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作者:真遊泳的貓

喜歡古代文學的朋友,一定聽說過,明代作家裡面有所謂的“公安三袁”。這裡的公安三袁,當然不是說警察局,而是說湖北荊州公安縣的袁姓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在三袁之中,袁宏道的影響力最大。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倡“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在明代文壇影響巨大,是當之無愧的明代大文豪。

不過,一般人更熟悉袁宏道的散文,對于袁宏道的詩詞就有些陌生了。其實,這不僅僅是袁宏道的遺憾,也幾乎是明代全體文人的遺憾。

說來有些辛酸,他們的光芒被唐宋兩代詩人所遮掩,在後世的知名度真是怎麼努力也追趕不是呀。無論是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複古派,還是反對複古的性靈派,在普通網友的心目中都是沒啥地位呀。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不過,在時隔五百年後再讀讀袁宏道的詩歌,還是覺得挺精彩的。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愛詩詞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第1首,《紫骝馬》:紫骝馬,行且嘶。願為分背交頸之逸足,不願為追風絕景之霜蹄。霜蹄滅沒邊城道,朔風一夜霜花老。縱使踏破天山雲,誰似華陰一寸草。紫骝馬,聽我歌。壯心耗不盡,奈爾四蹄何!

提起《紫骝馬》,很多朋友第一時間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紫骝馬》:“紫骝行且嘶,雙翻碧玉蹄。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白雪關山遠,黃雲海戍迷。揮鞭萬裡去,安得念春閨。”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的詩,描寫的是描寫了一位丈夫遠戍、思念在春閨的妻子的形象。而袁宏道這首拟樂府,則是借駿馬表達自己對于人生的一種困惑。

“願為分背交頸之逸足,不願為追風絕景之霜蹄。”開宗明義,借馬抒情,表達的是袁宏道追求自由,就像駿馬不願意受束縛,隻想着自由自在地奔跑,而不願成為人們的坐騎,不願有所謂“追風絕景”的贊譽。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但是袁宏道的情緒一邊在崇尚自由,不願意自己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縛,卻還是有一種“用世”的熱切,還存有一絲“老大無為”的自責。

我們知道,古人的“行藏出處”,乃是一輩子沖突的大命題。固然可以簡單說一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是在隐居的時候,仍然會渴望朝堂。在朝堂的時候,又向往江湖的安甯。縱然是高潔的陶淵明,也有“猛志固常在”的時候,何況芸芸衆生呢?

的是以袁宏道在詩歌最後,發出了“誰似華陰一寸草”、“ 壯心耗不盡,奈爾四蹄何” 的 呼喚。

這意思是說,假如自己就像駿馬一樣,不受限制,自由自在,雖然在心靈上得到了自由,但是卻浪費了“日行千裡”的才能,隻能是虛度光陰,白白辜負了衆人乃至自己内心深處的期待。

這首詩表面寫馬,實際寫人,感情真摯,用語通俗,說了袁宏道的困惑,何嘗不是說了天下芸芸衆生的困惑?後來,袁宏道主動辭官,正是代表他解決了自己的困惑,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第2首,《昌平道中》:庵前乞得老僧茶,一派垂楊十裡沙。烏籠白籃憑揀取,麝香李子枕頭瓜。

這首詩純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卻讓人有精緻之感。詩歌寫的是袁宏道經過北京昌平路邊的所見所聞。趕路的人,很口渴,是以“乞得老僧茶”,一邊解渴,一邊觀看周邊景色。

一派垂楊十裡沙,這分明是明代北京的風景,是真切的生活感。而路邊更有許多賣水果、賣雜貨的老百姓,向着過路的旅客兜售自己的貨物。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這一首詩,沒有什麼大的感慨,沒有什麼寓意,但是讀起來卻感覺很有趣味。因為這首詩就像一幅畫一樣,展示了生活本身。而生活,本來就是一首詩。隻不過,卻還是需要詩人才能點破。細讀這首詩,我們仍可以感受到袁宏道在詩詞上的用字安排之妙。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第3首,《得李宏甫先生書》:似此瑤華色,何殊空谷音。悲哉擊築淚,已矣唾壺心。迹豈焚書白,病因老苦侵。有文焉用隐,無水若為沉。

這首詩是袁宏道年輕時候所寫。當時大思想家李贽(李宏甫)刻印出了代表作《焚書》,專門寄送給袁宏道一套。袁宏道比李贽小四十來歲,李贽的名聲又是這麼的響亮,年輕的袁宏道得到贈書之後,自然是分外激動。

但是袁宏道的激動,不隻是粉絲收到明星禮物的那種激動,更有一種思想層面的激動。袁宏道與李贽的交往,更像是“君子切磋”,志同道合,互相教益的。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是以,袁宏道對于李贽的思想,是有一定接受度的。甚至某種程度來說,沒有李贽,就沒有袁宏道後來提出的“獨抒性靈”思想了。

這一首詩對李贽《焚書》,分外推崇,用語則相當沉穩,沒有那種心浮氣躁的拍馬屁之感,而是給人一種情真意切的推崇感。換句話說,這首詩是從心而發,文字的華美不是關鍵,情感的抒發才是重點,是以分外真摯,分外感人。

“悲哉擊築淚,已矣唾壺心。”擊築淚,用的是戰國時期,荊轲刺秦王,臨行前,高漸離為其擊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此種悲歌慷慨,正可以形容《焚書》那種悲壯氣質。

明代文豪袁宏道的3首詩,文采飛揚,五百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唾壺心,用的是《世說新語》的一段典故:“王處仲(王敦) 每酒後,辄詠‘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顯然,這種唾壺心代表的是一種老當益壯之心。

《焚書》之意,是指為當世所不容,要被“焚燒的書”。是以,袁宏道“悲哉擊築淚,已矣唾壺心”可謂真正了解了《焚書》的意義。

有文焉用隐,無水若為沉。最後兩句,借用《易經》的卦象,意思是說,《焚書》有大用于世,怎麼能夠忍心任其埋沒呢?

古人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袁宏道能夠結交李贽,這是袁宏道人生的幸運。而李贽能夠得到袁宏道這麼一名忘年交,這也是李贽的幸運。兩人因為思想而成為好友,這是後人尤其佩服仰慕的地方。

限于篇幅,文章就到這裡了。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好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分享我的文章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