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唐太宗贞观元年</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9">资治通鉴,卷192,唐纪8</h1>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译文,来自《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
本文段节选自《资治通鉴》卷192、卷193、卷194和卷196的部分内容。标题只注明卷192的出处。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诘,①⒈追问,责问。⒉引申为追究,查办。⒊又为纠察,整治。②诘屈,弯曲,曲折。--王力古汉语字典
但,副词,只,只是。--王力古汉语字典
致治,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汉语大词典
……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清问,清审详问。--汉语大词典
清审,犹明察。--汉语大词典
有苗,古国名。亦称三苗。尧舜禹时代我国南方较强大的部族,传说舜时被迁到三危。有,词头。--汉语大词典
上闻,①向朝廷呈报。--汉语大词典
四聪,①能远闻四方的听觉。--汉语大词典
望夷,秦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泾阳县东南,因东北临泾水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赵高迫杀秦二世于此。--汉语大词典
贵臣,①本指公卿大夫位高的家臣,后泛指显贵的大臣。②中贵,宦官。--汉语大词典
拥蔽,①遮掩。②隔绝,阻塞。--汉语大词典
壅蔽,遮蔽;阻塞。--汉语大词典
上通,①谓下情上达于君。②指出仕。--汉语大词典
夏,四月,乙亥,上皇徙居弘义宫,更名大安宫。上始御太极殿,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
机要,①⒈机密的要政。⒉亦指机密重要的职位。②犹关键,要领。③精义,要旨。④机密重要的。--汉语大词典
论执,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汉语大词典
比来,①近来;近时。②从前;原来。--汉语大词典
违异,①离别;分离。②不一致;违背。--汉语大词典
顿,①⒈以头叩地。⒉又为以脚叩地。③⒈停留,止息。⒉又为食宿之所。④困顿。⑤废弃,倒塌。⑥副词,立刻,顿时。⑧⒈通“钝”,不锋利。⒉又为迟钝。—王力古汉语字典
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故事,①旧事,旧业。②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语大词典
故事,③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古代汉语词典
五花判事,唐宋时,中书省各官员,对军国大事因所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签具意见并署名,谓之“五花判事”。--汉语大词典
省审,仔细审阅。--汉语大词典
驳正,批驳纠正。--汉语大词典
申明,①郑重宣明;阐明。②重申。③辩解;申诉。④昭雪。--汉语大词典
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造次,④⒈轻率;随便。⒉亦指轻率随便之事。--汉语大词典
竞进,争进。--汉语大词典
丧乱,死亡祸乱。后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汉语大词典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寝疾,亦作“寑疾”。2.卧病。--汉语大词典
问讯,①互相通问请教。②打听。③问候;慰问。④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汉语大词典
药饵,药物。--汉语大词典
第,①在一定系列中的次序。特指合乎考试标准的。科举时应试合格的称及第,不合格的称落第。后起义。②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甲第,贵族豪门的宅第。④副词,但,只管。—王力古汉语字典
羽葆,①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②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汉语大词典
鼓吹,①即鼓吹乐。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我国古代民族北狄。汉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汉语大词典
羽仪,①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③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④指帝王卫队。--汉语大词典
兴替,盛衰,成败。--汉语大词典
替,①废弃。②衰落,衰败。--王力古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