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艇仔粥:鮮嫩爽滑,口齒留香,吃上一次回味好幾天

作者:老李論美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州人流行一句話,最氣派的是去南方大廈酒樓飲茶吃飯,一般人家最寫意的是去沙面乘涼吃艇仔粥。

我家雖然經濟條件并不富裕,但父親也曾帶我們去過南方大廈飲茶和去沙面吃艇仔粥。

艇仔粥:鮮嫩爽滑,口齒留香,吃上一次回味好幾天

那時沙面一到傍晚時分,如果不是刮風下雨或天寒地凍,很多艇家就會将艇劃到沙面的岸邊,船頂挂着盞瓦斯燈或煤油燈,船尾就用煤油爐或煤爐煲粥底,所用的水就在江心中取。這時煲粥的陣陣米香,吸引着不少江邊散步的人。

從前的艇仔粥,是在小艇上面經營的。那時候,在珠江、荔枝灣等地的岸邊,總是漂浮着一艘艘小艇,小艇上插着一面寫着“粥”字樣的小旗。船家就這樣在小艇上經營着一碗碗鮮味撲鼻的粥。

這種經營方式是來源于當地一位闊少,當時這位闊少家道中落,是以不得不自力更生。他買了一隻小艇,在荔枝灣做起了賣粥的營生。闊少賣粥方式的新奇與其烹饪的艇仔粥味美阿鮮甜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光顧。而這種經營模式從那時起流傳了起來。

艇仔粥:鮮嫩爽滑,口齒留香,吃上一次回味好幾天

艇家用竹竿舉一隻竹籃上岸,想吃粥的人就先放幾毛錢入籃,艇家收錢後如數炮制多少碗粥,再放回竹籃用竹竿舉回上岸。個人取回自己的粥,然後蹲着或站着,吃的津津有味。艇家會安排一個人在岸上負責收碗回船。洗碗也是很簡單,直接用江水來洗。用今天的衛生标準去衡量,這樣的艇仔粥絕對不符合要求,但那時卻從未聽過有人吃完拉肚子。

大家一定好奇,這碗有滋有味的艇仔粥到底有什麼料吸引食客。據我本人看到的,艇家先從大煲粥底中取一勺到小粥鍋加熱,然後放入新鮮魚片、炸花生、薄脆、浮皮、鱿魚絲、蛋絲等煮開,上碗前放少許蔥花,而那些碗當然是傳統的雞公碗。

艇仔粥:鮮嫩爽滑,口齒留香,吃上一次回味好幾天

有人會問,那與現在路邊小食店,甚至高檔茶樓的艇仔粥一個樣,有什麼特别可言?特别就在于當年的環境。昏暗燈光、珠水蕩漾、涼風爽爽、溫情習習,這個環境下的艇仔粥,成為很多老廣州人的回憶。

艇仔粥用新鮮的蝦仔、魚片、蛋絲、海蜇為料,以花生仁、浮皮(也就是豬皮)、油條屑和蔥花為佐,用滾粥沖燙粥料手法,即滾即上座。

咬一口鮮蝦,鮮嫩爽滑;嘬一口粥,更是口齒留香。各種食材相得益彰,吃上一碗,可以回味上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