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四名臣”,李纲已经尽力了,只是败类太多,太多

作者:蜀山笔侠

南宋“四名臣”系列1——李纲

有句话叫:“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其实南宋并不是没有相,而是败类太多,如同洪水猛兽,将这些良相给淹没了。

南宋“四名臣”之首——李纲,就是被淹没的一代良相,如果生逢其时,他又何至于哀恸致死呢?

南宋“四名臣”,李纲已经尽力了,只是败类太多,太多

李纲

在所有关于岳飞的故事里,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李纲和宗泽了,没有李纲和宗泽,岳飞或许要再多等上10年,才能拥有他后来的成就。

宗泽对于岳飞有再造之恩,而没有李纲,又何来宗泽呢?没有李纲,又何来张所呢?如果没有张所,岳飞或许永远只是河北一小兵。

这就是李纲。

李纲是江南人,从这个姓来看,就是大家族。其父李夔通晓军事,曾经抗击西夏,多有战功。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李纲继承了父亲的精明能干、胆略气魄,这为他的坚决抗金种下了优良的基因。

在李纲走上宋朝最高政治舞台前,他多次因直呈时政利弊,几度沉浮。直到金兵威逼汴梁城,李纲才受到重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卫汴梁,击退金兵。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李纲做到了,他凭借自己合理的布置和亲临指挥,鼓舞了汴梁军民的士气,成功抵挡住了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的进攻。

南宋“四名臣”,李纲已经尽力了,只是败类太多,太多

东京保卫战

在10万精锐“西军”成功进京勤王的情况下,北宋投降派却同意了宗望提出的和谈,条件是割让河北重要的“三镇”。

哪三镇?太原、河间、中山。为了保卫这三镇,大宋军民付出了血与信仰的代价,一座城,就是一城人,城与人,共存亡!

然而,投降派却这样大大方方地将它们割给了金国,难怪太学生会群情激奋,四处游行,向朝廷施压,力挺李纲。

李纲这时策划了一个大行动,如果成功,可重创金军,那就是派西军偷袭准备撤退的金军。可是这个绝密计划竟被投降派透露给了金军,导致偷袭失败,西军损失惨重,这笔账还被栽在了李纲头上。

金军第二次南下汴梁的时候,李纲表面上被授予前线主帅之职,但实权却掌握在各大军阀手里,他们各自为战,不听号令,导致全线溃败。这笔账又算在了李纲的头上,李纲因此被远谪。

南宋“四名臣”,李纲已经尽力了,只是败类太多,太多

金军第二次南下

当汴梁第二次被围的时候,朝廷才又想起了李纲。可李纲还没赶到,汴梁便被攻破了,李纲也算躲过一劫。

赵构在应天府继承大统以后,招李纲为相,李纲一上任就大胆启用了抗战派的诸多将领,比如宗泽和张所。

李纲还做了很多军政方面的改革,革除了“北宋六贼”以来的众多弊病,为后来南宋的中兴做了重要的铺垫。

不过李纲只做了70多天的宰相,就因为和赵构的军事主张不和而被罢免。李纲的想法和岳飞等一样,收复河北,驱逐金人;而赵构的心思是如何保住江南,稳住政局,再和金国讨价还价。

李纲下课后,南宋兵败如山倒,赵构经历了最为灰暗的岁月(搜山检海),好在“中兴四将”这时候发挥了作用,逐渐将战局挽转,才有了南宋的中兴。

不过,李纲从此再未进入南宋的权力中枢,最后默默地死在了一个偏远的地方。

南宋“四名臣”,李纲已经尽力了,只是败类太多,太多

李纲醉月

如果一个时代都是悲剧,那么生在这个时代里的人,又能有好的结局吗?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号“賨人客”,一个有“灵魂”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