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唐太宗貞觀元年</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9">資治通鑒,卷192,唐紀8</h1>
注釋,多查詢自《漢語大詞典》《王力古漢語字典》
譯文,來自《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
本文段節選自《資治通鑒》卷192、卷193、卷194和卷196的部分内容。标題隻注明卷192的出處。
上令封德彜舉賢,久無所舉。上诘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緻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彜慚而退。

诘,①⒈追問,責問。⒉引申為追究,查辦。⒊又為糾察,整治。②诘屈,彎曲,曲折。--王力古漢語字典
但,副詞,隻,隻是。--王力古漢語字典
緻治,使國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漢語大詞典
……
上問魏征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鲧、歡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緻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清問,清審詳問。--漢語大詞典
清審,猶明察。--漢語大詞典
有苗,古國名。亦稱三苗。堯舜禹時代我國南方較強大的部族,傳說舜時被遷到三危。有,詞頭。--漢語大詞典
上聞,①向朝廷呈報。--漢語大詞典
四聰,①能遠聞四方的聽覺。--漢語大詞典
望夷,秦代宮名。故址在今陝西省泾陽縣東南,因東北臨泾水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趙高迫殺秦二世于此。--漢語大詞典
貴臣,①本指公卿大夫位高的家臣,後泛指顯貴的大臣。②中貴,宦官。--漢語大詞典
擁蔽,①遮掩。②隔絕,阻塞。--漢語大詞典
壅蔽,遮蔽;阻塞。--漢語大詞典
上通,①謂下情上達于君。②指出仕。--漢語大詞典
夏,四月,乙亥,上皇徙居弘義宮,更名大安宮。上始禦太極殿,謂侍臣曰:“中書、門下,機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應論執。比來唯睹順從,不聞違異。若但行文書,則誰不可為,何必擇才也!”房玄齡等皆頓首謝。
機要,①⒈機密的要政。⒉亦指機密重要的職位。②猶關鍵,要領。③精義,要旨。④機密重要的。--漢語大詞典
論執,發表和堅持自己的意見。--漢語大詞典
比來,①近來;近時。②從前;原來。--漢語大詞典
違異,①離别;分離。②不一緻;違背。--漢語大詞典
頓,①⒈以頭叩地。⒉又為以腳叩地。③⒈停留,止息。⒉又為食宿之所。④困頓。⑤廢棄,倒塌。⑥副詞,立刻,頓時。⑧⒈通“鈍”,不鋒利。⒉又為遲鈍。—王力古漢語字典
故事: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事中、黃門侍郎駁正之。上始申明舊制,由是鮮有敗事。
故事,①舊事,舊業。②先例,舊日的典章制度。--漢語大詞典
故事,③先例,舊日的典章制度。★蘇洵六國論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古代漢語詞典
五花判事,唐宋時,中書省各官員,對軍國大事因所見不同,須分别在文書上簽具意見并署名,謂之“五花判事”。--漢語大詞典
省審,仔細審閱。--漢語大詞典
駁正,批駁糾正。--漢語大詞典
申明,①鄭重宣明;闡明。②重申。③辯解;申訴。④昭雪。--漢語大詞典
上謂魏征曰:“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對曰:“然。天下未定,則專取其才,不考其行;喪亂既平,則非才行兼備不可用也。”
造次,④⒈輕率;随便。⒉亦指輕率随便之事。--漢語大詞典
競進,争進。--漢語大詞典
喪亂,死亡禍亂。後多以形容時勢或政局動亂。--漢語大詞典
鄭文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動靜以聞。上複與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儉素,今葬以一品羽儀,非亡者之志。”悉辭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上登苑西樓,望哭盡哀。上自制碑文,并為書石。上思征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寝疾,亦作“寑疾”。2.卧病。--漢語大詞典
問訊,①互相通問請教。②打聽。③問候;慰問。④僧尼等向人合掌緻敬。--漢語大詞典
藥餌,藥物。--漢語大詞典
第,①在一定系列中的次序。特指合乎考試标準的。科舉時應試合格的稱及第,不合格的稱落第。後起義。②按一定等級建造的大宅院。甲第,貴族豪門的宅第。④副詞,但,隻管。—王力古漢語字典
羽葆,①古時葬禮儀仗的一種。以鳥羽聚于柄頭如蓋。②帝王儀仗中以鳥羽聯綴為飾的華蓋。亦泛指鹵簿或作為天子的代稱。--漢語大詞典
鼓吹,①即鼓吹樂。古代的一種器樂合奏曲。亦即《樂府詩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樂器合奏。源于我國古代民族北狄。漢初邊軍用之,以壯聲威,後漸用于朝廷。--漢語大詞典
羽儀,①後因以“羽儀”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為楷模。③儀仗中以羽毛裝飾的旌旗之類。④指帝王衛隊。--漢語大詞典
興替,盛衰,成敗。--漢語大詞典
替,①廢棄。②衰落,衰敗。--王力古漢語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