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過22年改制的張顯良,是如何成為最富有的作家的?

作者:海峽網絡

1994年7月和8月,由劉振偉執導,周星馳、朱寅、吳夢達、莫文偉等主演的浪漫喜劇電影《大話西遊》攝制組,來到甯夏小鎮,西堡北堡制片廠,曆時100多天就完成了第一集和接下來兩集的電影拍攝工作。後來,《大話西巡》成為周星馳電影生涯中最受影迷津津樂道的傑作之一。

經過22年改制的張顯良,是如何成為最富有的作家的?

人們對該鎮的北堡西工作室知之甚少,該工作室是由一位作家建立的。他的名字是張顯良。

張顯良的一生充滿了傳奇。

張顯良,祖籍江蘇省,1936年12月出生于江蘇省南京市。張顯良年輕時成名,中學時開始寫文學,21歲時在著名文學期刊《煙河》上發表詩作《風之歌》。也正是因為這首詩,他被派往甯夏進行22年的勞動改造。

經過22年改制的張顯良,是如何成為最富有的作家的?

這段經曆,後來被張顯良寫成多部小說,成為他豐富的創作素材。其中,張顯良的一部名作《靈與肉》于1982年被改編成電影《牧羊人》,由謝晉執導,上映後便走紅。20世紀80年代初,當票價隻有一角錢時,《烈酒與肉》創下了1億元的票房紀錄。這意味着每個中國人都會買一張票,然後去電影院看一遍。主要男女演員徐淩度、秀志為廣大讀者所熟知。

除了《靈肉》,張顯良還寫了《綠樹》、《半個男人是女人》、《河中的孩子》、《龍種》、《少年》、《千萬》《老人與狗》等長篇短篇小說。張顯良與影視劇特别貼近。他的小說一共九部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搬上銀幕,反響都很好。

經過22年改制的張顯良,是如何成為最富有的作家的?

也許這給了張顯良成立小鎮北堡西工作室的信心。

該鎮的北堡位于甯夏銀川,建于明朝,是一座邊境堡壘。1740年,一場地震襲擊了甯夏,摧毀了該鎮的北堡。青亭在離鎮北堡不遠的地方建了一座新堡壘,為鎮南堡。該鎮的北堡壘荒廢。20世紀50年代後,北堡鎮成為煉鋼場。

1969年,張顯良還在甯夏接受勞轉,去市場買鹽加工,無意中發現了北堡鎮,用張顯良自己的話說,是"遠方,忽然看到沙漠高聳在廢墟上的兩座城堡"。它就像黃土地發出的兩股力量,給人一種凄涼、雄偉的感覺。"

經過22年改制的張顯良,是如何成為最富有的作家的?

張顯良對小鎮的北堡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把它寫進了自己的小說《綠樹》。當然,當時的張顯良,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20多年的時間裡成為這座荒涼城堡的主人。

1980年,張先良結束了艱苦的生活,調到甯夏文聯從事文學創作工作。不久,謝晉将自己的短篇小說《靈肉》改編成電影《牧羊人》,張先良大力推薦謝晉鎮北寶,作為影片的外景之一。電影上映後,它确實上映了。

有趣的是,在電影《牧羊人》的劇組裡有一位名叫張藝謀的年輕攝影師。多年後,張藝謀拍下了《紅高粱》,不由自主地将攝制組帶到了小鎮的北堡地帶。

經過22年改制的張顯良,是如何成為最富有的作家的?

《紅高粱》上映後,讓北寶鎮有了更大的知名度,甚至有日本遊客特意來到甯夏鎮北堡,為了拍攝《紅高粱》攝制組留下了一間小房子。

北寶森林草試驗場主任袁金林看到了該鎮北堡的巨大商機,提出了建設影視制作基地的思路。然而,我們對這個新事物并不熟悉,心裡沒有底,于是找到了張顯良。張顯良"将他翻譯的外彙版稅抵押給銀行,加上少量資金共籌集78萬元",創辦了鎮北堡西工作室。

那一年,是1993年。

張顯良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在文學界的名聲不亞于賈平草、莫言、陳忠實等。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張顯良很少有新作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鎮上的北堡西工作室。

經過22年改制的張顯良,是如何成為最富有的作家的?

寫作和做生意是兩個不同的領域。許多優秀的作家都在做生意。張顯良在這兩個方面都非常優秀。他善于利用自己的"著名作家"身份來經營企業。許多遊客來到該鎮北堡的西工作室隻是為了見他。他想出了很多驚人的主意,其中之一就是把黃河賣到市場,2毫升黃河10元,賣得好。

自1990年代以來,全國各地的工作室和城市蓬勃發展,但絕大多數都沒有賺錢。張顯良的小鎮,北堡西工作室,一直盈利。如今,北寶鎮西景地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之一,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張顯良本人,也因為鎮上北寶西工作室賺得盆滿缽滿,被譽為"中國最富有的作家"。

2001年,65歲的張顯良獲得駕照,買下了第一輛寶馬C系。後來,張顯良每次去北京開會,都是自己開車,一路到北京聽錄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