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朝名将铁锏:历经九百年,曾险被熔炼、后被无偿捐献给国家

宋朝名将铁锏:历经九百年,60年代险被熔炼,后被无偿捐献给国家

锏属于铁鞭类的短兵器,通常是为在马上作战的人准备的,长短大小因人而异,不过通常是在半米到一米二之间,外形为方形,有四个棱边,下端有握柄,上端比较细。

锏通常很重,而因为它没有刃,所以通常是用直接击打的方式伤人,如果是相当有力气的人使用,那么连盔甲也能砸碎。

宋朝名将铁锏:历经九百年,曾险被熔炼、后被无偿捐献给国家

也正是由于锏的这个“非力大者不能用”的特点,古代用锏的将军不是很多,在福建省博物院里收藏有一件宋代名将铁锏,历经九百年,锏身上刻着“李纲”二字,乃宋朝名将李纲的武器,而铸造时间“靖康元年”也一并被刻上了,

锏这种武器本身的稀有也让这件宋朝铁锏成为了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锏,这只锏大约一米长,除去握柄,锏身长七十四厘米,搭配有长七十六厘米的鞘,重量有三点六公斤。

宋朝名将铁锏:历经九百年,曾险被熔炼、后被无偿捐献给国家

锏的握柄地方是瓜锤形的,握柄外面还套了一块斜纹花梨木,握柄与锏身之间隔着格板,呈四瓣形,而这只锏也是典型的上细下粗,因此,锏除了能打击外,还能戳刺。

而这只锏的锏鞘不是铸造时就有的,可能是在清代的时候,为了保护这只锏,收藏家们自费打造的,整个锏鞘十分华丽,不仅用的是珍贵的树木,还镶嵌有银的花卉、古罄、垂缨络、蝙蝠等图案,中间缠绕着铜佩和璲,璲带有纽,方便佩戴,鞘的尾部被圆形铜球包裹着。

宋朝名将铁锏:历经九百年,曾险被熔炼、后被无偿捐献给国家

但真正让这只锏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原因,是他经过了九百年的风沙洗礼,竟然像新的一样,而且它本身带有的故事也十分精彩。

这只锏被铸造出来的原因,是靖康元年,宋朝与金爆发战争,李纲是主战派,为了上阵杀敌,他命人打造了这只锏,刻上自己的名字,金军攻破城池时,李纲就是带着这只锏,奋勇杀敌,数千人死于他的锏下。

尽管这只锏和他的主人一心保卫祖国,在前线英勇厮杀,朝廷却并不领情,李纲一直都被贬职,最后定居在福建,只能通过曾经的好友传递的消息了解到前线的情况。

宋朝名将铁锏:历经九百年,曾险被熔炼、后被无偿捐献给国家

李纲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将御赐的所有服饰、武器都给了来看望他的朋友韩世忠之,而只把这只锏佩戴在身上,这位将军带着遗憾去世之后,这只锏就传给了子孙,将军想让自己的后代记住,与金人永远势不两立。

这只锏走过了宋朝,来到了清朝,在1926年,被时任南京汪伪政府典礼局局长的萧奇斌购得,并收藏在外甥林中宇家,60年代这只锏险些被熔炼,差点被当做“四旧”集中存放在福州警备区金鸡山后勤修械所仓库,与此锏同期被收走的其他物品后来都被送去其他地方熔炼了,但不知怎么回事,这只锏却被完好的保存下来了。

宋朝名将铁锏:历经九百年,曾险被熔炼、后被无偿捐献给国家

直到1982年,此锏被时任福州警备区副政治委员的周迅在仓库里发现,请示上级之后,才被收进了博物馆里,其实当时博物馆本来想将这个文物还给原本的主人,也就是林中宇先生,但最后,林先生无偿地将锏捐献给了国家,也算是成就了一件美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