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謝玄和肥水之戰

作者:夢回千年一歎

謝玄,東晉名将,在他身上有着許多的光環,文學家、軍事家;宰相謝安的侄子;21 歲時為大司馬桓溫的部将; 40 歲指揮了著名的“淝水之戰”,成為曆史上的著名戰将。45 歲英年早逝,被晉帝追封為車騎将軍,谥号獻武。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謝玄和肥水之戰

謝玄幼年由叔父謝安撫養,兩人感情深厚。謝玄聰慧過人,深為謝安所器重。 謝玄長大後,顯示出經國才略,朝廷幾次召用他,他都推辭不受。21 歲時被大司馬桓溫招為部将。

說謝玄就不能不說起“淝水之戰”,這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謝玄率八萬軍隊在淝水擊敗前秦苻堅近百萬大軍,此次戰役确定了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的格局。意義不亞于三國的赤壁之戰。

公元 377 年,前秦苻堅勢力強盛,秦軍多次侵擾晉國邊境。朝廷下令征召能夠抵禦北方的文武兼備的良将,謝安便推薦了謝玄。朝廷任謝玄建武将軍,兖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市)。

對謝安舉賢不避親的作法,就連與謝安一向不和的中書郎郗超都贊歎說“謝安不象一般人那樣舉 :賢避親,是深明大義的表現。謝玄一定會不辱舉薦,他是一個真正的人才。”

果然謝玄不負衆望,他在廣陵(今揚州地區)招募徐、兖等州的骁勇之士,将這些從北方背井離鄉、曆盡磨難逃來的農民,嚴格訓練成了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曆史上稱之為“北府兵”。

公元 383 年 8 月,前秦王符堅親率百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向建康進軍。欲圖以“秋風掃落葉之勢”一舉蕩平東晉,統一南北。謝玄率北府兵八萬人迎戰。11 月,謝玄派譴勇将劉牢之率精兵 5 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 5 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争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 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揮軍水陸并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隻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将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此亦勁敵,何謂弱也?”這就是著名的典故“草木皆兵”的來曆。 此一役晉軍取得了首戰的勝利。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謝玄和肥水之戰

謝玄乘勝,與逼淝水而陣的苻融相約到淝水西岸決戰。秦軍後退,企圖乘晉軍半渡淝水時加以邀擊。但是秦軍内部不穩,一退不可複止;晉軍乘勢猛攻,秦軍潰兵在路上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東晉追兵。謝玄的北府兵多為流亡南來的北方人及子孫,他們深受民族壓迫之苦,更是英勇接戰,奮不顧身。

淝水一戰,晉軍大獲全勝,給中國戰争史寫下了以少勝多的輝煌一頁。

人物評價

謝玄文武兼備,立志挽救危亡,恢複基業;他建立的“北府兵”,能征善戰,成為東晉最為精銳的武裝力量。在淝水之戰中,“北府兵”軍陣嚴整,使秦主望而生畏,可見其強。

淝水戰後,謝玄又官拜前鋒都督,他乘勝北伐,進軍中原,東晉軍的控制區曾遠達黃河一線,是以謝玄加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以勳封康樂縣公。後因病于公元 388 年謝玄逝世,距淝水之戰僅五年。斯人雖逝,但他指揮的淝水之戰卻永垂史冊,被稱頌千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