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杭州一百多年前,就有直播带货了,看看小热昏梨膏糖

杭州一百多年前,就有直播带货了。

清朝末民国初年,当时杭州有个人叫杜宝林。每天一大早出门,挑着一担货。见到人多的地方,就停下来,拉过来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掏出一把小锣,叮叮叮边敲边唱。

逛街的买菜的一听,有人唱歌,唱的故事又是搞笑风,有荤有素,大家就乐呵呵地围过来了。

清朝时,朝廷每天会出份报纸,叫朝报。大家大都是文盲,谁看得懂这玩意。杜宝林就把朝报现编现唱,而且顺便有时候讽刺几句朝廷。为了避免惹祸上身,杜宝林事先说好,我是头脑发热发昏,随口乱唱的,警察叔叔不许抓我啊。于是,杜宝林有了个绰号叫小热昏。

杭州一百多年前,就有直播带货了,看看小热昏梨膏糖

杜宝林可是行销大师,唱到一半,就要跳下凳来,打开他挑的担,说,各位父老乡亲啊,捧捧场,来点梨膏糖,止咳化痰,别光看广告看疗效。卖了一圈,继续卖唱。

杜宝林实在太火了,有人记录了他的一次演出现场。那天,见杜宝林一人站在凳子上开唱,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毛估估有上千人。那人记录的还有细节,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长得村姑一样,有的长得天仙一般,全都张着嘴,听得傻了一样。

后来,他这种街边地摊演出的形式,就叫做小热昏。

顺便看看梨膏糖,这东西故事也很出彩。

话说,唐朝著名的天天骂李世民的魏征,有一天,他老母亲咳嗽了。魏征妈妈死活不肯喝药,一喝就吐,弄得李世民派来的医生都毫无办法。还是魏征开动了小脑筋,他想他妈妈喜欢甜品,就把中草药磨成粉,然后把梨的汁水加进去,慢火熬,熬啊熬,熬成了粘哒哒的一小团,晾干,成了一大块糖,拿刀切成小块。

魏征妈妈一看,还有这么温馨的药品,喜笑颜开的抓起来就吃,一吃就上瘾,吃了几天,咳嗽没了,气不喘了,腿脚灵便了。

杭州一百多年前,就有直播带货了,看看小热昏梨膏糖

李世民派来的御医,早就偷学了。可这么人见人爱的药还没名字啊,后来有人灵机一动,叫它梨膏糖。今天杭州的河坊街,还有人卖。

杜宝林走红后,民国时期,西湖边曾经有大世界游乐场,杜先生也就进剧场演出了,出场费挺高,当然也不需要风里雨里挑担直播卖货了。

今天,小热昏成了国家级非文质文化遗产,梨膏糖成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生产梨膏糖的杭州天一堂梨膏糖厂,也成了中华老字号。

一听这些名字就不大妙,既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意思就是说,不抢救就要失传了,而中华老字号,几乎没有生意特别兴隆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