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四名臣”,李綱已經盡力了,隻是敗類太多,太多

南宋“四名臣”系列1——李綱

有句話叫:“北宋無将、南宋無相”,其實南宋并不是沒有相,而是敗類太多,如同洪水猛獸,将這些良相給淹沒了。

南宋“四名臣”之首——李綱,就是被淹沒的一代良相,如果生逢其時,他又何至于哀恸緻死呢?

南宋“四名臣”,李綱已經盡力了,隻是敗類太多,太多

李綱

在所有關于嶽飛的故事裡,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個李綱和宗澤了,沒有李綱和宗澤,嶽飛或許要再多等上10年,才能擁有他後來的成就。

宗澤對于嶽飛有再造之恩,而沒有李綱,又何來宗澤呢?沒有李綱,又何來張所呢?如果沒有張所,嶽飛或許永遠隻是河北一小兵。

這就是李綱。

李綱是江南人,從這個姓來看,就是大家族。其父李夔通曉軍事,曾經抗擊西夏,多有戰功。正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李綱繼承了父親的精明能幹、膽略氣魄,這為他的堅決抗金種下了優良的基因。

在李綱走上宋朝最高政治舞台前,他多次因直呈時政利弊,幾度沉浮。直到金兵威逼汴梁城,李綱才受到重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衛汴梁,擊退金兵。

對于一個文人來說,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李綱做到了,他憑借自己合理的布置和親臨指揮,鼓舞了汴梁軍民的士氣,成功抵擋住了金國“二太子”完顔宗望的進攻。

南宋“四名臣”,李綱已經盡力了,隻是敗類太多,太多

東京保衛戰

在10萬精銳“西軍”成功進京勤王的情況下,北宋投降派卻同意了宗望提出的和談,條件是割讓河北重要的“三鎮”。

哪三鎮?太原、河間、中山。為了保衛這三鎮,大宋軍民付出了血與信仰的代價,一座城,就是一城人,城與人,共存亡!

然而,投降派卻這樣大大方方地将它們割給了金國,難怪太學生會群情激奮,四處遊行,向朝廷施壓,力挺李綱。

李綱這時策劃了一個大行動,如果成功,可重創金軍,那就是派西軍偷襲準備撤退的金軍。可是這個絕密計劃竟被投降派透露給了金軍,導緻偷襲失敗,西軍損失慘重,這筆賬還被栽在了李綱頭上。

金軍第二次南下汴梁的時候,李綱表面上被授予前線主帥之職,但實權卻掌握在各大軍閥手裡,他們各自為戰,不聽号令,導緻全線潰敗。這筆賬又算在了李綱的頭上,李綱是以被遠谪。

南宋“四名臣”,李綱已經盡力了,隻是敗類太多,太多

金軍第二次南下

當汴梁第二次被圍的時候,朝廷才又想起了李綱。可李綱還沒趕到,汴梁便被攻破了,李綱也算躲過一劫。

趙構在應天府繼承大統以後,招李綱為相,李綱一上任就大膽啟用了抗戰派的諸多将領,比如宗澤和張所。

李綱還做了很多軍政方面的改革,革除了“北宋六賊”以來的衆多弊病,為後來南宋的中興做了重要的鋪墊。

不過李綱隻做了70多天的宰相,就因為和趙構的軍事主張不和而被罷免。李綱的想法和嶽飛等一樣,收複河北,驅逐金人;而趙構的心思是如何保住江南,穩住政局,再和金國讨價還價。

李綱下課後,南宋兵敗如山倒,趙構經曆了最為灰暗的歲月(搜山檢海),好在“中興四将”這時候發揮了作用,逐漸将戰局挽轉,才有了南宋的中興。

不過,李綱從此再未進入南宋的權力中樞,最後默默地死在了一個偏遠的地方。

南宋“四名臣”,李綱已經盡力了,隻是敗類太多,太多

李綱醉月

如果一個時代都是悲劇,那麼生在這個時代裡的人,又能有好的結局嗎?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号“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曆史作者,專注原創,拒絕抄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