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作者:懷舊怪奇電影

2020年5月2日晚20時許,本該是輕松愉快的假期,但人間慘劇正在發生:陝西的馬某将其癱瘓的母親用手推車送至榆林煉油廠附近的一處墓地,抛棄在廢棄墓穴,并用準備好的鐵鍬親手掩埋了自己79歲的老母親。

雖然,受害者後來被及時發現而幸免于難,但該事件發生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深刻的讨論。

難道人老了,沒有了價值,就真的該死嗎?

在現代社會,為什麼還會發生這樣的慘劇?

馬某是該死還是另有苦衷?

在這裡不想作太多的評判,就分享一部老日本電影,看看兩者之間有沒有一些聯系,希望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日本古代的信州,一個群山環繞、與世隔絕的貧窮小山村。

貧瘠的山地,即使每家每戶都種了水稻,洋芋,但是還是不夠吃。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小山村

水田裡赫然有個男棄嬰,因為不夠吃嗎,隻能這樣。人們對這樣的事似乎司空見慣。

村裡有個奇怪的習俗:每戶人家,隻有大兒子可以娶妻生子,其他年輕男人不許結婚。至于老人,男人一到70歲,女人一到60歲,就要由大兒子背去村後的楢山去參拜山神。

阿玲婆快到去參拜楢山的歲數了,但她依然健康,還有很多事情要操心。比如操辦大兒子辰平續弦的事,以後等阿玲婆老了,總得有個女人來操辦家務,傳宗接代吧。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阿玲婆一家

還有她那個因為找不到女人而性壓抑的二兒子利助,她決心在去參拜楢山之前給他找個女人,至少讓他嘗嘗男女之歡。為了表達這種強烈的原始欲望,導演甚至用一條白狗來說明利助的饑渴程度。

村裡的食物是如此匮乏,在這裡糧食就等同于生命,人的一切活動也都圍繞吃飯而展開。

村裡有一戶人家因為子女太多,不得不趁着黑夜去偷竊還未成熟的洋芋等糧食。後果很嚴重,全家老少全被活埋,而參與的村民則集體瓜分了他們家的糧食。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村民懲罰偷竊

《楢山節考》,今村昌平執導,由緒形拳、坂本澄子、秋竹城等主演的劇情電影,于1983年上映。另外還有一個版本于1958年由木下惠介執導,高橋貞二、田中絹代等主演。58年版采用舞台劇的風格,華麗而具藝術性,83版則更真實地還原了與世隔絕的山村環境。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楢山節考

在物質極度匮乏的時期,人類總會作出恐怖的事來。是該說人性本惡呢,還是站在道德的至高點譴責一番?導演并沒有直接表明自己的好惡,而是通過蛇吞老鼠,螳螂吃丈夫,青蛙吃蟲這些動物的生存狀态來隐喻人類的處境。

食色,性也!人類本來就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當生存都無法完全滿足的情況下,還奢談什麼人性?

在《楢山節考》的結尾,當阿玲婆把自己的心願都了了,于是決定了上楢山。長子辰平一路無話,背着母親上楢山。楢山彎彎曲曲的山路指引辰平,将自己的母親背向命運的目的地。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背母上山

當山上的風光不在,赫然在目的是人類的遺骸和盤旋的烏鴉。終于,辰平明白了,參拜山神就是讓老人餓死在這兒。辰平雖然驚恐,無助,但還是遵守了村裡的規定,依依不舍地将母親安頓在一處平地,自己下山,繼續艱辛的生活。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棄老之地

不可否認,在古代“棄老”是較普遍的習俗。比如在湖北一些地區就有“寄死窯”或“棄老洞”的遺址。古時候,人一到60歲,就被年輕人送到野外讓老人住在一個土坑裡,家裡人會先送飯三天,然後就任老人自生自滅。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棄老洞

在2020年這樣的新世紀,物質已極大豐富的時代,按道理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已經實作,但是還是發生了陝西馬某活埋老母親這樣的慘事,實在是匪夷所思。

生我養我者,父母。在現代社會,混得好就讓父母過得好一點,若是混得不好,至少一口飯總可以吃上吧?實在不行,還有國家政策保障啊!

導演今村昌平,在這部電影中将人性的惡刻畫到極緻。但是,在結尾,導演還是留了一絲人類神性的光明。

從"活埋母親"事件說到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生離死别

當辰平可憐地望着獨自坐在風雪中的母親,問她冷不冷,母親隻是揮手讓兒子快點回去。在這一刻,一絲超越人性的神性一閃而過。也就是在這一刻,觀衆被徹底的打動,也是本片值得一看的原因。

人類不僅隻有自私自利,有時候即使面臨生死,人類還是有自我犧牲的精神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