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跋嗣:“我不當太子了,别讓母親死”,老爹斥責:我是為你好
文/張秀陽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當上皇帝後,為北魏定3條規矩:1.皇後未立之前,必須親手鑄成金人,否則不能立為皇後;2.後宮中的夫人若生了兒子,被立為皇太子,其母必須賜死;3.漢婦女不能立皇後。
第一個遭遇上此規矩的是他寵愛的夫人劉氏,北魏第二個皇帝拓跋嗣的生母。
拓跋嗣(392年-423年),即北魏明元帝(409年―423年),鮮卑名木末。道武帝拓跋珪長子,太武帝拓跋焘之父,北魏第二任皇帝。
登國七年(392年)生于拓跋嗣雲中宮。
道武帝得子較晚,聽說兒子出生後大為高興,于是大赦天下。拓跋嗣聰明睿智,寬厚弘毅,非禮不動,道武帝很是驚奇。天興六年(403年)十月二十五日,被封為齊王,拜相國,授車騎大将軍。
公元409年,天賜六年十月,拓跋嗣被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立為太子,拓跋嗣生母劉貴人按北魏“立子殺母”的國策将被道武帝賜死。
拓跋嗣驚呆了,他跪到在父親面前,痛哭失聲,請求父親不要殺掉自己的母親,自己甯願不做太子,請父親另立别人為太子。
拓跋珪斥責兒子說:“過去漢武帝準備立其子劉弗陵而殺死其母鈎弋夫人,為的就是不讓後宮婦人參與國家大事,緻使外戚亂證。你要繼承皇統,是以我效法漢武帝,為你做長久的考慮。是為你好,你不要那麼糊塗。”
從此,這條規定就在北魏沿用下來,一直到一百多年後才取消。
拓跋嗣被父皇斥責後,依然悲傷不已,被拓跋珪怒斥出宮。拓跋嗣出宮後還要進宮求父親,他的親信勸他說:“皇上在氣頭上,如再進宮,你小命難保,不如暫避風頭,等皇上的氣消了再回來。”
拓跋嗣帶兩親信逃出大同。
拓跋嗣逃出第二天,母親被賜死。
此時的皇後是慕容氏,拓跋珪平定後燕後,搶來了後燕國主慕容寶的幼女,這位慕容氏美貌動人,舉止端莊大方,很受拓跋珪寵愛。
當初選皇後時,劉夫人開始鑄金人。慕容氏花錢買通手鑄金人太監,結果太監在熔化金水時摻人雜質,劉氏鑄金人失敗,沒有當上皇後。慕容氏手鑄金人時一試就成功。慕容氏就被立為皇後。
拓跋珪還有一個兒子名叫拓跋紹。這個兒子的來曆是個醜聞。
拓跋珪看到母親賀太後的妹妹長得楚楚動人,就對這個親姨母一見鐘情,厚顔無恥要娶姨母。母親當場拒絕,說:“你姨媽已結婚你不能強奪,況且你娶了你姨媽我叫你啥?”拓跋珪可不放過這位姨母。他暗中殺死了他的姨父,後來,他就把這位姨母立為夫人,生了兒子拓跋紹,封為清河王。
拓跋紹生性殘忍,屬于地痞流氓一類。平時,他換上平民的衣服,遊逛平城的大街小巷,搶劫行人旅客的财物,同時叫仆人脫光他們的衣服,以此取笑玩樂。因他是皇子,平城人都不敢惹他,隻得忍氣吞聲。
拓跋珪從别人口中聽到了拓跋紹的惡行,指令人捉住他,把拓跋紹五花大綁,頭朝下,腳朝上,吊到一個水井裡,直到快斷氣了,才把他拉出來。從此,拓跋紹對父親恨之人骨。
有一天,拓跋珪和賀夫人發生沖突準備殺掉賀夫人。賀夫人立即派親信給拓跋紹送信說:你父親要殺掉我,你要想法把我救出去。拓跋紹怒火沖天,他召集手下十人,黑夜翻過宮牆,進人拓跋珪居住的天安殿,手起刀落,殺死了他的父親拓跋珪。
皇都大亂,東宮皇太子拓跋嗣從外地趕回來,他白天藏在山裡,晚上住在随從王洛兒的家裡。
文武百官聽說了拓跋嗣的消息後,争先恐後出城迎接。皇宮衛士抓住了拓跋紹,押送給他,拓跋嗣于是下令處死拓跋紹母子,并誅殺拓跋紹手下的武士及作為内應的宦官宮女等十幾人。
拓跋嗣在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10日)登基,改年号“永興”,為北魏明元帝。
明元帝拓跋嗣在登基時,隻殺了謀逆的清河王,其母賀夫人,及其随從、宦官共十餘人,沒有擴大打擊面。這個做法,對理順人心,穩定政局,有重要意義。
此外,明元帝遷徙災民去豐收地區就食,赈濟窮乏、減免租賦,勸課農桑,打擊貪官豪強,社會秩序得到了安定。
拓跋嗣以皇後的禮節迎娶了後秦姚興的女兒,但是她鑄金人沒有成功,是以按照魏國的傳統,她便不能做皇後,姚氏被拓跋嗣封為夫人。
後秦勢力越來越衰落,東晉劉裕出兵消滅後秦并奪取了黃河以南的地區,此時的北魏南有劉裕,北有柔然,隻能處于防禦狀态,拓跋嗣即位後,數次禦駕親征讨伐柔然。
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進攻劉宋得勝回來,此役稱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戰争,北魏獲得勝利,攻占虎牢關,奪取劉宋領土三百裡。
然而,拓跋嗣在親征過程中,積勞成疾,舊病複發。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六日(12月24日),拓跋嗣去世,享年32歲,谥号明元皇帝,廟号太宗。
拓跋嗣死後,長子拓跋焘繼位。
魏明元帝拓跋嗣文武雙全,治國有方,内遷群眾,外衛邊疆,重用崔浩等能臣,使北魏更快的向封建社會轉變。
拓跋嗣英年早逝,他上承開國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國,下啟太武帝拓跋焘統一北方。在北魏曆史中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
(本文圖檔為網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