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雞
原料:嫩仔雞一隻(約1000克)。 豬網油300克、豬肉100克、冬菜50克、生菜50克。醬油15克、料酒20克、豬油50克、鹽2克、姜15克、蔥25克、豆粉20克、蛋清15克、香油15克,泡辣椒10克、甜醬20克、白糖5克、麻油5克。
制作方法:仔雞宰殺洗淨,開小口取出内髒,去頭、翅、翹、腳爪和腿骨,洗淨後,用醬油、料酒、姜米、蔥節塗抹雞身内外,并腌漬入味(約1小時)。豬網油洗淨,改成三大張。豬肉切成二粗絲,冬菜切成短節,泡辣椒切成短節。炒鍋置火上,下豬油燒熱(約200℃),豬肉絲加鹽、料酒、豆粉拌勻後下鍋炒散,加冬菜節炒勻起鍋,晾冷拌入泡辣椒,然後填入雞腹内,雞外皮上抹香油,再用豬網油把雞裹緊(共裹三層,第二、三層網油上要抹上蛋清豆粉糊)。用雙股鐵叉從雞翅與雞腿處平穿過,入明火池中不斷地轉動,烤至表面網油焦皮吐油、呈金黃色、雞肉熟時,擦淨叉,取下)剝開網油,将網油酥皮和雞肉分别切成條子,擺于條盤兩端。雞腹中餡料,去掉姜、蔥、泡辣椒後,配上生菜擺于條盤中,另配上甜醬、白糖、麻油兌成的味碟和蔥花即成。

叉燒鴨
原料:主料:北京填鴨(宰殺方法見“烤鴨”)1隻(重約1.5~2公斤),幹荷葉5~6片。調料:花椒7~8粒,饴糖50克,蔥段60克,姜片520克。
制作方法:(1) 将宰殺去毛的填鴨取來,左右邊膀下切開3~4厘米長的口子,把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伸進去,掏出内髒。從鴨腿和翅膀的拐彎處,分别剁去鴨掌和膀尖,然後洗幹淨。 (2) 用溫水把幹荷葉浸泡軟以後切碎,與蔥、姜、花椒摻和一起,從開口處塞入鴨肚内。 (3) 用特制的鐵叉子由鴨腿内側根部穿至鴨肩(不穿透),再把叉尖捏攏,經過鴨頸穿出,把鴨頭橫着穿在兩股鴨叉上,讓叉尖從頭部穿出裸露18~20厘米長。 (4) 用開水反複(5~6次)澆燙鴨身,使鴨皮膨脹,然後用5倍清水調稀饴糖,在鴨身上刷抹一層,放于通風處晾幹。 (5) 将鴨叉架在燃燒的木炭上,先烤兩肋部,再烤脊部,最後烤胸脯,把鴨體全部烤成棗紅色即熟。 (6) 将烤好的鴨子,用幹淨布擦拭一下,然後将鴨皮用刀片成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塊,再将鴨肉片成長3厘米、寬1.5厘米、厚0.5厘米薄片即成。一般都是将鴨肉與特制的甜面醬(甜面醬100分,白糖10分,香油5分,攪拌均勻後蒸熟),再加上蔥段,用荷葉餅卷着吃,則别有風味。
叉燒魚
原料:鮮活鯉魚一條(約750克)。 豬肥瘦肉100克、芽菜50克、泡辣椒15克。豬網油500克、生菜50克。料酒30克、醬油10克、鹽5克、姜10克、蔥10克、豬油25克、蛋清50克、豆粉30克、香油15克。
制作方法:鯉魚去鱗、鰓)剖腹去内髒,切去頭尖、尾梢,揩幹水分,在魚身兩面劃上梯形塊,用拌勻的料酒、醬油、鹽、姜、蔥等調料腌漬5分鐘,取出揩幹待用。豬肉、芽菜、泡辣椒(去籽)剁細,下鍋用豬油炒成餡,填入魚腹,用竹簽鎖住魚腹。網油洗淨晾幹,平鋪在案闆上,先将魚包裹一層,然後将剩汆網油抹上蛋清豆粉,再将魚包裹三、四層,然後用一小叉從魚腹部刺入,魚背穿出,放木炭火上烤制約30分鐘。烤時不斷翻轉,至魚表面呈金黃色時下叉。從魚背處劃破網油,刷上香油,抽出竹筷和竹簽,網油除最内一層不用外,其汆切成約6厘米長、3厘米寬的片,鑲于魚側,生菜切成細絲鑲于盤的一角即成。此菜又叫包燒魚。也有不鑲生菜而配蔥醬、火夾餅上席的。
叉燒炒蛋
原料:叉燒肉100克,雞蛋5個。調料:蔥花3茶匙,精鹽2茶匙,味精、胡椒粉各1茶匙,熟豬油2湯匙。
制作方法:将雞蛋打散成蛋液;叉燒肉切小叮 将叉燒丁放入蛋液中,加精鹽、味精、胡椒粉調勻。 将炒鍋内放熟豬油,燒六成熱,放入蔥花炒勻後立即倒入蛋液炒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