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張(まつもと せいちょう,seicho matsumoto,1909年12月21日—1992年8月4日),日本推理小說作家。

1909年12月21日,松本清張出生于北九州小倉市的一個商販家庭。1950年開始創作生涯,其代表作有《點與線》《隔牆有眼》《零的焦點》《日本的黑霧》《女人的代價》《惡棍》《砂器》《謀殺情人的畫家》等,曾經獲得芥川龍之介獎等多個獎項。1992年8月4日,松本清張因肝癌逝世,享年82歲。
松本清張開創了“社會派推理”,與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并為“日本推理文壇三大高峰”。東野圭吾、宮部美雪、蔡駿等懸疑推理小說家皆深受其影響。
“松本清張是影響我創作生涯最深的作家。”——日本作家東野圭吾
松本清張的父親峰太郎是鳥取縣日野郡矢戶村(現日南町矢戶)田中家的長子,幼時過繼給同縣西伯郡米子町(現米子市)的松本米吉作養子。父親峰太郎半生潦倒,輾轉流離于中下階層讨生活。拉過黃包車,賣過麻薯紅豆餅彈珠汽水豆皮壽司,一爿小吃店開開倒倒,還曾在服裝店打雜幫客人擺鞋子。貧賤夫妻百事哀,妻子阿谷則永遠忙着替狀況百出的丈夫收拾善後。身為獨生子的清張從小在“一到冬天,冷風就從木闆牆的縫隙灌入,粉雪冉冉飄在蒙住腦袋的棉被上”的陋巷仄屋裡成長,真正能夠陪伴他的隻是終日蝦着腰幹活,最終卻失明了的老祖母。
松本清張前期作品可歸納為兩大類:一是曆史小說,如《西鄉鈔票》《枭示抄》《戰國權謀》等作品都有很高的藝術水準。二是刻畫逆境中的人物,以其生活道路和失敗命運為中心,表現他們高尚痛苦的心靈變化軌迹,寫出了現實人生的真實一面,代表作品有《某〈小倉日記〉傳》《菊花枕》等。
松本清張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沒有對暴力和色情的渲染,使讀者平靜地享受邏輯推理的樂趣。如果說,他在早期作品中所發出的切切哀訴,還隻是對時代和整個社會的泛泛之聲,那麼,後期他對所處時代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找準了抨擊目标。他使推理小說跳出了偵探破案的框框,第一次将美國占領日本期間的曆史作為叙事主體。
日本文壇早有“清張革命”之說。“清張革命”最早指的是松本清張徹底改造了日本推理小說,讓推理小說這個原本浮誇、通俗、帶有濃厚遊戲性質的文類,一轉而變得渾厚、嚴肅。“清張革命”确立了“社會派”在推理小說界數十年不動搖的正統地位,更預示了後來推理小說許多次文類的開拓空間。
“松本清張雄踞日本暢銷作家冠軍寶座二十多年,不過‘暢銷‘卻不見得等于’受歡迎’,松本清張從來不是日本‘最受歡迎’的作家,因為太過真實,日本人普遍不願意外人透過松本的筆,來看日本、了解日本‘’。“松本清張恢複了我對文學介入社會、改革社會的信心。”
工薪族确實值得同情,但如果什麼都順順當當的話,日子就會出問題的。
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外表上往往是看不出來的。一些出人意料之外的情況,往往深藏不露。
如果有一個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遊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