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鳌拜為何要殺湯若望,但是為啥沒殺了呢?

作者:每日漢字

順治駕崩後,鳌拜成為輔政大臣。看到湯若望發展的教徒越來越多,一時各地教徒增至十萬人,終于引起沖突。 輔政大臣鳌拜決定殺掉湯若望,以數條罪名判處湯若望等人淩遲處斬。但是,湯若望沒有被殺。

此時康熙年幼,還沒有親政,鳌拜可以說是一手遮擋,為啥想殺湯若望,卻沒殺了呢?

鳌拜為何要殺湯若望,但是為啥沒殺了呢?

湯若望

湯若望跨洋來到中國

湯若望1592年出生于德國科隆,就讀于耶稣會所創辦的著名的三王冕中學。這個學校非常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把培養學生虔誠善良的人生操守視為主要目标。聰明好學的湯若望學習成績優秀。1607年,科隆城内流行瘟疫,三王冕中學被迫停辦。16歲的湯若望被當地耶稣會教區推薦到羅馬德意志學院學習。

1610年,他學完了哲學、古典文學、數理天文學等全部課程,特别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顯示出他具有很大潛力和才華。他就是在這裡第一次接觸到伽利略的望遠鏡,并對此産生濃厚的興趣。

1611年10月,湯若望加入了耶稣會,宣誓終生安貧、貞潔、服從。随後,搬到了羅馬耶稣的聖·安德烈奧修道院,當一名見習修士,接受嚴格的修士訓練。并加入了靈采研究院,探索着不斷發展着的新科學,尤其是天文學和數學。

1613年10月,他進入了羅馬學院,開始了為期四年的神學和數學研究。羅馬學院是羅耀拉于1551年創辦的,雖說是一所“基督精神的神學院”,該學院的課程設定除宗教内容外,還有數學、天文學、地理學、機械力學、化學等科目。

1617年,他以最優秀的成績完成了在羅馬學院的學業,晉升為神父。1618年4月16日,在金尼閣的帶領下,湯若望、鄧玉函、羅雅谷等22名傳教士,以葡萄牙政府的名義派遣,從裡斯本啟航東渡。

1619年7月15日,湯若望和他的教友們抵達了澳門,被安置在聖·保祿學院裡。傳教士們一踏上中國土地,便開始精心研習中國語言文化,甚至以掌握北京官話為目标。

鳌拜為何要殺湯若望,但是為啥沒殺了呢?
順治為何欣賞湯若望?

1644(清朝順治元年),清軍進入北京,明亡。湯若望以其天文曆法方面的學識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護,受命繼續修正曆法。

湯若望多次向新統治者力陳新曆之長,并适時進獻了新制的輿地屏圖和渾天儀、地平晷、望遠鏡等儀器,而且用西洋新法準确預測了1644(清朝順治元年)農曆八月初一丙辰日食時,初虧、食甚、複圓的時刻,終于說服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衮,決定從順治二年開始,将其參與編纂的新曆頒行天下。他用西法修訂的曆書(就是《崇祯曆書》的删節版)被清廷定名《時憲曆》,頒行天下。

順治元年十一月,命掌欽天監事。次年,他将《崇祯曆書》壓縮成《西洋新法曆書》一百零三卷,進呈攝政王多爾衮,封太常寺少卿。

順治七年,清政府賜地在宣武門内原天主堂側重建教堂。湯若望将利馬窦建的一座經堂擴大,建成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南堂),此處成為湯若望等神父的起居地。湯若望工作的地點則是在北京建國門附近的古觀象台。在古觀象台工作的傳教士有50多人,湯若望是其中最主要的傳教士,還擔任台長,即欽天監監正。

順治八年順治帝親政後,湯若望經常出入宮廷,對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後上奏章三百餘封。順治帝臨終議立嗣皇,曾征求湯若望意見。當時順治帝因得天花,而當時朝廷中隻有湯若望一人知道天花如果流行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于是他就說一定要找一位得過天花的皇子來繼王位,于是便有了後來的康熙大帝。

鳌拜為何要殺湯若望,但是為啥沒殺了呢?
鳌拜為啥要殺掉湯若望?

中西曆法之争,由來已久,吳明煊早在順治十六年便上疏舉報湯若望天算錯誤,結果反落了個“詐不以實”的罪名,險些被判了死刑。順治十五年(1658)湯若望受一品封典,耶稣會傳教士影響因而擴大,一時各地教徒增至十萬人,終于引起沖突。

康熙三年(1664),楊光先複上《請誅邪教狀》,經議政王會議,翌年以數條罪名判處湯若望等人淩遲處斬。楊光先言湯若望等傳教士有罪三條:潛謀造反;邪說惑衆;曆法荒謬。

康熙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清廷“會審湯若望,以及欽天監官員,翌年三月十六日,廷議将欽天監監正湯若望,刻漏科杜如預,五官挈壺正楊弘量,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中官正劉有泰等皆淩遲處死。已故劉有慶子劉必遠,賈良琦子賈文郁,宋可成子宋哲,李祖白子李實,湯若望義子潘盡孝俱斬立決。”

此時,清廷執政的正是鳌拜。鳌拜決心殺掉湯若望,但是為何沒殺了呢?原來,就要殺死湯若望的時候,北京突然發生了地震,加之“太皇太後(順治母後)力主開釋,湯若望才免于一死。

湯若望遇赦,隻殺了李祖白等5名欽天監官員,“時憲曆”亦遭廢止。楊光先乃出任欽天監正,吳明煊(明炫之弟)為監副,“複用大統舊術”。行之數年,誤差日大。持新法之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等與持舊法之楊光先等交争不已,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特派員察勘兩造實際觀測,證明新法優于舊法。楊光先被革職,任南懷仁為欽天監副,于康熙九年(1670)複行時憲曆。經過這場鬥争,新法終于戰勝舊法。

1666年8月15日(康熙五年七月十五),湯若望病死于寓所。

1669年(康熙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又釋出了對湯若望的祭文:“皇帝谕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級又加一級,掌欽天監印務事,故湯若望之靈曰:鞠躬盡瘁,臣子之芳蹤。恤死報勤,國家之盛典。爾湯若望,來自西域,曉習天文,特畀象曆之司,爰錫通微教師之号。遽爾長逝,朕用悼焉。特加因恤,遣官緻祭。嗚呼,聿垂不朽之榮,庶享匪躬之報。爾有所知,尚克歆享。”

關注每日漢字微信(meirihanzi ---長按複制搜尋),一天能夠知道一個漢字的來源。

聯系小編:meirihanzi (微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