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清初時候有一種病,誰聽了都害怕,包括高高在上的皇家貴族。那時候醫學技術沒那麼發達,很難治愈,凡得這病的存活下來的沒幾個。那就是天花。克勤郡王嶽托及其弟弟巴喇瑪、瑪瞻都是死于天花。感染太花成為那個時代重要死亡原因,好多孩子出生不久就死于太花,預防天花在當時被列為重要國事。

事情就要從清朝的順治皇帝開始說起了。順治十八年的時候,順治皇帝被診斷出得了天花,從發現疾病開始,順治皇帝每年都要去北京的南苑行宮“避痘”,一直這樣安穩地過了十七年,僅僅有一年沒有去,便讓天花病毒徹底摧毀了他的身體。順治皇帝的病已經确定無法醫治了,當務之急,便是留下一個合格的繼承人,避免王朝交替之時出現差錯。
依照順治皇帝的想法,國家必須由一位年長的人做皇帝,這樣可以避免像攝政王多爾衮那樣幹預朝政,架空皇權。但當時順治皇帝最大的兒子不過八九歲,是以順治否定了傳位給兒子的想法,他的理想繼承人是堂兄弟安親王嶽樂。順治的想法提出來之後,遭到了孝莊皇太後的堅決否定。
因孝莊太後垂愛玄烨,認為福全一眼失明,有失帝尊。兩人相持不下,大臣們也不看好順治所立。而順治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孝莊趕忙傳一人進宮,那就是德國籍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自明朝末期來到中國,在這幾十年裡對中國的文化和上層體系非常了解,順治也非常欣賞他的天文曆法和社會人學,兩人關系甚好,因孝莊太後稱湯若望為義父,順治便稱他為瑪法(就是現在的祖父)。
已經沒有體力争辯的順治皇帝,頒布了人生中最後一道指令:冊立八歲的皇三子為皇太子,賜名玄烨,同時挑選最為忠誠的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作為輔政四大臣,為康熙元年。正是由于孝莊皇太後與湯若望的堅持,才使得康熙成功坐上皇位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