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

《画人传》~第296篇

文/卢秀辉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

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

汤斌出身于阀阅旧族,家教非常严厉,他不是纨绔子弟。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军攻河南睢州,城破之时,汤斌的母亲赵氏为保名节,自尽而死。当时,他十五岁了,国家破败如此,家还能安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入清后,他于顺治九年(1652年)考中进士,初选宏文院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从此他踏上了仕途。

顺治十二年(1655年),汤斌出任陕西潼关道员,他买了三头骡,主仆各坐一头,另一头驮著两副破旧被褥,一个竹书箱,轻衣简从,坐骡上任。消息传开,人们称他为“汤青天”。

康熙十八年(1679年),汤斌参加了博学鸿儒科考试,高中一等十八名。授翰林院侍讲。三年后,升为《明史》总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汤斌出任江宁巡抚。汤斌《夏日咏怀》一首,诗云:

初夏朝气清,绿阴映竹阁。

好鸟时来集,微风散林薄。

养疴丰暇日,坐卧对云壑。

图书纷几席,茗碗常间错。

偶尔属篇章,怡情志简略。

采药支短筇,寻泉踏芒屩。

岂曰谢浮荣,明志忠淡泊。

抗心怀古人,萧然有真乐。

明清两代的江宁巡抚享有盛名者,不过周忱、海瑞和汤斌。周忱精敏,海瑞廉直,而汤斌两者兼而有之。学术上,周忱、海瑞更是不及汤斌。汤斌更有一个优点,无论何种场合,涉及人物,喜欢扬人之长。

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

当初,余国柱任江宁巡抚,治理无方,江南愈加驰坏,尤以“吴地”的苏州、松江等府,极尽“尚奢”之风。康熙曾感慨地对汤斌说:“联向闻江南财赋之地,今观市镇通衢,似觉充盈,其乡村之饶,人情之朴,不及北方。”当时的江南,重商轻农,流于表面繁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百姓弃耕经商。康熙叮嘱汤斌,一定要把改良江苏风俗作为工作重点。

汤斌对吴地的“尚奢”风气也深恶痛绝,吴地普遍存在着奢侈行为,连贩夫走卒、胥隶娟优这些下等之人,也头戴貂皮帽、穿着丝绸衣服。文人更是把精力放在狎妓作淫词上,一时风气大坏。连民间有人生病,都请巫师举行祈祷活动,聘乐队、宰牲畜。至于各种赛会、庙会,更是层出不穷。神道生辰、祈安保岁,无不请娼优助兴,酒船上摆上宴席,争相比阔。奢侈既耗了民财,又冲击了国家的赋税征收。于是,汤斌“禁妇女游观,晋吏、娟优未得衣裘帛”。他认为如此浪费,还不如"以此无益之费而周恤乡党亲族,刊布嘉言繁行,则人颂好善,积累阴功。”

吴地更是赌博成风,各种花样层出不穷。汤斌告诫民众,不得相聚赌博。对参与赌博者予以惩处,抓到赌博,赌具一应销毁,参赌人员关置狱中,七日不予饮食。汤斌《送李子德奉旨归养》写道:

蓟门疏雨淡秋阴,

惟尔斯行重古今。

赋就《上林》才赐第,

表陈东掖早抽簪。

关河落照乡山迥,

驿路鸣蝉野树深。

到日高堂应戏彩,

御香未散绕衣襟。

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

吴地奢葬,穷人葬不起,富人不肯葬。停棺不葬,在吴地已成风俗。富户不葬,是“风水”异端邪说深入人心。穷人不葬,与吴地的阻葬恶习有关。吴地一些恶棍,纠结成帮,专事阻葬,除非出钱,方为不阻。汤斌了解情况后,对这些恶棍令地方官严拿解院,尽法重处。汤斌还禁“风水”之说,使富户不敢不葬。否则,则令下属府、州、县官员,组织拖埋,作无主尸骨处理。汤斌措施得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吴地殡葬恶习。

时吴地民众,无论疾病、贸易、婚嫁、丧事,都要进行拜祭活动。到处都建有大量的祠庙,自古亦然。《新唐书·狄仁杰传》:“吴楚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毁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而已。”淫祠已成大害。汤斌《赠吴湖州》一首,诗云:

仙郎起草最知名,几载搴帷霅上行。

按部雨馀香稻晚,课农花发晓云轻。

南宫书画添新谱,李相亭台续旧盟。

闻道宾朋常满座,清尊真见古人情。

已严重到“凡少年妇女有殊色者,偶有寒热之症,必曰五通将娶为妇,而其妇女亦恍惚梦与神遇,往往赢瘵而死。家人不以为哀。”汤斌在任时,规定民间婚嫁大事,以及岁时伏腊,只需祭其祖先,不许备设茶筵,邀请邪淫鬼魅,恣意糜费。并将邪淫塑像毁坏,将淫祠改为社学、义仓。汤斌还请旨勒石,永禁淫祠。“请赐特旨严禁,勒石山巅,令地方官加意巡察,有敢兴复淫祠者作何治罪”。

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

明清时期,吴地文化昌盛,教育普及程度之高,一时冠于中华。于是,民间好诉讼,一言不合就打官司,一事不顺就打官司。更有秀才、讼师推波助澜。汤斌初任江苏巡抚时,就颁布告谕,“照得本都院下车三日,例当放告,以通民情。但吴中‘健讼'成俗,讼师地棍,往往驾捏虚词,教峻诬告,与本等事情毫无风影。”汤斌治理江苏期间,在“戒讼”上花了大力气,使诬辞兴讼者洗手敛迹。汤斌《赠李映碧先生》

鲁国遗经火,口传赖伏生。

九十秦博士,典谟赖以明。

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

著述藏名岳,大义何峥嵘。

虎观待鸿儒,丹诏下江城。

老年难走趋,岂敢抗弓旌。

抽书授使者,卷轴满巨籯。

白云封岩谷,时闻鸾凤声。

如此几斧,汤斌在江苏赢得了极高的威望。他还禁止差役扰民;禁止兵丁巧取豪夺;禁止官员私征;禁止官吏勒索火耗私派;禁止官员馈送请托。汤斌镇抚三吴,振肃了风纪、激浊扬清,使吴俗从此以后发生了大变。时人见吏胥奉法,权贵不敢请托,而民用也不至浪费。常州知府祖进朝因对下属官员有失察之责,吏部议欲将他革职调离,汤斌觉得祖进朝是能吏,而且能惠政,奏请将其留任。祖进朝感激之余,想送个什么东西给汤斌,以抒人情。他看汤斌的衣着十分破旧,便制了一套衣靴,想送给汤斌。但是,又畏惧于汤斌的严正,一直不敢送,最后只好自己穿了。汤斌不受贿,不行贿,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下属官员操守廉洁。其中政绩显著者,实不乏人。汤斌《赠李映碧》

向歆嗣经学,彪固续《汉史》。

世业重兰台,千秋谁继美。

先生令子贤,载笔石渠里。

文藻曜朝华,持论平如水。

众人惊未闻,庭训实尔尔。

余也衰朽姿,追随愧迂鄙。

南望东海滨,丹霞明若绮。

愿言从执鞭,厕身堂庑底。

恨无鸿鹄翼,翻飞平原里。

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

汤斌贵为巡抚,生活十分俭约,夫人及诸公子皆穿布衣、吃青菜,喝“豆腐汤”。一天,汤斌查看家用账簿,见上面有某日买鸡一只,汤威便呼仆人查问:“我怎么没有吃到鸡?”仆人告诉他:“公子买的吃了。”汤斌叫来儿子,怒责道:“你以为江苏鸡是河南鸡啊?价高几倍。想吃鸡,回河南去。读书人嚼不得菜根算什么读书人?”

汤斌官拜礼部尚书,家人在偏僻的小胡同里租了一处房子。大冬天的汤斌,只有一件旧羊皮大衣可御寒。每当人朝,有不认识他的询问卫士,卫士说:“这位穿旧羊皮袄的,是汤斌尚书。”令问者心生敬意,不敢仰视。

汤斌殁时,翻遍竹箱,仅存银八两。徐乾学知道了,“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他的儿子汤溥在《先考府君行略》中记述汤斌人殓时,“家无新衣,敝衣以殓,束贴金铜带,加朝服其上,朝服缎即上赐也”。

汤斌善画山水, 工笔 、写意均擅长,笔墨清丽健劲,一丝不苟。他的画不甚多见,笔墨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寄于诗情于其中。他在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讲求法度的同时,也注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院体画法森严、严紧工整的风格,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

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

汤斌工书,擅楷、行、草、隶多体,皆有风神,有几分晚明浪漫主义的遗风。颜体的底蕴深厚,极富书卷气。他走的是帖学的路子, 他的书法追求“中和”之趣, 且富有书卷气息。

卢秀辉有《为汤斌潜庵歌》一首,诗云:

从古烈士为世耀,大义妇人更称稀。

理追神全气自留,有冠宦儒无余归。

三驴入陕带露滋,五十头颅鸿词讥。

妍光著书度世笈,愧颜身禄被破衣。

濯汝冠兮清涧泉,无以廉吏许阳晖。

君恩忧臣辱古法,家无新衣敝殓遗。

那知残年直杯水,粟吾得食实可欺。

推枕清寒正低意,已恨翁迟见事衰。

孤桐翠华天岂延,蹴榻不僵有声为。

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汤斌被康熙誉为第一廉吏,死时身边唯有八金,同事出资安葬了他!

卢秀辉作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