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文字獄”,《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分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将其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定的刑獄。”
我國古代的文字獄以清代最為殘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獄目的在于壓制漢族人的民族獨立反抗意識,樹立清朝統治的權威,加強中央專制集權,這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社會恐怖,文化凋敝,進而,禁锢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在所有現代人關于滿清文字獄的研究中,筆者認為《清代文字獄檔》的内容最值得一讀。在這本書裡,幾乎囊括了所有已知的文字獄案件,且對這一時期文字獄形成的過程有詳實的記載。
我們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以“後來者”的角度審量曆史。在康乾盛世的表面,我們能夠看到輝煌的凱歌,殊不知,尚有隐藏在彩虹背後的血池地獄,給這段三位皇帝締造的盛世留下了巨大的污點。
中國人素來擅長處事之道,可以說,我們是世界上最講究處事哲學的群體。然而,在仔細分析過滿清文字獄後,筆者不由得有這樣的猜測:估計是因為文字獄的出現,才會讓中國人對“為人處事”如此重視,且将之視作一門技術。畢竟,生活在那樣的天空下,做人簡直太難了。
筆者且列舉一宗發生于滿清文字獄時期的案例,以飨讀者。
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西曆1781年。不安分的乾隆再次出宮,來到五台山巡視。這位皇帝的人生與五台山頗有緣分,這已是他第三次來到五台山巡遊。這幾個月來,乾隆的心情相當不錯。
畢竟,已七十一歲高齡的他并不喜歡活在牢籠一般的紫禁城裡,宮外的環境能讓他感到更加舒适。然而,馬上就發生了一樁讓乾隆不舒服的事。有個叫尹紹淳的小夥子執意要面聖,還帶來了兩份奏章。
當然,這小夥子并非平民百姓,他爹正是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估計乾隆的心情非常不爽,畢竟,每次他出宮都是為了散心,而不是處理這些請命。更何況,尹嘉铨的奏章憑什麼讓他的兒子捎來,這豈不是在瞧不起朕?乾隆鐵青着臉,打開了奏章。
所幸第一份奏章的字數不多,乾隆也就耐着性子讀了下來。但凡奏章,開頭總得有兩段鼓吹當今天子如何英明神武的屁話,乾隆也就選擇性的略過了。原來這尹嘉铨的老爹也曾在大清出仕,擔任了河南巡撫。
乾隆仔細想了想,總算是在腦海裡千百個大臣形象中,找到了尹嘉铨的老爹。這的确是個勞苦功高的地方官,自己還曾誇他仁孝,還寫了首詩賜給尹府。尹嘉铨表示,家人将這首詩寫成楹聯,貼在了大門口,供鄉親們瞻仰。十裡八村的鄉親們看到以後,都說不能辜負萬歲爺的期望,要努力工作學習成為一個對大清有用的人,“莫不觀感興起”。
說了一大堆,這才繞到正題上。
原來,尹嘉铨的老爹已駕鶴西遊三十多年了,不過死的時候朝廷沒把老頭當回事,并未賜下谥号封号之類的榮譽。尹嘉铨見乾隆老爺子今年巡視五台山,想要趁着乾隆爺興緻足時提點小要求,讓他給老爹賜個榮譽稱号。
為了讓乾隆爺不為難,尹嘉铨十分“懂事”地表示,連封谥号這件事都不需要萬歲爺動腦,隻需從當年賜給他家的詩裡随便挑幾個字就行啦!緊接着,又是一番聖上英明的屁話。“懇伏乞皇上睿鑒施行,臣不勝激切待命之至”。
乾隆何等人也?
且不說他這麼多年見過多少大臣,單憑他七十一歲的高齡,就足以賦予他充足的人生經驗。這篇奏章,乾隆幾眼就看完了,他怎會不知道尹嘉铨耍的那點小聰明?不過,也該着這尹嘉铨一點兒自知之明都沒有。
試想,乾隆爺來到河北巡遊,搞出這麼大的動靜,召見了成百上千的河北籍退休大臣,為何偏偏沒有找這尹嘉铨?
任何主動邀功請賞的大臣,都不會得到統治者的喜歡。誠然,谥号隻是個榮譽勳章,沒什麼實際意義,畢竟,已死去多年的尹嘉铨老爹能否呈情都得兩說。偏偏乾隆最讨厭這種未立寸功還總想着占便宜的家夥,是以,哪怕是沒有實際意義的谥号他也堅決不給。
奏章看完,乾隆肚子裡的火氣已經積攢了八分。隻不過,面前的小夥子彬彬有禮,自己不好當場發作。
乾隆一聲不吭,用朱筆在奏章上寫道:封谥是國家大事,不能憑你一句話做決定,“豈可妄求?”。原本,朕可以憑借這份奏章,判你個大逆不道之罪,但念在你給大清王朝打了這麼多年的工,且對父親一片孝心,是以就不對你做出處理了。念你讀完了朕的批複以後,“安分家居”,哪涼快哪待着,否則,朕就治你的罪。
曆史無法重來,否則有了先知先覺的尹嘉铨,縱有包天狗膽也不敢将第二封奏章送上去。偏偏這尹嘉铨是個貪心的家夥,替老爹向皇帝老子讨要封号過後,還想得到更多。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尹嘉铨的行為完美诠釋了什麼叫“作死”,也為大清史上留下一樁殘酷的公案。
乾隆對第一封奏章做出了批複後,見尹嘉铨的兒子還送來了另一封奏章,便壓抑住怒火讀了起來。
誰知道,這篇奏章讓他越讀越氣,乃至直接爆發。
開頭還是與第一封奏章如出一轍的屁話,隻不過是将乾隆的英明神武換了個說法表示出來罷了。乾隆耐着性子繼續讀了下去,隻見奏章中寫道:
萬歲爺您還記不記得?我爹活着的時候,曾為陛下引薦了一位當世人傑湯斌,還向陛下提議将此人的牌位配享孔廟,讓此人成為和孔聖人一樣的道德楷模,供萬衆敬仰。不過,當時萬歲爺您的心情不好,是以,沒同意這檔子事。我爹自退休以來,便一直對這件事念念不忘,臨死時還把他的遺憾留給我。這都已經過了四十年了,我始終不敢忘記父親的這一願望。
這次正趕上陛下巡遊五台山,能不能求陛下看在家父為朝廷操勞多年的情面上,滿足他老人家的遺願,把湯斌老先生的牌位供到孔廟裡?當然,臣個人認為,能引薦湯斌這樣人才的家父,同樣也是道德楷模。是以,如果陛下友善的話,可以将我爹的靈位與湯斌的靈位放在一起,讓他老人家也配享孔廟,豈不美哉?“伏乞皇上特降谕旨施行。”
這一行為,可以說是相當“得寸進尺”了,稱之為“得寸進丈”也不為過。尹嘉铨簡直太不要臉了,連乾隆都被氣笑了。孔子是何許人也?千百年來的道德楷模,聖人一樣的存在。有機會在死後配享孔廟的,哪個不是當世大才?而且,就算能與孔子他老人家做伴,也多半是因為某大儒已故,為了尊敬死者才讓他有此殊榮。
尹嘉铨的老爹何許人也?乾隆都差點把他忘了,這樣的阿貓阿狗也有資格和孔聖人坐在一起?别說尹的老爹曾擔任過巡撫了,就算他官居一品亦沒資格。且看後來的曾國藩,這可是滿清百年難遇的大才。此人造就了大清王朝的中興,論起功勞誰能與其比肩?
以曾國藩的高尚情操和本事,在他百年之後有不少大臣替他邀功,想要将曾國藩的牌位放到孔廟裡接受供奉,可結果呢?曾國藩一生雖建功無數,但他偏偏在學術領域沒什麼建樹,沒留下什麼學術專著,是以,沒資格配享孔廟。
尹嘉铨的老爹尹會一,他的功勞沒法與曾國藩媲美,才學也遠不及曾國藩,憑什麼配享連曾國藩都進不去的孔廟呢?
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可以作此了解:有個當代的二流小說家故去了,但人們要将其與大仲馬、雨果相提并論,替他開碑立傳。
倘若這樣的事發生了,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乾隆在讀完奏章後有沒有破口大罵,我們不得而知,反正尹嘉铨沒過幾天就被丢到大牢裡了。緊接着,抄家的官兵就在尹府上搜出了一些尹大人的舊日作品,并從裡面看到了一些不恰當的文字。
雖說,此時已過了文字獄風氣的高潮,但乾隆若想處理此人,還愁找不到理由?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非常有意思了,從尹嘉铨的做法上我們能看出,這個人是非常在乎“名”的。負責查辦這起案件的大臣非常“體察聖意”,在尹嘉铨假道學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最離譜的是,一向清高的尹嘉铨竟被曝出不少違背常倫的男女之事。
一時之間,大街小巷都傳遍了尹嘉铨是個道貌岸然的僞君子傳言,一代儒生名聲毀于一旦。
相關部門經過一番調查之後,确定了尹嘉铨涉及謀反,是以,拟将其淩遲處死,誅滅三族。或許是此時的乾隆皇帝已過了古稀之年,沒有年輕時的殺心了,是以,他法外開恩,判處尹嘉铨絞刑,家人不受牽連。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尹嘉铨行刑之前,乾隆念在他勞苦功高,便将對他的處罰減輕了,打發這個老退休幹部回家養老了。
不論尹嘉铨到底死沒死,因貪慕虛名讓自己蒙受無妄之災,這筆買賣怎麼看都不劃算。在當時,像尹嘉铨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乾隆殺了一批又一批。從這以後,或是領教了尹大人的前車之鑒,越來越多的清人懂得了做人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的文字獄》、《清代文字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