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中國布教47年,深受順治、康熙寵愛的湯若望,為何會被判處淩遲

在經過了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等航海家的地理大發現後,歐洲以西班牙、葡萄牙、英國、荷蘭為代表的各國也迅速的進入了殖民時代,而随着文藝複興、資産階級的興起,歐洲的傳教士們也開始進一步步的走向世界,1619年,出身于德國的耶稣會傳教士湯若望來到了中國。

在中國布教47年,深受順治、康熙寵愛的湯若望,為何會被判處淩遲

而在當時的中國,正是大明王朝萬曆四十七年—一個内憂外患的時代。在内吏治腐敗,綱紀不振;在外東北方向的努爾哈赤剛剛在薩爾浒之戰中取得了大勝,大明王朝在遼東地區的存在也日漸衰微。此時作為傳教士的湯若望,來到中國目的自然是十分明确,希冀傳播天主教義。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更兼之有佛教、道教并存,這位有着激進的傳教方式,禁止人們祭拜孔子、天、祖等傳統神祗的傳教士,也由此釀成了南京教案,天主教的傳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在中國布教47年,深受順治、康熙寵愛的湯若望,為何會被判處淩遲

而湯若望似乎留在中國的前景,也開始變的黯淡。但是也就在崇祯三年(1630),有礙于當時計算日、月蝕的士大夫們屢屢出錯,在禮部尚書徐光啟的舉薦之下,湯若望任職欽天監。作為一名精通天文、曆法的飽學之士,他在任職期間也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曆時數年在同為傳教士的龍華民等人的輔助之下,編纂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崇祯曆書》。但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大明王朝已是危如累卵之勢。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農民起義如燎原之火,皇太極、多爾衮的滿洲八旗兵勇進逼京畿,這樣一本曆法甚至于還未等到頒行,大明王朝便在内憂外患之下為李自成所滅。

在中國布教47年,深受順治、康熙寵愛的湯若望,為何會被判處淩遲

而就在多爾衮借助吳三桂入主中原之後,順治帝在北京登基。中國的曆史也開始進入大清王朝。湯若望有着務實的态度,也沒有傳統的忠義束縛,很自然的拜訪了多爾衮,并且也被正式委任為大清的欽天監,而對于當時落後的大清王朝而言,他的知識——天文曆法上的造詣無疑是清廷最為需要的,是以他也被順治帝寵愛。

而康熙帝對他的寵愛,則更加顯得有傳說意味。

在順治帝決意冊立承位之人時,康熙帝之是以能夠脫穎而出,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他年幼之時生過天花。在現在我們都知曉天花生過之後,一個人日後便定然不會再生,但是對于當時的大清王朝而言——則已經觸及到了我的知識盲點了。而這件事上,當時天花肆虐,選擇繼承人時湯若望将這個知識點告知了清朝皇室,由此康熙帝才被冊立為繼承人。由是,湯若望也得以在康熙帝上位後,備受寵愛倚重,還被封為光祿大夫,位至一品。

在中國布教47年,深受順治、康熙寵愛的湯若望,為何會被判處淩遲

但是也就在這些寵愛有加的背後,他卻在生涯中有過被判處淩遲的經曆,這又是為何呢?

康熙三年,身為鳌拜一黨的楊光先,利用鳌拜的權勢,上書彈劾湯若望主編的《時憲曆》(也是崇祯朝時的《崇祯新曆》,後經過壓縮為《西洋新法曆書》,多爾衮命名為《時憲曆》)為“妖法”,湯若望宣揚的天主教為“邪說惑衆”,請求康熙帝裁決。

當時的康熙帝年幼,剛剛上位,又有索尼、蘇克薩哈、鳌拜、遏必隆輔政。而鳌拜勢力最盛,其他三人也隻得聽之任之。而且崇尚滿洲的鳌拜,對外國人,宣揚地圓說,宣傳西洋曆法,天主教的湯若望自然也是視之如仇雠。

在中國布教47年,深受順治、康熙寵愛的湯若望,為何會被判處淩遲

于是,在他支援下,另外一個不懂曆法、天文,對外國人很是仇恨的大臣楊光先便向康熙帝上書。

此時的康熙帝尚未親政,朝政又為鳌拜把持,是以在議政王會議讨論之下,擔當欽天監監正的湯若望被判處淩遲之刑。這也從天文、曆法上展現了清廷的落後與愚昧。好在,未等行刑,京師地區發生地震,康熙帝為了贖罪,宣布大赦天下。湯若望也幸運的被赦免。1666年,在中國寓居47年的湯若望病逝。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