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原的名吃:羊雜割

作者:嶺玥東雄

太原叫羊雜為“羊雜割",為什麼叫羊雜割?據傳這裡面有個故事,元朝的忽必烈母親人稱太後,有一位漢族的大廚姓韓由他侍奉太後。韓大廚蒙古人隻吃羊肉,羊下水棄而不用,覺得可惜,他把羊下水拿回家拾掇幹淨,煮熟,再配以大蔥,辣椒,其味甚美。太後品嘗後贊賞不已,賜名“羊雜割”,由此羊雜割成為太原地區的風味小吃。

在太原著名的羊雜割店有鼓樓羊雜割,郝剛剛羊雜割。特别是郝剛剛羊雜這家在柳巷的店鋪天天人滿為患,排行的隊伍大老長。店鋪幾經裝修擴容,完全可以和大飯店比美。最近幾年在太原的其他地段也冒出不少郝剛剛加盟店,大有一統太原羊雜割的局面。

太原的羊雜割和大同的不一樣,大同的羊雜分為純羊雜和粉羊雜。普通的羊雜就是一碗粉條,上面澆些羊血和少量的羊肚,羊腸,羊肺,吃時倒點醋,加點辣椒油。而太原的羊雜割一口大鍋常年熬着,湯裡有羊骨,味道全在老湯裡。配好的羊肉,羊雜在鍋裡用漏勺濾着,湯碗裡放有粉條,吃時放些辣椒,白胡椒粉,少量鹽,再加點老陳醋,蔥花,你要加肉,每加一兩收一兩的錢,主食則是一個油餅子。一碗湯,一個餅子,吃貨則多加幾兩肉,一頓美美的早餐就如此圓滿。

羊雜割是太原的名吃,有些羊雜店24小時營業。

近一兩年太原的鼓樓羊雜割在大同也開了分店,吃慣了大同的羊雜,嘗嘗太原的羊雜割,一中一北,兩種風味,各有千秋。憑心而論,我還是喜歡太原的羊雜割,碗裡的羊肉多為瘦肉,偶有一兩塊肥肉,也是肥而不膩,十分爽口,最能勾起食欲的還是那一鍋老湯,味道綿長而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