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

康熙探望鳌拜,發現鳌拜被子中藏刀,進而下定決心除掉鳌拜,這個故事出自于清朝皇族昭梿所著的《嘯亭雜錄》。

關于康熙與鳌拜之間的這樣一個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并且還被一次次的搬上了電視熒幕。

順治皇帝去世,除了讓康熙皇帝登基外,還為他安排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署理國政。然而伴随着時間的推移,原本處于四人中最後一位的鳌拜,開始逐漸的把持朝政,“四大臣輔政”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鳌拜專政”。

特别是在首輔索尼去世後,鳌拜更加的肆無忌憚,在康熙皇帝已經親政的情況下,竟然在朝堂上公然以恐吓的方式,逼着康熙皇帝下旨将蘇克薩哈全家殺掉。擅殺蘇克薩哈全家,給予了康熙皇帝以極大震撼,同時也讓鳌拜更加的嚣張跋扈,肆無忌憚,這也進一步激化了兩人之間的沖突。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

之後就發生了“鳌拜被下藏刀”的故事,這則故事并不是出自于《清史稿》,而是出自于《嘯亭雜錄》。

《嘯亭雜錄》的作者是清朝宗室成員愛新覺羅·昭梿,這個名字大家比較陌生,而他的爵位封号大家一定會非常熟悉,那就是和碩禮親王。沒錯,昭梿正是禮親王代善的後人,同時也是禮親王爵位的襲承人,隻是後來被嘉慶皇帝革除了世襲爵位,還有他人襲承。關于他我們按下不表,還是繼續說鳌拜的事情。

根據《嘯亭雜錄》中的記載,鳌拜又一次故意稱病不上朝,于是康熙皇帝在退朝後主動到鳌拜的府上府上進行探望,鳌拜就在床上與康熙皇帝會面。誰知期間竟讓從鳌拜的被下搜出了一把刀,衆人皆驚,隻有康熙皇帝說了一句“滿族勇士,身不離刃,這是本色,少保沒有忘本。”緩解了現場的尴尬。于是康熙皇帝回到宮中,立馬決定要徹底的除掉鳌拜,随後就是康熙皇帝利用索額圖訓練的布庫少年“智擒鳌拜”的故事了。而這件事情也成為日後不少人判斷鳌拜有謀反之意的重要證據。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

其實,關于這則故事的真假一直以來都有着諸多疑問。說他的是真的,是因為《嘯亭雜錄》為清朝皇室昭梿所著,書中大部分的内容均為故事和執行個體論述,有着一定的說服力,并且在後世的曆史研究中被廣為應用。

但是單從這則故事來說,我認為其真實性還是有待商榷的:

一來,這則故事與順治皇帝當初探望多爾衮的劇情上有着諸多相似之處,不免有借鑒之嫌。

二來,當年莽古爾泰“禦前露刃”,遭到了極為嚴厲的處罰,被直接革去了和碩貝勒的頭銜,康熙在事後卻沒有追究,也沒有列為大罪,這也讓人産生了疑問。

三來,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後來康熙在智擒鳌拜的過程中,索額圖是站在武英殿門口要鳌拜交出了佩刀,鳌拜不假思索的直接卸下給了索額圖。如果鳌拜真的是為了要防備康熙或者有謀逆之意,并不會如此輕易的交出佩刀。況且既然在自己的家中害怕康熙皇帝暗害自己,留刀防身,卻在宮中放心大膽的把刀交了出去,這也是明顯不符合邏輯的。況且鳌拜在被布庫少年控制住之後,又利用自己的武力掙脫了束縛,這個時候鳌拜做的也僅僅是扒開了上衣,露出了滿身的傷疤,并沒有對康熙皇帝有任何的忤逆行為。

是以,關于“鳌拜被下藏刀”這件事情的真假,卻是有待商榷,而關于鳌拜有謀逆篡位之心,更是被反複證明并無此事。鳌拜隻是權臣,但并不是判臣和逆臣。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

實際上,鳌拜的擅權專政是當時曆史發展的必然。

順治皇帝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四人為輔政大臣,但是這樣的安排從一開始就将蘇克薩哈放在了一個非常尴尬的位置。

索尼、遏必隆、鳌拜,出身于兩黃旗,蘇克薩哈出身于正白旗,兩黃旗與兩白旗自皇太極登基後金大汗進行“黃白互換”開始,就已經沖突重重,後來經過了“豪格、多爾衮征位”、“多爾衮專政”以及“清算多爾衮”等時間,沖突是更加的根深蒂固。況且,蘇克薩哈的上位,靠的是“賣主求榮”,出賣多爾衮及其黨羽,其人品和氣節本就保守争議,特别是索尼,非常看不起蘇克薩哈。

這些都使得蘇克薩哈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其他三人以及朝中大部分官員的排擠和抵制,自然也就被逐漸孤立了起來。

而另一方面,索尼年老多病,長期告假,但是他與鳌拜關系密切且友好,當年在扶保豪格的過程中結為了八拜之交,自然會讓鳌拜擔任他的代言人。遏必隆的上位主要靠的是他高貴的出身,他是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兒子,但是他有勇無謀,長期依附于同樣是名門之後鳌拜。這樣一來,除了蘇克薩哈,其他三人又将權力集中在了鳌拜身上,這也直接導緻了鳌拜的專權。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的是,鳌拜從成為輔政大臣的伊始就已經開始了争權奪勢

按照鳌拜的獲得功勞和威望,他完全應該成為四位輔政大臣中,僅此于索尼的二号人物,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鳌拜排在最後一位,可以說鳌拜的心中是極度的不平衡,或許對于索尼的首輔之位鳌拜無話可說,但是對于蘇克薩哈,鳌拜必然是一萬個不服氣,這也注定了鳌拜會通過各種方式,将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同時對蘇克薩哈等其他勢力進行打擊。

是以鳌拜的在這一時期的專權也就變成了必然。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

在此期間,一些事情的發生發酵,又進一步激化了康熙皇帝與鳌拜之間的關系,最終讓康熙皇帝下定決心除掉鳌拜。

首先就是鳌拜對于湯若望的打擊與迫害。

湯若望是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的西洋老師,并且在當時的西洋官員和漢族官員中享有極高的威望,于是,推行“首崇滿洲”思想的鳌拜,必然不能容得下湯若望。

于是,鳌拜利用楊光先等漢臣為馬前卒,挑起了“曆法之争”,随後又構陷了“洪範五行案”,徹底将湯若望推入深淵。盡管在孝莊太後的不斷努力下,加之當時北京突發地震引得人心惶惶,湯若望這才撿回性命,但對其身心造成了巨大打擊,很快就去世了。

當年順治皇帝臨終前,正是湯若望提出建議要出過天花的康熙皇帝繼承皇位,并且湯若望還是孝莊太後和順治皇後等人信賴的西洋醫生,與皇室的關系極為密切。可以說湯若望的死極大的刺激了康熙皇帝,也讓康熙對于鳌拜産生了極大的怨恨。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

其次就是“換地之争”引發了八旗内部的動蕩。

“換地之争”,是鳌拜單純的想要提升兩黃旗的地位,同時打壓正白旗的所為,實際上除了鳌拜的黨羽,就連牽扯到的兩黃旗部衆也對此項決定頗有微詞,畢竟他們已經耕種多年,有了産業的積累,并不想放棄。然而鳌拜還是一意孤行的推行“換地”,期間更是矯诏處死了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等人,讓康熙皇帝是大為震驚。

再次就是鳌拜擅殺蘇克薩哈。

前文中也提到了這一點。當時索尼去世,康熙皇帝親政,蘇克薩哈自知鬥不過鳌拜,希望通過辭職的方式遠離朝堂是非之地,然而卻被鳌拜以藐視皇上、肆意妄為治罪。康熙皇帝對于處死蘇克薩哈全家并不同意,然而卻遭到了鳌拜的公然恐吓,這才同意了鳌拜的請求,隻是将淩遲處死改為了處斬。就這樣蘇克薩哈頃刻間被鳌拜滅族了。

這些時間的發生,一方面是極大的刺激了康熙皇帝的内心,傷害的是康熙皇帝感情和尊嚴,使得康熙皇帝對于鳌拜的擅權專政産生了巨大的不滿,另一方面,就是康熙對于自己皇權穩固的擔憂,特别是蘇克薩哈死後,康熙更加感覺到了危險的存在,更堅定了他除掉鳌拜的決心。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

于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淪,康熙皇帝成功麻痹掉了鳌拜,使得鳌拜徹底忽略了康熙皇帝的威脅,而與此同時,康熙皇帝在索額圖的協助下成功訓練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布庫少年,并且通過他們成功智擒鳌拜,宣布鳌拜的“三十大罪狀”。

康熙皇帝原本判處了将鳌拜處死,但是鳌拜的功勞太大了,再加上鳌拜亮出了自己一身的傷疤,就連康熙皇帝也為之動容,最終改為了将其監禁,兩個月後,鳌拜在獄中郁郁而終,結束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所謂的“鳌拜被中藏刀”事件,真的是康熙除掉鳌拜的導火索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