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菠菜”为什么叫“菠菜”?

菠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大有来头,若纠其起源,这还得从唐朝说起。

很多朋友都以为菠菜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蔬菜,实则不然,菠菜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在唐朝以前,只有波斯,也就是现今的伊朗种植这种蔬菜,因此,在引进中国后,老百姓称其为“波斯草”。这里,我们说到了菠菜,就不得不说说唐太宗和菠菜的渊源。

“菠菜”为什么叫“菠菜”?

《唐会要》中有这样一段记叙:“泥婆罗向大唐进献了一批菠菜,唐太宗非常喜欢这种洋菜,称其根部鲜红,烹调后味道鲜美。”《新唐书·西域传》中同样记录了这件事:“泥婆罗国王派使臣运来大量菠菜,唐太宗首先在长安推广种植,于是,菠菜便在中国‘安家落户’。”

泥婆罗旧址在现在尼泊尔一带,泥婆罗其实就是尼泊尔的旧译名,最早出自于《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中说道:“泥婆罗国,在吐蕃西。其俗翦发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

其实,在菠菜刚刚引进唐朝时,这种蔬菜在中国的种植率并不高,是一种十分稀有的蔬菜。自古以来,道士们特别钟爱这种稀缺的食材,于是,便有“吃菠菜排丹毒”的说法应运而生。当时,炼丹的道士们纷纷对菠菜趋之若鹜,并表示:吃菠菜可以化解丹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菠菜”为什么叫“菠菜”?

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本草求真》中就有记载:“菠菜质地滑,能治疗大便不通等症。又可以清热解毒,甚至是治疗因酒湿等原因造成的中毒。因为,传统的草药通常先由肠道消化,菠菜则不然,可入胃清解,将湿热与毒气排到肠道。”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菠菜确实有一定的抗病作用,以及延缓衰老的作用,也难怪,唐朝的道士对吃菠菜乐此不疲。

唐朝皇帝同样是“道门中人”,喜欢在云蒸雾绕中炼丹服药,唐太宗也不例外。受道士的影响,唐太宗爱上了这种“排毒蔬菜”,每餐必食菠菜。或许是因为常吃菠菜的缘故,唐太宗活了五十岁,在那个年代来说,这可是难得的长寿。

此外,唐太宗一生总共留有子女三十五人,这还没算上幼年早夭的。其实,唐朝的菠菜可不像现在这般普通,在那时因为菠菜种植率太低,又没有发达的种植技术,所以,产量十分有限。当时的菜市场上虽有菠菜出现,但是,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吃不起,只能望而兴叹。

“菠菜”为什么叫“菠菜”?

名臣魏征与李世民一样,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菠菜控”,一日无菠菜不欢。君臣二人还因为菠菜发生过一段趣事:

魏征的性格非常耿直,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直言不讳,屡屡惹得唐太宗心下不悦。有段时间,魏征就像刻意与皇帝做对一般,每当李世民颁布某项政策,魏征总会站出来反对,让李世民感觉非常头痛。

某次,李世民趁魏征不在,对其他大臣发牢骚:“我该如何除掉这个不会说话的乡巴佬呢?”其他大臣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搭话,长孙无忌自然清楚李世民的意图,说道:“陛下其实根本不想杀掉魏征,只是想打击一下他的锐气罢了。”

于是,太宗追问道:“那我该如何挫魏征的锐气呢?”长孙无忌附耳说了一计。之后,李世民请客吃饭,文武百官欣然赴宴,魏征自然也在受邀之列。大伙来到皇宫坐定后,魏征方发现桌上有一盘新鲜的菠菜,食指大动,立马伸筷想要一饱口福。

“菠菜”为什么叫“菠菜”?

正当此时,李世民却突然说道:“爱卿先别忙着动筷,今天难得我们君臣在同一桌吃饭,不妨吐露心声,聊聊心里话。我知道你平时对朕颇有微辞,今天不妨让你说个痛快,免得以后在朝堂上让朕下不来台。”

魏征的眼睛都快掉进菠菜盘里了,哪有心思谏言呢?于是,便一边流口水一边重复些此前说过的旧事,因心不在焉,未免驴唇不对马嘴。李世民听了一会,发现全是些旧日往事,便训斥道:“魏爱卿,今天能不能说点新鲜事?”

魏征随口答道:“没错,这菠菜的确特别新鲜。”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后,魏征刚想改口,太宗就说道:“原来爱卿是对这盘菠菜有意见啊!来人,赶紧将这盘菠菜端走,免得坏了魏爱卿的胃口。”魏征一听美味被端走,连忙求道:“陛下千万别让人端走,臣最喜欢吃菠菜了!”

太宗见魏征服了软,哈哈大笑,说道:“那今天就不谈国事了,众爱卿好好吃饭吧。”太宗一松口,魏征这才如愿以偿地吃到梦寐以求的美味菠菜。从这天开始,魏征的言行果然有所收敛,说话含蓄了许多。

“菠菜”为什么叫“菠菜”?

李世民就这样用一盘美味的菠菜,巧妙地缓和了自己与魏征之间尴尬的关系。

民间还传说:清代皇帝乾隆,在江南微服出游时,在百姓家中吃到一道可口的菜。回宫后皇帝要御厨如法炮制,菜名为“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这其实就是“菠菜烧豆腐”的美名。其实,在《本草纲目》中也认为,食用菠菜可以“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咳润燥。”

参考资料:

【《唐会要》、《新唐书》、《本草求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