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豆腐怎麼做成一道下飯的菜?
在山東,你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它就是————鍋塌豆腐。

鍋塌豆腐是一道經典的山東特色魯菜,相傳來源于明代山東濟南,其口感外脆裡嫩,鹹甜厚重,入口尤其鮮香。
其中的做法比較簡單,豆腐切成長方塊,裹上澱粉和蛋液,上鍋煎出金黃的脆皮,再回鍋和各色料汁一起燒入味,即可成品。
不同于南方的鹵水豆腐,北方山東的鍋塌豆腐更是别有特色,下面來看看具體步驟。
老豆腐、雞蛋、醬油、醬油、鹽、澱粉、白砂糖、鮮紅辣椒、蝦皮、姜蔥
1.将老豆腐切成1厘米左右厚度的豆腐片,在豆腐的兩面都沾上澱粉。
2.雞蛋打進碗裡均勻攪拌形成蛋液,然後裹一層在豆腐的表面。
3.鍋裡放多一點油,油熱後放入豆腐片開始慢煎,盡量少翻動,等豆腐底部變硬成型後慢慢翻面,煎到兩面都呈金黃色後就可以裝起備用。
4.鍋内留下底油,轉大火,加入姜蔥和辣椒段翻炒爆香。
5.加入一小把蝦皮下鍋繼續翻炒,增添鮮味。
6.放入大半碗水煮開,加入蚝油、醬油、鹽等調味品攪拌調味。
7.用澱粉和水準備好勾芡,倒入1小碗到湯汁中,攪拌到變濃稠狀。
8.最後放入豆腐塊輕輕翻拌,等豆腐片裹上醬汁再轉小火煮2分鐘即可。
1.豆腐可以選用老豆腐,在煎的過程不容易出水破碎,容易入味。
2.豆腐的厚度控制在1厘米左右,不宜切得太薄,否則很容易在制作過程中變散。
3.豆腐本身沒有什麼味道,是以醬汁和調味料可以盡量的濃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