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起隴西》結局:荀诩和諸葛亮同一天病逝,原來背後另有深意

荀诩是《風起隴西》原著裡面,最為單純的角色。

他有智謀,卻不陰險;他重情義,卻不軟弱;他有理想,為追尋真相誓不罷休,但他不古闆,有幽默豁達的一面。

可就是這樣一個趨于完美的男人,結局卻并不圓滿,反而死得蹊跷,令人不忍細想。

追查“燭龍案”

蜀漢高層出現曹魏間諜,代号為燭龍,荀诩身為靖安司副司尉,恪盡職守,為了揪出燭龍這隻大老鼠,荀诩不肯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卻仍然一籌莫展。

《風起隴西》原著裡,狐忠才是燭龍,荀诩起初并沒有懷疑過他,因為狐忠是荀诩的好友,還給荀诩提供過燭龍的線索,荀诩辦案“燈下黑”,忽視了狐忠幾次“幫助”他的真實意圖。

狐忠把馮膺和五鬥米教的關系透露給荀诩,荀诩懷疑馮膺有可能是燭龍,因為五鬥米教暗中為曹魏傳遞情報,馮膺明知道五鬥米教的行蹤,卻隐瞞不上報,實屬可疑。

荀诩安排高堂秉用美男計誘惑五鬥米教的女間諜柳螢,柳螢墜入情網,對高堂秉知無不言。

柳螢向高堂秉提到,馮膺在追求她,馮膺是有家室的,卻在見到妙齡少女柳螢後,不惜花重金送她禮物;馮膺知道柳螢是五鬥米教的教徒,卻暗中保護她,給她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

柳螢還把馮膺送給她的簪子給了高堂秉,因為她的心已經全部都給了高堂秉,她願意為了高堂秉,拒絕其他男人的示愛,她的一片癡心,卻成了高堂秉利用她的工具。

高堂秉将柳螢的話全都告訴了荀诩,荀诩和高堂秉裡應外合,活捉了柳螢等人,柳螢看穿了高堂秉的真面目後,徹底寒了心,柳螢刺傷了高堂秉,随後決絕自殺。

然而荀诩卻沒有在馮膺身上查到太多東西,狐忠轉移荀诩的視線,讓他查馮膺,隻是為了給自己當“擋箭牌”,馮膺除了和柳螢的“桃色事件”之外,并沒有太大的過錯,馮膺被貶了官,荀诩破獲燭龍案的線索,一度斷裂。

曹魏派來的間諜糜沖,在荀诩的層層防控之下,還是偷走了軍技司的弩機圖紙,蜀漢的弩機新技術,在戰場上表現出色,早就被曹魏惦記上了。

荀诩跟随糜沖,追查到了蜀漢的草料場,糜沖偷走圖紙後,圖紙跟随運送糧草的車送了出去,糜沖被燭龍滅口,荀诩還是來晚了一步。

弩機圖紙被盜,荀诩滿盤皆輸。

被貶去東吳

荀诩被“批鬥”後,諸葛亮召見了他,丞相在荀诩心中的地位,是崇高偉岸的,荀诩之前僅僅在人多的集會上遠遠見過諸葛丞相,卻從沒有單獨談話的機會,《風起隴西》原著裡寫道:

“諸葛丞相的超凡氣度、才華和人格魅力讓他不僅是一位強勢的領袖,還是一尊神秘的大衆偶像。”

荀诩見諸葛丞相的那天,覺得樹葉都散發出陣陣清香,他略顯緊張地走進了諸葛亮的房間,室内放着很多文書,卻整齊有序,頭發花白的諸葛亮借着油燈,批閱着檔案。

諸葛丞相就像一位親切的寬厚長者,沒什麼架子,荀诩這才放松了不少,諸葛亮對荀诩說,“評議”(批鬥)隻是例行公事,諸葛亮還為此向荀诩道歉,荀诩受寵若驚。

諸葛亮說:

“你知道,身為上司者,我必須尋求某種程度的内部安定,這種安定往往是需要付出犧牲的。這一次是你很不幸地成了這種安定的犧牲品,你要怪就怪我吧。

我對此感覺到很抱歉,因為我知道你是無辜的,但我必須準許他們這樣做。你知道,一國的丞相不那麼好當,他沒法讓所有人都滿意,但必須得讓大部分人滿意。”

諸葛丞相向荀诩這種小官員道歉,荀诩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結結巴巴地說:

“諸葛丞相,我……我确實沒能阻止圖紙的洩露,這是我的失職,沒什麼可辯解的。我會對這一次的失敗負起責任。”

那時荀诩以為諸葛丞相是為評議之事道歉,沒想到諸葛其實另有暗示,諸葛愧疚的是,燭龍本就是他一手安排的,荀诩也被他利用了。

丞相以圖紙失竊的理由把荀诩貶去了東吳,明貶暗升,荀诩繼續在東吳打探情報,意外擷取了燭龍的新線索,荀诩在東吳待了一年多,回到蜀國後,和陳恭聯手破獲了燭龍案。

揭開真相

燭龍竟然是荀诩的好友狐忠,荀诩抓住狐忠後,又恨又惱,狐忠卻主動對荀诩說,自己這麼做,是為了漢室,他從來沒有背叛過蜀國。

狐忠為李平(原名李嚴)效力,暗中慫恿李平叛變,實際上是諸葛亮授意的,諸葛亮才是幕後的真正推手,諸葛亮說,與其讓曹魏自己發展間諜,還不如親手給他們送一個,狐忠就是諸葛亮安排的“魏諜”。

狐忠為曹魏傳遞假情報,還順便擷取了曹魏的行動計劃,一舉多得,糜沖偷走的弩機圖紙,其實早就被諸葛亮調包了,糜沖為了這份圖紙丢了性命,圖紙送到曹魏後,卻沒有派上用場,糜沖之死,是曹魏的一大損失。

諸葛亮之是以讓狐忠策反李平,是因為諸葛亮和李平均為先帝的托孤大臣,李平能力不足,卻總想和諸葛亮平起平坐,兩人的政治意見也不統一,李平掣肘諸葛亮北伐,諸葛亮為了穩定國内局勢,隻好對李平下手。

《風起隴西》原著裡,狐忠對荀诩說:

“最開始的時候,李平表現得很正常,我也不認為堂堂一個大漢中都護會做出叛逃這樣的事情來。但後來李平的部曲被逐漸配置設定到其他部隊,而他本人則被委任分管後勤糧草督運,李平整個人從此變得焦躁不安,容易發脾氣。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探後,我向他冒險表露我魏國間諜的身份,他最初的反應很暧昧,沒有喝令軍士把我拿下,隻是警告我不要出去亂說。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還有希望。”

李平在蜀漢地位尴尬,在狐忠的滲透遊說之下,李平的心慢慢動搖了;而荀诩又得到了諸葛亮的訓示,讓他留心李平,荀诩的調查,讓李平很有壓力,李平覺得與其在蜀漢被人懷疑,郁郁不得志,還不知另尋出路。

正如狐忠所說:

“有時候适度的外部壓力反而能促使一個人更快地轉變。曆史上很多例子可以證明,當一名企圖叛逃者猶豫不決的時候,安全部門的壓力往往會産生反效果。”

荀诩也是諸葛亮大局的一枚棋子,荀诩嘴上說這是為了蜀漢的利益所必須的,但“被當作工具使用”的嫌惡感始終揮之不去。諸葛亮在荀诩心目中,也由“神人”跌落為了“凡人”。

李平果然掉進了諸葛亮的圈套,選擇了叛逃,諸葛亮早有防備,順利抓獲了李平,但諸葛亮沒有提李平叛變的事,而是以李平糧草運輸不力的小錯,貶去了李平的官職。

諸葛亮還答應李平,日後會再次啟用他,讓他耐心等待,李平感激諸葛亮的包容,苦苦等待諸葛亮的安排,沒想到李平還沒有複職,諸葛亮就因病去世了。

諸葛亮一死,李平覺得自己複職的希望徹底破滅了,也便郁悶而死。

陳恭正是看清了朝堂上的暗潮湧動,才拒絕出任軍謀司司丞,而是被調回成都任谏議一職,低調地過着日子。

巧合的是,諸葛亮病逝的那一天,荀诩也染病離世,要知道,荀诩正值壯年,卻蹊跷離世,原來背後另有深意,真相太殘忍。

其一,諸葛亮病逝,代表着蜀漢人民信仰的破滅,蜀漢敗局已定,荀诩和李平相繼離世,是信念崩塌的結果;

其二,荀诩聰明果敢,是唯一看透諸葛亮心機的人,隻有荀诩死了,諸葛亮才能保護他光輝的形象,延續千年萬年,是以有讀者說,荀诩病逝,是諸葛下的手。

《風起隴西》原著裡,諸葛亮不再隻是鞠躬盡瘁的聖人,他有了人性的弱點,我個人認為,作者馬伯庸并沒有黑化諸葛亮,而是合情合理的想象加工。

任何處于那個高位的人,都不可能單純得像白紙一樣,諸葛利用狐忠和荀诩制衡李平,荒誕的“燭龍案”,講透了人性的複雜。

這才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