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安岐的書畫藏品主要來自于明代收藏家項元汴,清代收藏家梁清标、耿昭忠、陳定、高士奇等人。安岐殁後,其舊藏書畫多入清内府。《墨緣彙觀》著錄作品中蓋有安岐印的作品,部分是其鑒藏作品,有一部分則是僞造其鑒藏的作品。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安岐 網絡圖檔

關于安岐舊藏書畫作品的流散,在安岐逝世後,其藏品大量流散。安岐的舊藏應是通過清朝大臣傅恒進入了清内府。

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朝軍機大臣。乾隆皇帝在《富春山居圖》子明卷上題跋所記傅恒進獻的時間是丙寅冬,即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冬,而傅恒于乾隆十二年被擢升為戶部尚書。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安岐的舊藏書畫精品大多進入了清内府,豐富了皇室收藏。乾隆皇帝除自己欣賞之外,亦将作品分賜給成親王永瑆,米芾《多景樓詩帖》冊海父題跋寫道:“此冊載《墨緣彙觀》,前後有乾隆禦玺,蓋古香秘笈,購入内府,後又分賜給诒晉。”

安岐舊藏部分書畫,由于特殊原因未進入清内府。因為傅恒在為乾隆皇帝搜羅書畫時,應并未将所得安岐舊藏全部引入清内府。比如唐寅《孟蜀宮妓圖》為安岐舊藏,出現在市肆之上。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孟蜀宮妓圖 網絡圖檔

傅恒還為乾隆皇帝進獻米芾《蜀素帖》,其上钤蓋傅恒鑒藏印章。董诰題:“此卷米芾蜀素真迹卷,為大學士傅恒舊藏。壬寅冬,其子額驸福隆安家不戒于火,而是卷适以付裝,獲全。因進入内府,即題什紀其事。今春,其孫豐伸濟倫家,複遭祝融之厄,使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為丁甲下取洵乎。翰墨因緣,流傳有數,藝林名迹,當有神物護持,不可思議耳。戊申孟夏禦識。”此件作品上就有钤蓋“傅恒”白文小印。《孟蜀宮妓圖》應是傅恒私藏,若是乾隆皇帝的賞賜,傅恒定會在其上钤蓋鑒藏印章,該作必不會出現在市肆之上了。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北宋 蔡襄 陶生帖 台北故宮藏

安岐亦有藏品散落于畢秋帆家中,顔真卿《潘氏竹山堂聊句》冊原屬絹本大幅,後改裝為冊子。安岐記:“此本為真定梁相國家藏,曩曾有人來售,索價甚昂,未幾聞之轉入宛平相公家矣,以為不能複睹,相去三十餘年,複得一見,是知與翰墨有緣也。”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記安岐曾與太倉王氏得此卷,正定梁相國借摹于秋碧堂中,後不知所在。安岐所記載此件作品本是梁清标舊物可知,吳振棫所記為誤。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明 董其昌《葑泾訪古圖軸》 台北故宮藏

《潘氏竹山堂連句》冊安岐殁後未進入清内府,而為畢秋帆所得,後經吳紹浣鑒藏。《履園叢話》中記載:“顔魯公竹山堂書堂聊句詩真迹,書于娟素,雄古渾厚,用墨如漆,迥非後人所能模仿。國初藏真定梁相國家,刻入秋碧堂帖者是也。乾隆辛亥歲(一七九一),為畢秋帆先生所得。先生殁後,圖籍星散,又為揚州吳杜村觀察所得。嘉慶丁卯歲(一八○七),粵東李載園太守來吳門,攜有杜少陵贈衛八處士詩墨迹卷,其書皆狂草,如張長史筆意,而杜村觀察适至,顔冊亦在箧中,餘因邀二君各持墨迹,同觀于虎丘懷杜閣下。“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安岐藏品 網絡圖檔

《墨緣彙觀》著錄《唐臨右軍二帖》冊,即《瞻近帖》與《漢時帖》,後有鄧文原、袁桷、張嗣真、虞集、吳寬、翁方綱、成親王永瑆、英和等人題跋。翁方鋼題跋寫道:“嘉慶丙子仲冬,南海吳榮光獲藏此冊,大興翁方鋼題跋于後,《瞻近帖》十二行,前六行趙補。《漢時帖》十行,前二行趙補。”《唐臨右軍二帖》冊,為安岐舊藏,未入清内府,後于嘉慶二十一年(一八一六)為吳榮光所藏。

内容整編自:高澤婷《安岐舊藏書畫作品聚散考》,榮寶齋2019年9月号。感謝《榮寶齋》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