乎,那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賺錢一般的人,會覺得這人生不合乎自己的心意。可是,我們還是隻能接受這個現實。就跟以往那個狂妄的我們終将接受了自己是平凡人的事實一樣。

生活,不僅要看個人的努力,還要看你的資源、背景和運氣。

有些人運氣好,還未到五十歲就發家緻富了。有些人運氣一般,到了五十歲依舊無法改變這殘酷的命運。

一個人要想成功,本質上就是要靠“天時地利人和”。可是,絕大多數人連任意一點都做不到,又何談改變自己的未來呢?

更何況,人到五十,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要為孩子買車買房,這才是我們所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并不是靠嘴巴說幾句雞湯就能解決的。

其實,你的命,最多在50歲那年,就無法改變了

真話,永遠都不好聽。而假話,永遠都會受到别人的喜歡。隻能說,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珍惜好眼前人。其餘的一切,交由命運來安排就好。

因為每個人的未來,早已标好了價碼。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