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六出祁山卻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我們都很熟悉,他一生對蜀漢來說是功勳卓著,對蜀漢的建立也立下大功。

可是諸葛亮為了完成他對劉備的諾言,在劉禅即位後,開始了北伐,但是諸葛亮六次北伐卻都是無功而返,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其原因有三點。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六出祁山卻以失敗而告終

1、用人失誤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誤用了馬谡守街亭,結果馬谡采用了錯誤的戰略,導緻沒能守住街亭,使得蜀軍處于了被動。

諸葛亮不得已率軍傳回了漢中,宣告第一次北伐失敗。這也預示着諸葛亮整個北伐的失敗,因為出師不利并不是好兆頭。

萬事開頭難,如果開戰不利,那麼軍士的士氣就會受挫,且戰略部署要重新調整,是以第一仗的獲勝很重要。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六出祁山卻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不聽劉備之言,錯用了馬谡,導緻蜀軍受到重創,這使得諸葛亮也很後悔,但是為時已晚。

2、糧草缺乏

糧草的缺乏,使得軍隊作戰,戰鬥力有所減弱。蜀漢地區山地較多,種植糧草很困難,且收成也很有限,自然環境決定了蜀漢的糧草不夠軍隊食用。

将士們作戰,是很耗體力的,他們需要補充大量的糧食來維持體力,可是蜀國糧食不夠,且在山區運輸糧草也很困難,有可能會造成延誤運輸。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六出祁山卻以失敗而告終

李嚴就是由于運糧延誤要諸葛亮退軍,結果遭到了諸葛亮的嚴懲,将李嚴罷官,貶為了平民。

如果蜀漢的糧草充足,運輸便利,李嚴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是蜀漢糧草不足,導緻了蜀漢連續作戰的可能被中止,想獲勝也就不可能了。

3、後繼乏人

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蜀國後繼乏人。劉備稱帝前,就擁有了很多名将,比如五虎上将等,可是到了劉禅即位後,五虎上将就隻剩趙雲一人了。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六出祁山卻以失敗而告終

趙雲在北伐途中還病逝了,張飛關羽的兒子們也都由于戰事頻繁,導緻了他們傷重,英年早逝了。

這時的蜀國其實有才能的将領已經所剩不多了,且沒有合适的新鮮血液的補充,諸葛亮用計也就隻收了一個姜維,這對蜀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打仗需要很多将領,可是蜀國能帶兵打仗的将領是屈指可數,這也是諸葛亮積勞成疾的一個主要原因。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六出祁山卻以失敗而告終

雖然諸葛亮重新開機了吳蜀聯合,但是吳國在孫權稱帝後,出現了内廷的鬥争,吳國此時也呈現下滑趨勢,孫權無法顧及蜀國了。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名将也隻有姜維、王平、魏延、馬岱等人,但對于一場戰争來說,可用之才遠遠不夠,這就使得蜀軍作戰的氣勢削弱了。

其實這也預示着蜀國的結局,諸葛亮之後,蜀國再無諸葛亮這樣的人,來重振蜀國了。劉禅最後投降魏國也是必然的了,是以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結局,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的。

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什麼六出祁山卻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北伐失敗也可以給現代企業家一個提示,一家公司想要做得很成功,公司政策不能出錯,同時還要保證用人正确合理,并要不斷補充合适的後備人才。

這也告誡了我們一家公司能否良性發展與公司的人力資源的好壞有密切關系。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鑒·卷七十二》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作者介紹:

肖邦:喜歡中國曆史,對曆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曆史的真相,揭開曆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了解曆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檔:來自網絡

往期文章連結:

朱元璋有意安排朱标監國,為什麼不擔心朱标造反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