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輕啟故紙,讀書明理——整理陳國陽夏謝氏世系啟示

作者: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zhanghong20091205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态

魏晉南北朝之世,謝氏家族是顯赫名門,陳國陽夏(今河南太康)一支,可謂是将相盈門、風華絕代。正史單獨列傳者達22人,包括謝安、謝玄,謝靈運、謝朓,謝道韫、謝梵境,其中謝弘微、謝貞更是雙雙入選2017年全國聯考國文卷(共5人)。

我的故鄉是西部某省的一個農業大縣,部分地區還保留着一些“俚語舊俗”,可以窺見新中國成立前後宗族勢力在當地的影響。比如說:“XX的窯燒不得”,是指某地“姚”姓家族,枝繁葉茂、人多勢衆,其他異姓不敢輕易招惹。由此上推,溯至兩晉,定位陽夏,謝氏家族影響範圍之廣、力度之深,可見一般。

今天,我們先來說說謝氏家族興衰過程的人物和事件,主要包括謝尚、謝安、謝琰、謝晦、謝靈運等人,涉及淝水之戰、孫恩起義和謀反被誅。

謝氏家族的崛起始于謝尚(308-357),他是豫章太守、鹹亭侯謝鲲之子,康獻皇後褚蒜子(東晉賢後,三度垂簾)之舅。謝尚憑借“辨悟絕倫”“博綜衆藝”,加上“為政清簡”的施政風格,“迎傳國玺”等功勞和外甥女的适當照顧,最終官拜尚書仆射、鎮西将軍,進一步鞏固“官二代”地位。

此後,接力棒傳至謝尚從弟太傅謝安(320-385)手中,他帶領整個家族縱橫捭阖于東晉官場,憑借淝水之戰(383年),實作“一門四公”(廬陵郡公謝安、南康郡公謝石、望蔡公謝琰、康樂縣公謝玄)的曆史性飛躍,最終登上巅峰。他還留下“東山再起”“腳着謝公屐”等佳話。正如1975年6月18日,毛澤東主席和侍讀學士蘆荻談起魏晉南北朝曆史時說:“謝安文韬武略,又機智又沉着,淝水之戰立了大功,拖住桓溫也立了大功,兩次大功是對維護統一的貢獻。”

物極必反,理使之然。此後,謝氏家族遭到内憂外患,勢力遭到削弱。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東晉皇族、會稽王司馬道子(364-402)罷謝氏兵權,與子司馬元顯掌握朝政。同年,謝安去世。太元十三年(388年),謝石、謝玄去世。當時謝、王兩大勢族亦因婚姻關系産生沖突。孫恩起義(399-402)過程中,謝氏家族更是遭到進一步削弱,贈司空謝琰及子肇、峻,吳興太守謝邈并兄弟沖、子明慧等先後被殺或滅族,甚至是謝道韫的夫家王凝之并諸子也被殺害。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時代,謝氏家族因謀反或坐反,兩次遭受沉重打擊。

第一次是謝晦被逼謀反。在劉宋建立過程中,謝晦輔佐武帝劉裕(420-422)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武昌縣公,食邑兩千戶。少帝劉義符(422-424)即位,謝晦與徐羨之、傅亮、檀道濟等共輔朝政。文帝劉義隆(424-453)即位後,他火速采取鐵腕手段鞏固政權。元嘉三年(426),春正月丙寅,司徒、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徐羨之,尚書令、護軍将軍、左光祿大夫傅亮,有罪伏誅。同時遣中領軍到彥之、征北将軍檀道濟讨荊州刺史謝晦,文帝親率六師西征。謝晦被迫迎戰,因其心理準備不足,加之“停軍十五日”,雖有兩萬精兵“蔽奪日光”,最終于二月己卯被擒,送京師伏誅。元嘉十三年(436),三月己未,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濟有罪伏誅。宋文帝自毀長城也要翦除異己,由此可見謝晦族誅是其必然結果。

第二次是謝綜、謝約兄弟坐反被誅。範晔于元嘉二十二年(445)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失敗被殺,他的外侄謝綜、謝約兄弟是以被殺。此後,謝氏家族隻有謝超宗(謝靈運之孫)、謝稚(謝景仁孫)、謝朓、謝莊和謝蔺(玄八世孫)等寥寥數支,從南齊發展到陳末。

除了上述政治風雲人物,其中文學方面,謝靈運所作山水詩開一代風氣,謝朓是永明體代表作家,謝道韫更是以才女享譽天下。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從政治家到文學家,從列女到皇後,謝氏家族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刻他們都埋藏在曆史的故紙堆裡面,抑或是遺落在中原大地的厚厚塵土之下。我有幸翻閱,他們必将引導我,辨明道理,曉知為與否,走出迷霧,迎接陽光,争做一名新時代優秀公民。

輕啟故紙,讀書明理——整理陳國陽夏謝氏世系啟示
輕啟故紙,讀書明理——整理陳國陽夏謝氏世系啟示
輕啟故紙,讀書明理——整理陳國陽夏謝氏世系啟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