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永貴請作家馬烽他們喝酒,拿出來什麼下酒菜?

作者:風正潮平

看到“山藥蛋派”作家馬烽關于陳永貴同志請喝酒的一段回憶,令人唏噓。

馬烽說,1975年有一天和孫謙(作家)去找陳永貴(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說點事。

“一走進院子,就看見中間一孔窯洞的窗戶上,映出了陳永貴着白毛巾的那顆腦袋。撩開門簾進去,隻見他蹲在窗戶前的炕上,端着個粗瓷大碗在吃早飯。碗裡是這裡老鄉日常吃的沙粥,那是用小米和玉茭糁熬成的糊糊,窗台上擺着一小碟老鹹菜。

他穿的還是黑色的中式褲褂,老布鞋。他一見我們,微微笑了笑,說了句:‘來啦!’這和以前見面打招呼一樣。他三口兩口把碗底的那點沙粥喝完,把碗擱在窗台上,然後跳下炕來說:‘走,到客廳裡去坐。’說是客廳,其實就是窯洞旁的一間大平房。房裡擺着幾件舊桌凳和櫥櫃,還有兩對簡易沙發。他一進客廳就忙着給我們泡茶,拿煙。

“我們不想耽誤他的時間,老孫開門見山把我們找他的目的說了。陳永貴說:‘寫電影是你們文藝人的營生,我可不插手管這事。’寫這部電影劇本,他确實沒有插手管過,盡管幾次的列印稿都送給過他,他從來也沒提過什麼意見。

說着說着,他突然說:‘咱們這麼幹坐着說話多沒意思,喝酒吧!’他邊說邊從櫃子裡拿出一瓶酒,三個酒杯。他斟下三杯酒,這才發現沒有下酒菜。于是拉開櫥櫃端出半碟炒山藥蛋絲來,顯然這是昨天吃飯剩下的。

接着又端出個扣着小碗的碟子來,揭開小碗才發現裡邊是幾個掰開的點心。他說了句:‘這不能下酒。’随手又放進櫥櫃裡。然後拉開抽屜找了半天,終于找到一個玻璃瓶,裡面是幾個大青椒。

接着張羅要炒雞蛋。老伴吃完早飯上地去了,家務活他從來也不插手,因而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油瓶放在哪裡。我們連忙勸阻,他也隻好就此作罷。

看到陳永貴在家裡的這種生活狀況,我頗為感慨。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也不會相信堂堂國務院副總理,回到家裡竟是這個樣子。”

看到這裡,我是深為感動。陳永貴當時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沒有一點特殊,仍然在大寨拿工分,農忙時還回到地裡幹活,生活依舊如農民。

陳永貴家屬沒有一個得到照顧,原來種地還種地。

陳永貴到家後,按一般人相像,總得有個人在家給他張羅張羅的,弄點好吃的什麼。但沒有,他“老伴吃完早飯上地去了”。

這就是陳永貴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他人格力量之所在。

要不是看到馬烽同志的回憶文章,我也是不會相信“堂堂國務院副總理,回到家裡竟是這個樣子。”但陳永貴就是這個樣子,他為幹部和共産黨人做出了好榜樣!這樣的人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馬烽(1922-2004)編劇、小說家,原名馬書銘,山西省孝義縣人。1944年在《晉綏大衆報》工作期間,與西戎共同創作了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1964年創作電影劇本《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及續集,并創作長篇小說《劉胡蘭傳》。他和西戎的作品由于鄉土氣息濃郁而被稱為“山藥蛋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