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會有一百種回答,人們對于愛情的了解和追求也是各不相同。
愛情沒有固定的定義,就算是學識很高的教授,他對于愛情的了解也并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愛情也不是一道算術題,沒有統一的答案,也沒有合不合理、配不配,沒有膚色、年齡、文化等等,隻有一句你願意,我也願意。
愛情就是這麼神秘而又令人捉摸不透,人人都渴望愛情,人人都想守護愛情,在不同的年代裡它又被賦予着不同的意義。

當然,人們對于愛情的了解自然與時代、生長環境、人生經曆有着很大的關系。
蔣方舟曾經在一次節目中透露出自己對于愛情的看法,她表示自己一直比較喜歡沒文化的男生。
“沒文化”,人們聽到這樣的字眼第一時間就會覺得這個男生就是街頭混混,而女生則是土裡土氣,那蔣方舟所說的沒文化是這個意思嗎?
她為何又會說出這樣的話,這自然和她本身的性格和經曆有着很大的關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1 “天才少女”蔣方舟</h1>
相信很多人對蔣方舟這個人并不陌生,有人認為她是上天的寵兒,天生的作家。
蔣方舟,1989年出生于湖北襄樊,現代青年作家。
蔣方舟從小與同齡人相比,就有着不一般的洞察力,再加上她對于她寫作方面嚴格的要求和指導,她有着一定的寫作基礎。
蔣方舟的母親本身就非常喜歡寫作,并且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在母親的指導和影響下,她在7歲的時候就開始寫作。
聽着好像有點不可思議,但确實如此,她在9歲時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打開天窗》,也正是這一部作品的問世,讓這位平凡的女孩嶄露頭角,也是以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人生。
這本書主要是講一個9歲孩子的七彩世界七彩夢,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寫作文。
2001年6月這本書被湖南省教委列為中國小生素質教育讀本,并成為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
蔣方舟不僅憑借這一部作品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他們學習的榜樣,也為自己在寫作道路上打開了一道門。
小小的年紀取得這樣的成就确實是一個值得人們稱贊的地方,但對于一個還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她并沒有太深刻的概念。
她隻知道自己的寫作得到誇贊,自己成為了名人,這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鼓勵。
接下來,随着越來越多媒體的報道,她成為了人盡皆知的“名人”,而這也預示着她不再自由,身上定然多了一層同齡人不曾有的角色和壓力。
她需要按照家人、媒體、大衆給自己設定的生活,在不應該的年紀中承受着人們的議論,當然還要承受着别人對于自己文學能力的猜測和質疑。
蔣方舟真的是一名有着真才實學的作家嗎?有不少的人提出了質疑,他們不相信這是一個不到十歲孩子寫出的作品。
在不久之後她的第二部作品《正在發育》這是一部未成年寫給成年或未成年的所有讀者的書,這一部作品的發表在當時産生了不同的聲音。
當時正值20世紀初,有些媒體評論這本書為十大爛書,而蔣方舟則被認為是一個“思想肮髒的孩子”,不同的聲音自然也會給她的性格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除此之外,她遭受質疑的原因還和一個人有關系,就是她的母親。
在蔣方舟開始寫作時,她的母親就選擇了退出,這讓不少的人開始懷疑,再加上蔣方舟保持沉默的态度,也更加加深了人們對于她文學寫作能力的懷疑。
她被家人和媒體包裝成一個他們心中的樣子,而她則需要按照他們的要求去表現自己,面對媒體市場語出驚人,人們更加确定自己的猜測。
雖然說她在童年時期就已經經曆了争議這一事情,由于年齡尚小的原因,對于人性的惡意并不是特别了解。
但随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她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寫作方面開始變得不自信,不斷地去否定自己的能力,不太喜歡與人交流,應該說她的内心是孤獨的。
她羨慕那些可以追随自己的心意生活的人,内心的渴望與叛逆在促使着她。
一些事物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實作,隻有在虛拟的世界中得到情感的滿足,她不喜歡外界給自己的設定,想要突破,結果往往卻不理想。
她逐漸習慣這樣的生活狀态,依舊嘗試着去做自己,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醜照,“在30之前結婚一定會出軌”,喜歡“沒文化,比較社會的、會打架的男生”還說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經常在網絡上自黑,公布自己的醜照。
學習、看書、寫作、媒體伴随着她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部一部作品也在她的筆尖之下出版,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蔣方舟,這位80後女作家。
18歲之前就出版了9部作品,除此之外她還在多家出版社有自己的專欄。
贊美、質疑的聲音一直在互相撕扯,有人羨慕她出衆的文采,光彩奪目的人生,有人質疑她文學寫作代筆的虛僞。
面對外界的聲音她依舊選擇沉默,想要通過作品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依舊時不時自黑,内心的孤獨,骨子裡的叛逆讓她顯然會與常人不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2 “沒文化”的男生</h1>
我喜歡沒文化的男生,這句話如果從一個普通的人口中說出來人們會覺得沒什麼,但從一個公衆人物的口中說出來就會覺得不正常,另類。
其實蔣方舟認為的沒文化并不是說是道德敗壞,人人喊打的小混混。
一個人知識的深淺也并不是衡量一個人道德高低的标準,教育程度低的人也并非就一定是充滿流氓習氣、滿嘴髒話的街頭混混。
在他們眼中明事理,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也大有人在,滿腹學識的僞君子也并非少見。
這裡的沒文化是那種有擔當,有責任活出自我的社會人,面對生活小事無所謂,有趣又有膽量,這樣的充滿激情的生活肯定是不少人喜歡的。
而面對大事他們不慌不忙,有足夠的勇氣去承擔應對,這樣的社會人士又有誰不喜歡。
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長時間下去會影響夫妻之間的關系,偶爾的波瀾反而會給生活帶來一定的樂趣,增強彼此之間的感情。
人們常說人們都愛“壞男人”,因為這些“壞”,當然這裡的壞和傳統意義上的壞有着明顯的差別。
這裡的壞是小壞,他們時常會很輕松地遊走在女性群體當中,備受女性的青睐。
一些心理學家也曾經表明他們這種受到女性喜歡的“壞”其實是散發的男性魅力,而非是有損他人社會的“壞”。
他們相對于那些老實本分的人有着獨特的魅力,深透女性的心思,這樣一個讓女性猜不透的人,自然會得到她們的吸引力。
而蔣方舟正是如此,她内心的那種孤獨還有隐藏最深處的叛逆,再加上年齡的原因,她逐漸向往新生、青春、活力。
而那些“壞”男生喜歡嘗試新生的事物,喜歡挑戰,追求刺激,他們會帶領女生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這也正是他們吸引女生的一個方面,而蔣方舟抛開作家的身份,她不過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女生,對于愛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追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03 抛開雜念勇敢追愛</h1>
對于愛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年齡,時代也有着不同的表現,蔣方舟也是她曾經也說過年輕人和中年人都配不上她,隻有老頭才能配得上她。
因為在她看來隻有70歲以上的男人才有智慧,才能與她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人就是這樣,面對感情就是奇奇怪怪的,不同的經曆對于愛情的認識也會發生不同的改變,但有一點我們不應該忘記那就是自己的内心。
在生活中會有很多影響你去追求愛情的因素,或許是因為不自信,在追愛的途中自己會退縮,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認為自己與對方的條件相差甚遠。
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選擇了止步不前,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克服自己的内心才是得到愛情的第一步,給自己一定的鼓勵,相信自己。
同時更要堅信愛情的存在,千萬不能被周圍的事情影響,不能看到親朋好友選擇結婚生子,自己就開始妥協,這樣的結果是否可以讓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
不管是蔣方舟還是我們,面對愛情都應該遵從自己的内心,不能因為外界以及家人朋友的催促而做出違背自己内心的事情。
畢竟我們來到人間走一遭,除了自己遇到的人都是配角,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讨好自己,好好享受生活,而不是因為某個人,某一句話抑郁寡歡,浪費時間。
生活不容易,那就珍惜現在,擁抱生活,大膽愛,用心愛,不傷害他人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