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作者:怀旧怪奇电影

2020年5月2日晚20时许,本该是轻松愉快的假期,但人间惨剧正在发生:陕西的马某将其瘫痪的母亲用手推车送至榆林炼油厂附近的一处墓地,抛弃在废弃墓穴,并用准备好的铁锹亲手掩埋了自己79岁的老母亲。

虽然,受害者后来被及时发现而幸免于难,但该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讨论。

难道人老了,没有了价值,就真的该死吗?

在现代社会,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马某是该死还是另有苦衷?

在这里不想作太多的评判,就分享一部老日本电影,看看两者之间有没有一些联系,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日本古代的信州,一个群山环绕、与世隔绝的贫穷小山村。

贫瘠的山地,即使每家每户都种了水稻,土豆,但是还是不够吃。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小山村

水田里赫然有个男弃婴,因为不够吃吗,只能这样。人们对这样的事似乎司空见惯。

村里有个奇怪的习俗:每户人家,只有大儿子可以娶妻生子,其他年轻男人不许结婚。至于老人,男人一到70岁,女人一到60岁,就要由大儿子背去村后的楢山去参拜山神。

阿玲婆快到去参拜楢山的岁数了,但她依然健康,还有很多事情要操心。比如操办大儿子辰平续弦的事,以后等阿玲婆老了,总得有个女人来操办家务,传宗接代吧。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阿玲婆一家

还有她那个因为找不到女人而性压抑的二儿子利助,她决心在去参拜楢山之前给他找个女人,至少让他尝尝男女之欢。为了表达这种强烈的原始欲望,导演甚至用一条白狗来说明利助的饥渴程度。

村里的食物是如此匮乏,在这里粮食就等同于生命,人的一切活动也都围绕吃饭而展开。

村里有一户人家因为子女太多,不得不趁着黑夜去偷窃还未成熟的土豆等粮食。后果很严重,全家老少全被活埋,而参与的村民则集体瓜分了他们家的粮食。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村民惩罚偷窃

《楢山节考》,今村昌平执导,由绪形拳、坂本澄子、秋竹城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1983年上映。另外还有一个版本于1958年由木下惠介执导,高桥贞二、田中绢代等主演。58年版采用舞台剧的风格,华丽而具艺术性,83版则更真实地还原了与世隔绝的山村环境。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楢山节考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人类总会作出恐怖的事来。是该说人性本恶呢,还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谴责一番?导演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好恶,而是通过蛇吞老鼠,螳螂吃丈夫,青蛙吃虫这些动物的生存状态来隐喻人类的处境。

食色,性也!人类本来就是从动物演化而来。当生存都无法完全满足的情况下,还奢谈什么人性?

在《楢山节考》的结尾,当阿玲婆把自己的心愿都了了,于是决定了上楢山。长子辰平一路无话,背着母亲上楢山。楢山弯弯曲曲的山路指引辰平,将自己的母亲背向命运的目的地。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背母上山

当山上的风光不在,赫然在目的是人类的遗骸和盘旋的乌鸦。终于,辰平明白了,参拜山神就是让老人饿死在这儿。辰平虽然惊恐,无助,但还是遵守了村里的规定,依依不舍地将母亲安顿在一处平地,自己下山,继续艰辛的生活。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弃老之地

不可否认,在古代“弃老”是较普遍的习俗。比如在湖北一些地区就有“寄死窑”或“弃老洞”的遗址。古时候,人一到60岁,就被年轻人送到野外让老人住在一个土坑里,家里人会先送饭三天,然后就任老人自生自灭。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弃老洞

在2020年这样的新世纪,物质已极大丰富的时代,按道理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已经实现,但是还是发生了陕西马某活埋老母亲这样的惨事,实在是匪夷所思。

生我养我者,父母。在现代社会,混得好就让父母过得好一点,若是混得不好,至少一口饭总可以吃上吧?实在不行,还有国家政策保障啊!

导演今村昌平,在这部电影中将人性的恶刻画到极致。但是,在结尾,导演还是留了一丝人类神性的光明。

从"活埋母亲"事件说到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

生离死别

当辰平可怜地望着独自坐在风雪中的母亲,问她冷不冷,母亲只是挥手让儿子快点回去。在这一刻,一丝超越人性的神性一闪而过。也就是在这一刻,观众被彻底的打动,也是本片值得一看的原因。

人类不仅只有自私自利,有时候即使面临生死,人类还是有自我牺牲的精神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