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喬 D. 記者
天12号航天員太空"旅行"90天,他們一日吃三頓飯?我們普通人有這種祝福嗎?
近日,河南省鶴壁市的小楊去上海出差,臨走前去買了幾盒永達集團的太空級食品帶給朋友。"這些食品采用航空航天技術生産,營養豐富,口感細膩,品質安全,代表了食品領域最前沿的技術......"蕭陽自豪地向朋友們介紹了家鄉的特色食品。
在河南永達集團的努力下,太空食品不僅僅是宇航員的專屬供應,更是"飛進"了普通人的家。而"永達太空艙美食"已成為鶴壁人介紹家鄉、推廣家鄉的一張名片。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6>先後承擔了五批100多種航天食品的研發、生産工作</h1>
在鶴壁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永達集團總部的榮譽牆上,一塊"國家航天員中心重點協作機關"牌匾脫穎而出。
自2010年6月起,永達集團與中國航天員研究訓練中心開始合作,先後承擔了"神八""神十""神十""神11""神12"五批100多種太空食品的研發、生産工作。2014年9月1日,集團成為航空航天食品的重要供應商。雪煮兔肉、烤雞腿、叉烤雞、八隻珍稀雞和大量特産"乘坐"飛船進入太空。
"今年6月,天舟2号貨船和神舟12載人飛船分别有120多種太空食品抵達中國空間站的天空和核心艙。鶴壁永達食品公司食品安全官員孟慶剛說,其中近50家是永達集團生産的。
據了解,以神舟12号載人飛船上航天食品六大類,永達集團主要承接配菜和即食食品,主食包括家禽、動物肉和蔬菜等。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28">從農場源頭到餐桌的品質控制全過程</h1>
8月31日,在從業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鶴壁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永達集團熟肉加工工廠中的房間,一探究竟。
戴上口罩、帽子和橡膠手套,然後穿上連身衣和橡膠鞋,"全副武裝"後需要靜電除塵和一系列嚴格的消毒程式,進入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的準備工作近20分鐘。
"切割,穿線,烹饪,油炸...為了確定食品品質和安全,所有肉類加工均按照航空航天食品生産的工藝要求在無菌環境中進行。孟慶剛表示,所有雞肉食材均為新鮮食材,雞肉屠宰時間保證在3小時内,進而充分保證産品的口感。
在屠宰過程中,本集團按照國際标準,建立并實施衛生标準操作規程、加工标準操作規程、食品安全關鍵控制點等品質保證體系。從殭屍電腦進廠到屠宰、分、冷凍、冷藏等環節嚴格控制,有效保證了産品品質安全。
"我們建立了涵蓋雞養殖、雞屠宰、熟肉加工、産品銷售等全産業鍊的資訊化管理系統,形成了近700項企業技術标準,實作了從養殖源頭到餐桌的全過程品質控制。"孟慶剛說。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9">根據每位宇航員的身體狀況和營養需求制定個人飲食</h1>
"作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集團根據中國航天員中心關于航天員消費情況的回報,組織力量開展技術研究,通過上千次的試錯,克服了多項工業技術難題,全面掌握了航天食品生産的關鍵技術資料。"永達食品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徐慶芬說。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後,永達食品立即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太空食品研發。"與神舟十一号太空飛行的33天任務相比,'神十一号'的三名宇航員将在天空和核心艙中停留三個月,時間更長、更重,尤其重要的是要保證航天員有更充足的能量和營養,在安全要求和太空食品保存期限等飲食結構方面更加嚴格和科學。"徐慶芬說。
按照中國航天員研究訓練中心的訓示和要求,永達食品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迅速組織技術力量,成立了六個課題組,結合航天員在太空中長期存在營養需求高、空間環境條件易消化吸收、營養轉化等因素, 開展技術研究和工藝創新。
經過4年多的配方調制、産品試驗、中試、模拟實驗、比例調整等,最終達到了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驗收标準,滿足了更嚴格的食品衛生和營養名額要求,同時空間食品生産的關鍵技術資料得到了全面的完善和完善, 在營養、風味、口感不變方面,達到了空間食品保存期限長的要求。
航空航天食品從原材料的選擇、營養的比對到烹饪方法和工藝都有嚴格的标準,不能有香精等任何添加劑。在生産完太空食物後,中國宇航員中心将根據每位宇航員的身體狀況、營養需求進行合理的飲食,提供的食物熱量與宇航員的實際需求不差,確定他們在太空中吃得好,更有營養。
"在'神十二号'太空食品中,根據航天中心的意見,我們一直深受宇航員喜愛的燒雞腿、雪煮兔肉等菜肴都保留了下來,同時加入了鴿子肉、純蔬菜等新配菜,力求達到口感豐富、營養均衡。"徐慶芬說。
此外,根據太空食譜的要求,所有産品都應有利于消化吸收和營養轉化。"下一步是加強創新,滿足航天中心的技術要求,不斷改進生産工藝,不斷提高太空食品的品質,進一步滿足航天員在太空的需求。"徐慶芬說。(照片:Channel Steady)
編輯:張爽
評論:王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