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唐朝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雖然隻有51歲,但已經久病難醫。這一年,房玄齡、蕭瑀等朝廷重臣相繼離世,對李世民打擊很大。次年(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在含風殿駕崩,唐朝最偉大的帝王走完了他23年的帝王生涯。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李世民臨終前,曾在病床上對太子李治說:

“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這是在托孤,李世民把太子李治托付給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個安排很奇怪,因為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并未出現在李世民的托孤名單中,這個人就是李勣。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要知道,貞觀十六年,李世民在經曆“李承乾謀逆案”之後,立嫡三子李治為太子,并且把房玄齡、長孫無忌、蕭瑀、李勣四位心腹大臣都派往東宮兼職,分别擔任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詹事。這種做法表面上看是為了讓心腹大臣輔佐太子,實際上是為了讓太子施恩于心腹大臣,等太子一旦登基,這些“東宮舊臣”必然會被新帝加封,進而更加效忠于新帝。是以,李勣身兼“太子府詹事”一職,這個兼職雖然不起眼,但卻意義重大。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按照李世民最初的布局,若自己駕崩後,房玄齡(文臣)、長孫無忌(外戚)、蕭瑀(貴族)、李勣(軍方)四人肯定是輔佐太子李治的最佳組合。遺憾的是,貞觀二十二逆案,房玄齡和蕭瑀先後,李世民駕崩時,僅剩長孫無忌和李勣二人。但最終李世民卻隻選中了長孫無忌,另外加一個褚遂良,卻把李勣排除在外,這是什麼原因呢?

熟悉唐史的讀者,對李勣應該不陌生,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後人也稱之為“徐茂公”。隋朝末年,徐世勣從瓦崗軍投奔唐軍,因立功被李淵賜姓李,改名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後,為了避諱“世”字,遂改名為李勣。在唐朝初年,李勣随李世民開疆僻壤,兩次擊敗薛延陀,又打破東突厥,攻打高句麗,他智勇雙全,是唐朝不可多得的軍事家,和李靖并稱為“二李”。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李勣是文武全才,為唐朝立下不世之功,縱觀李勣的一生,他生前幾乎沒有任何污點(武則天時期,李勣的孫子李敬業造反,這是後話)。是以,李世民把李勣排除在托孤名單之外,有三個地方說不通:

第一,李勣是李世民最早給太子標明的四位輔臣之一,而且沒有犯什麼大錯。

第二,李勣是四位輔臣中唯一一位軍事将領,新舊勢力交接時,李世民和李治需要一位強有力的軍事人才來控制局面。

第三,唐高宗登基後的第一天,太子府衆多舊臣紛紛在第一時間得到晉升,例如,原太子左庶子于志甯被晉升為侍中,原太子右庶子高季輔被晉升為中書令,原太子府少詹事張行成兼任侍中。而李勣本來任太子詹事,職位比這三位都高,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封賞。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其實,李勣沒有參與“托孤”,并不是他不夠優秀,而是因為他太優秀。《資治通鑒》記載:

上謂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後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這句話是李世民在病重時對太子李治說的話,意思是說:李勣這個人能力和智慧都是頂級的,但是,你(李治)對他沒有恩情,恐怕不能駕馭他。朕(李世民)現在将他貶到疊州任都督。如果他得到指令後立即去赴任,就說明他很忠心。等你登基後,一紙诏書将他召到長安給予重用,他必将忠心于你。如果他得到指令後猶豫不肯離開京城,你立即殺掉他。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是以,李勣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李世民父子“合夥”貶到疊州,唐高宗李治登基時,李治壓根不在京城。換句話說,李勣之是以沒有參與托孤,不是因為他不夠優秀,而是因為他能力很強,李世民對他有所忌憚。

對于李世民的想法,李勣其實是很清楚的。《資治通鑒》記載:

五月,戊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勣為疊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也就是說,貞觀二十三年五月,李勣在得知自己被李世民貶到疊州時,他欣然應允,連家都沒有回,立刻到疊州赴任。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李勣的表現,讓李世民和李治非常放心,是以,唐高宗李治登基後的第四天,就一紙诏書把李勣調回京城,被任命為特進(超品官員)。面對李世民的最後試探,李勣沒留任何破綻,從此成為唐高宗的肱股。

李世民雖然是千古明君,臨終前對李勣的試探也可謂高明。但從李勣的角度來看,這種試探其實是很不公平的。若李勣在得到李靖的指令時有稍許猶豫,李世民的屠刀必然不會手軟,屆時,唐朝将會失去一位千古名将。

李世民臨終前,任命李勣為疊州都督,李勣立刻上任,救了自己一命

慶幸李勣離京時沒有任何猶豫,更慶幸李勣讀懂了李世民的用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