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如此重用南懷仁,為何沒有受他的影響,學習西方呢?

在明末清初,中國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是西方來的傳教士,比較著名的就是利瑪窦、湯若望以及南懷仁等等。他們不僅在中國傳教,也帶來了很多中國說不了解的東西和很多近代知識。

康熙年間,有一位傳教士叫南懷仁,比較受重視,他也幫了康熙很多,還是他的科學老師。那麼康熙為何沒有受他的影響,學習西方呢?

康熙如此重用南懷仁,為何沒有受他的影響,學習西方呢?

這個南懷仁是比利時人,清初到了澳門,後來到陝西傳教,1660年到北京參與湯若望修訂曆法工作。湯若望在清初影響力還是很大的,不過順治死後,他失去了保護人,給人給告了,反對西法制曆的楊光,不斷地告湯若望,由此還引發了“曆法之争”。南懷仁還是以入了獄,不過被釋放後重新被啟用,掌欽天監,制造天文儀器。

在三藩之亂時,他還設計了“神威将軍”炮、“武成永固大将軍”和“神功軍”炮,對清朝火器技術的發展貢獻很大。

同時他曾編撰了數種地理學著作、繪制了數種地圖。曾經在長達五個月的一段時間裡,從早到晚給皇帝講授幾何學和天文學,還将《幾何原本》譯成滿文,陪同皇帝出巡,沿途為皇帝觀天測地。

康熙如此重用南懷仁,為何沒有受他的影響,學習西方呢?

他死後康熙非常難過,親自撰寫祭文,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并賜谥号“勤敏”。

客觀說,南懷仁的确懂得很多,對康熙的影響也很大,但如果說讓康熙是以就開始學習西方,這個有點牽強了。

畢竟南懷仁隻不過是個傳教士,他的官職也不屬于朝廷的大員,其影響力堪憂。而且當時朝中對他的反對也不是沒有的,指望着南懷仁做通康熙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康熙喜歡西學,或許他也是大清皇帝中少有的對西方知識不排斥的皇帝了,但這是個人愛好,與沙俄的彼得學習西方不同。彼得學習西方是為了使得國家強大起來,而康熙恰恰相反,他學習西方隻是為了維護皇權統治。

康熙如此重用南懷仁,為何沒有受他的影響,學習西方呢?

南懷仁在三藩之亂中的對于火器的研發是有貢獻的,但康熙并沒有是以發展火器,這倒不是南懷仁的問題,而是大清當時是不可能發展火器的。

清朝人對于一些東西有着盲目的自信,尤其是馬上得天下的他們對于火器這些東西很排斥。雖說他們也用,但用是用,要想發展就有點難了。

大清一直宣揚滿漢一家親,但其實并非這麼回事,清廷對于漢人也一直是比較嚴格的,是以很多東西漢人是不能學習到的,也不能接觸到。

康熙如此重用南懷仁,為何沒有受他的影響,學習西方呢?

再說了,康熙即使要推行西學也是辦不到的,當時的教育就是八股文,如果不在科舉裡有所展現,那麼在全國推廣無異于癡人說夢。

而康熙之後,雍正是禁止天主教在華傳播的,傳教士除少數在朝廷供職者可獲豁免外,皆被逐離中國。很多傳教士甚至淪落為皇宮裡的畫師,他們真正能夠展現自己的價值是微不足道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