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杭州一百多年前,就有直播帶貨了,看看小熱昏梨膏糖

杭州一百多年前,就有直播帶貨了。

清朝末民國初年,當時杭州有個人叫杜寶林。每天一大早出門,挑着一擔貨。見到人多的地方,就停下來,拉過來一張凳子,站在凳子上,掏出一把小鑼,叮叮叮邊敲邊唱。

逛街的買菜的一聽,有人唱歌,唱的故事又是搞笑風,有葷有素,大家就樂呵呵地圍過來了。

清朝時,朝廷每天會出份報紙,叫朝報。大家大都是文盲,誰看得懂這玩意。杜寶林就把朝報現編現唱,而且順便有時候諷刺幾句朝廷。為了避免惹禍上身,杜寶林事先說好,我是頭腦發熱發昏,随口亂唱的,警察叔叔不許抓我啊。于是,杜寶林有了個綽号叫小熱昏。

杭州一百多年前,就有直播帶貨了,看看小熱昏梨膏糖

杜寶林可是行銷大師,唱到一半,就要跳下凳來,打開他挑的擔,說,各位父老鄉親啊,捧捧場,來點梨膏糖,止咳化痰,别光看廣告看療效。賣了一圈,繼續賣唱。

杜寶林實在太火了,有人記錄了他的一次演出現場。那天,見杜寶林一人站在凳子上開唱,觀衆裡三層外三層,毛估估有上千人。那人記錄的還有細節,說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長得村姑一樣,有的長得天仙一般,全都張着嘴,聽得傻了一樣。

後來,他這種街邊地攤演出的形式,就叫做小熱昏。

順便看看梨膏糖,這東西故事也很出彩。

話說,唐朝著名的天天罵李世民的魏征,有一天,他老母親咳嗽了。魏征媽媽死活不肯喝藥,一喝就吐,弄得李世民派來的醫生都毫無辦法。還是魏征開動了小腦筋,他想他媽媽喜歡甜品,就把中草藥磨成粉,然後把梨的汁水加進去,慢火熬,熬啊熬,熬成了粘哒哒的一小團,晾幹,成了一大塊糖,拿刀切成小塊。

魏征媽媽一看,還有這麼溫馨的藥品,喜笑顔開的抓起來就吃,一吃就上瘾,吃了幾天,咳嗽沒了,氣不喘了,腿腳靈便了。

杭州一百多年前,就有直播帶貨了,看看小熱昏梨膏糖

李世民派來的禦醫,早就偷學了。可這麼人見人愛的藥還沒名字啊,後來有人靈機一動,叫它梨膏糖。今天杭州的河坊街,還有人賣。

杜寶林走紅後,民國時期,西湖邊曾經有大世界遊樂場,杜先生也就進劇場演出了,出場費挺高,當然也不需要風裡雨裡挑擔直播賣貨了。

今天,小熱昏成了國家級非文質文化遺産,梨膏糖成了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門生産梨膏糖的杭州天一堂梨膏糖廠,也成了中華老字号。

一聽這些名字就不大妙,既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了,意思就是說,不搶救就要失傳了,而中華老字号,幾乎沒有生意特别興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