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

《畫人傳》~第296篇

文/盧秀輝

湯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荊岘,晚号潛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人。

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

湯斌出身于閥閱舊族,家教非常嚴厲,他不是纨绔子弟。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軍攻河南睢州,城破之時,湯斌的母親趙氏為保名節,自盡而死。當時,他十五歲了,國家破敗如此,家還能安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入清後,他于順治九年(1652年)考中進士,初選宏文院庶吉士,授國史院檢讨,從此他踏上了仕途。

順治十二年(1655年),湯斌出任陝西潼關道員,他買了三頭騾,主仆各坐一頭,另一頭馱著兩副破舊被褥,一個竹書箱,輕衣簡從,坐騾上任。消息傳開,人們稱他為“湯青天”。

康熙十八年(1679年),湯斌參加了博學鴻儒科考試,高中一等十八名。授翰林院侍講。三年後,升為《明史》總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湯斌出任江甯巡撫。湯斌《夏日詠懷》一首,詩雲:

初夏朝氣清,綠陰映竹閣。

好鳥時來集,微風散林薄。

養疴豐暇日,坐卧對雲壑。

圖書紛幾席,茗碗常間錯。

偶爾屬篇章,怡情志簡略。

采藥支短筇,尋泉踏芒屩。

豈曰謝浮榮,明志忠淡泊。

抗心懷古人,蕭然有真樂。

明清兩代的江甯巡撫享有盛名者,不過周忱、海瑞和湯斌。周忱精敏,海瑞廉直,而湯斌兩者兼而有之。學術上,周忱、海瑞更是不及湯斌。湯斌更有一個優點,無論何種場合,涉及人物,喜歡揚人之長。

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

當初,餘國柱任江甯巡撫,治理無方,江南愈加馳壞,尤以“吳地”的蘇州、松江等府,極盡“尚奢”之風。康熙曾感慨地對湯斌說:“聯向聞江南财賦之地,今觀市鎮通衢,似覺充盈,其鄉村之饒,人情之樸,不及北方。”當時的江南,重商輕農,流于表面繁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百姓棄耕經商。康熙叮囑湯斌,一定要把改良江蘇風俗作為工作重點。

湯斌對吳地的“尚奢”風氣也深惡痛絕,吳地普遍存在着奢侈行為,連販夫走卒、胥隸娟優這些下等之人,也頭戴貂皮帽、穿着絲綢衣服。文人更是把精力放在狎妓作淫詞上,一時風氣大壞。連民間有人生病,都請巫師舉行祈禱活動,聘樂隊、宰牲畜。至于各種賽會、廟會,更是層出不窮。神道生辰、祈安保歲,無不請娼優助興,酒船上擺上宴席,争相比闊。奢侈既耗了民财,又沖擊了國家的賦稅征收。于是,湯斌“禁婦女遊觀,晉吏、娟優未得衣裘帛”。他認為如此浪費,還不如"以此無益之費而周恤鄉黨親族,刊布嘉言繁行,則人頌好善,積累陰功。”

吳地更是賭博成風,各種花樣層出不窮。湯斌告誡群眾,不得相聚賭博。對參與賭博者予以懲處,抓到賭博,賭具一應銷毀,參賭人員關置獄中,七日不予飲食。湯斌《送李子德奉旨歸養》寫道:

薊門疏雨淡秋陰,

惟爾斯行重古今。

賦就《上林》才賜第,

表陳東掖早抽簪。

關河落照鄉山迥,

驿路鳴蟬野樹深。

到日高堂應戲彩,

禦香未散繞衣襟。

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

吳地奢葬,窮人葬不起,富人不肯葬。停棺不葬,在吳地已成風俗。富戶不葬,是“風水”異端邪說深入人心。窮人不葬,與吳地的阻葬惡習有關。吳地一些惡棍,糾結成幫,專事阻葬,除非出錢,方為不阻。湯斌了解情況後,對這些惡棍令地方官嚴拿解院,盡法重處。湯斌還禁“風水”之說,使富戶不敢不葬。否則,則令下屬府、州、縣官員,組織拖埋,作無主屍骨處理。湯斌措施得力,從根本上改變了吳地殡葬惡習。

時吳地群眾,無論疾病、貿易、婚嫁、喪事,都要進行拜祭活動。到處都建有大量的祠廟,自古亦然。《新唐書·狄仁傑傳》:“吳楚俗多淫祠,仁傑一禁止,凡毀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吳太伯、季劄、伍員四祠而已。”淫祠已成大害。湯斌《贈吳湖州》一首,詩雲:

仙郎起草最知名,幾載搴帷霅上行。

按部雨馀香稻晚,課農花發曉雲輕。

南宮書畫添新譜,李相亭台續舊盟。

聞道賓朋常滿座,清尊真見古人情。

已嚴重到“凡少年婦女有殊色者,偶有寒熱之症,必曰五通将娶為婦,而其婦女亦恍惚夢與神遇,往往赢瘵而死。家人不以為哀。”湯斌在任時,規定民間婚嫁大事,以及歲時伏臘,隻需祭其祖先,不許備設茶筵,邀請邪淫鬼魅,恣意糜費。并将邪淫塑像毀壞,将淫祠改為社學、義倉。湯斌還請旨勒石,永禁淫祠。“請賜特旨嚴禁,勒石山巅,令地方官加意巡察,有敢興複淫祠者作何治罪”。

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

明清時期,吳地文化昌盛,教育普及程度之高,一時冠于中華。于是,民間好訴訟,一言不合就打官司,一事不順就打官司。更有秀才、訟師推波助瀾。湯斌初任江蘇巡撫時,就頒布告谕,“照得本都院下車三日,例當放告,以通民情。但吳中‘健訟'成俗,訟師地棍,往往駕捏虛詞,教峻誣告,與本等事情毫無風影。”湯斌治理江蘇期間,在“戒訟”上花了大力氣,使誣辭興訟者洗手斂迹。湯斌《贈李映碧先生》

魯國遺經火,口傳賴伏生。

九十秦博士,典谟賴以明。

文獻巋靈光,鬥杓示景行。

著述藏名嶽,大義何峥嵘。

虎觀待鴻儒,丹诏下江城。

老年難走趨,豈敢抗弓旌。

抽書授使者,卷軸滿巨籯。

白雲封岩谷,時聞鸾鳳聲。

如此幾斧,湯斌在江蘇赢得了極高的威望。他還禁止差役擾民;禁止兵丁巧取豪奪;禁止官員私征;禁止官吏勒索火耗私派;禁止官員饋送請托。湯斌鎮撫三吳,振肅了風紀、激濁揚清,使吳俗從此以後發生了大變。時人見吏胥奉法,權貴不敢請托,而民用也不至浪費。常州知府祖進朝因對下屬官員有失察之責,吏部議欲将他革職調離,湯斌覺得祖進朝是能吏,而且能惠政,奏請将其留任。祖進朝感激之餘,想送個什麼東西給湯斌,以抒人情。他看湯斌的衣着十分破舊,便制了一套衣靴,想送給湯斌。但是,又畏懼于湯斌的嚴正,一直不敢送,最後隻好自己穿了。湯斌不受賄,不行賄,在他的影響下,他的下屬官員操守廉潔。其中政績顯著者,實不乏人。湯斌《贈李映碧》

向歆嗣經學,彪固續《漢史》。

世業重蘭台,千秋誰繼美。

先生令子賢,載筆石渠裡。

文藻曜朝華,持論平如水。

衆人驚未聞,庭訓實爾爾。

餘也衰朽姿,追随愧迂鄙。

南望東海濱,丹霞明若绮。

願言從執鞭,廁身堂庑底。

恨無鴻鹄翼,翻飛平原裡。

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

湯斌貴為巡撫,生活十分儉約,夫人及諸公子皆穿布衣、吃青菜,喝“豆腐湯”。一天,湯斌檢視家用賬簿,見上面有某日買雞一隻,湯威便呼仆人查問:“我怎麼沒有吃到雞?”仆人告訴他:“公子買的吃了。”湯斌叫來兒子,怒責道:“你以為江蘇雞是河南雞啊?價高幾倍。想吃雞,回河南去。讀書人嚼不得菜根算什麼讀書人?”

湯斌官拜禮部尚書,家人在偏僻的小胡同裡租了一處房子。大冬天的湯斌,隻有一件舊羊皮大衣可禦寒。每當人朝,有不認識他的詢問衛士,衛士說:“這位穿舊羊皮襖的,是湯斌尚書。”令問者心生敬意,不敢仰視。

湯斌殁時,翻遍竹箱,僅存銀八兩。徐乾學知道了,“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他的兒子湯溥在《先考府君行略》中記述湯斌人殓時,“家無新衣,敝衣以殓,束貼金銅帶,加朝服其上,朝服緞即上賜也”。

湯斌善畫山水, 工筆 、寫意均擅長,筆墨清麗健勁,一絲不苟。他的畫不甚多見,筆墨潇灑簡遠,妙在筆墨之外,寄于詩情于其中。他在注重皴、擦、點、染等技法、講求法度的同時,也注重造化、重理性,轉而重心源、重意象,一變院體畫法森嚴、嚴緊工整的風格,而為重韻緻、求天趣、尚逸品的審美追求。

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

湯斌工書,擅楷、行、草、隸多體,皆有風神,有幾分晚明浪漫主義的遺風。顔體的底蘊深厚,極富書卷氣。他走的是帖學的路子, 他的書法追求“中和”之趣, 且富有書卷氣息。

盧秀輝有《為湯斌潛庵歌》一首,詩雲:

從古烈士為世耀,大義婦人更稱稀。

理追神全氣自留,有冠宦儒無餘歸。

三驢入陝帶露滋,五十頭顱鴻詞譏。

妍光著書度世笈,愧顔身祿被破衣。

濯汝冠兮清澗泉,無以廉吏許陽晖。

君恩憂臣辱古法,家無新衣敝殓遺。

那知殘年直杯水,粟吾得食實可欺。

推枕清寒正低意,已恨翁遲見事衰。

孤桐翠華天豈延,蹴榻不僵有聲為。

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湯斌被康熙譽為第一廉吏,死時身邊唯有八金,同僚出資安葬了他!

盧秀輝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