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信陵君畫像

在春秋戰國時期,曾出現過聞名于天下的四大君子,他們是位于中原地區的有北部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以及處于趙國南部的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更偏南的楚國春申君黃歇,以及山東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其中,隻有一人被稱為是真君子,那便是被司馬遷欣賞的信陵君,而其他三位德行有虧。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影視劇中的春申君形象

<h1 class="pgc-h-arrow-right">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h1>

楚國春申君黃歇,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坐擁3000門客,廣招天下仁人志士,單從人數上而言,是四大君子裡面最多的一個。春申君身世相較于其他三位略有不同,其他三位皆是君王之後,而他是六大家族之一,黃氏家族的血脈。在楚國高居相位,能言善辯,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才子。

春申君還曾曾立下解救太子熊完的功勞。太子熊完在秦國當質子,秦國以此來牽制楚國。春申君自己留在了秦國,讓熊完假扮楚國使臣,這才使太子安然回國。春申君也是以在朝堂之上擁有極大的權利,說一不二強勢至極。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可問題是,春申君的輔佐,并沒有讓楚國的衰敗之氣扭轉,反而是每況愈下。在之後的聯軍抗秦的戰事中,春申君也做出了錯誤的判決,以至于隊伍即使都打到了函谷關,但遇到了出關的秦軍,便節節敗退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此外,春申君不能被稱為真君子的最關鍵原因,是他縱容門客驕奢淫逸。在他的門下有數百名門客,人數多了,自然少不了一些素質低下之流。而在一般情況下,門客每天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在這無所事事的日子中,便有一些人開始縱欲無度。

而春申君在得知後居然不為所動,對此事熟視無睹,門客也更加肆無忌憚,一時間使得民怨四起。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以上種種,足以證明春申君身居高位,手掌大權,卻未能保家衛國、指導聯軍,能力确實不大行。再加上位高權重、驕傲自滿,拒絕接納别人意見,縱容門客驕奢淫欲,終是不能以真君子相稱。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h1>

趙國平原君趙勝,趙武靈王之子,後為趙國宰相,位高權重,視子民如草芥,品性實在堪憂。

南韓欲将上黨之地讓于趙國,寓意是想挑起秦國與趙國的紛争。平原君不顧他人的阻撓,執意收下那塊地,直言道,平白無故得來一塊好地,何樂而不為啊,必須收下!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平原君

果不其然,秦軍向趙國發起進攻,然而平原君在戰略布局上又出現了重大失誤,秦國有意讓各國孤立趙國,使其無援兵相救,又使用反間計,讓趙括代替趙國大将廉頗出戰,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當紙上談兵的趙括遇上殺神白起,結果可想而知。

平原君就是典型的利令智昏,又不能知人善用,最後完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國家身居高位者,如果不能全面思考問題僅僅盯着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放,其最終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他培養的門客也隻不過是給别人看的罷了,耗時耗力,最終不過滿足招攬者沽名釣譽的心思。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起兵邯鄲,将之圍困起來,這時便有了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薦,平原君允毛遂前往,以解除邯鄲的困境,雖然這一戰勝利而歸,但小功不能抵大過,平原君給趙國帶來的不可磨滅的損失不能被抵消。

平原君利令智昏已經沒有什麼好辯解的了,如果論這個人身上有什麼可取之處,那便是能夠珍惜人才了。就好比趙括的親爹趙奢,平時的工作内容就是收稅,有一次收到平原君門客頭上的時候,門客仗着自己有人罩着,便拒絕繳納稅費。

趙奢也不是好糊弄的,于是便直接斬殺這個門客。平原君的一員門客就這麼被殺了,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趙奢能平安逃過一劫嗎?當平原君問起趙奢緣由時,趙奢隻道:"奉公守法"。沒想到平原君因為這個答複,非但沒有懲罰趙奢,反而覺得趙奢是個人才,于是便将他舉薦給了趙王。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毛遂向平原君自薦

由此看來,平原君雖然有着知人善任的品格,值得認可,但是卻掩蓋不了他的利令智昏。所謂小事無關痛癢,大事決定存亡,平原君終是不能稱得上是真君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h1>

孟嘗君雖然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卻有着不可抹去的污點,他的污績主要集中表現在兩件大事上,其中一件便是視生命如草芥。

孟嘗君途經趙國,趙國國君熱情的款待了孟嘗君,本來相處的好好的,不料趙國子民議論孟嘗君的言論被聽了去,主要就是嘲笑孟嘗君身影矮短,孟嘗君當場發怒,竟然一連殺了百餘人。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孟嘗君

孟嘗君的這種行為,完全和那些有名的暴君一樣,令人發指,這種行為怎麼可能會是君子之舉?

聽不得别人說自己不好,甚至還加倍報複的人,别說不是君子,說是睚眦必報的小人也不為過,這明顯展現孟嘗君人品不太行,久而久之必然不得人心。

而據《史記》記載,在一旁陪侍孟嘗君的平原君,親眼看着孟嘗君殺害自己的子民,卻無動于衷、無所作為,從此處可以看出,平原君絕非君子做派。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除此之外,孟嘗君還有一事也注定了他不能被稱為真君子。從古至今,叛國者都不被世人所原諒,而孟嘗君居然幫助别國攻打自己的國家,不僅打破了原則,抛棄了信仰,更是被釘在了恥辱柱上,他為了一己私欲,勾結秦國、趙國攻打齊國,于情于理于道義都不合理。

另外,孟嘗君招攬門客百千餘人,卻沒幾個正經能用的,說明孟嘗君眼光不太好,不能慧眼識珠,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孟嘗君并不在乎門客的品質,他隻在乎造出的陣勢是否合乎自己心意,是以,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孟嘗君都是鋪張浪費、虛僞至極,這樣的人怎麼當得起君子之名?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以上三人,雖然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位,但卻嚴重德不配位,行為舉止甚是惡劣,完全不足以被冠以君子的頭銜。縱然他們三人在各自領域都有些建樹,但也不能掩蓋他們的罪行,遂君子一說着實令人難以信服。反觀戰國四君子中,剩下的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才是一位能真正被稱為君子的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h1>

信陵君一生可謂傳奇,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四君子中其他三位招攬門客都有着造勢之嫌,而且縱使門客驕奢淫逸。而信陵君招攬名士,其目的是在于維護國家利益,對于那些品行低下之流,信陵君一硬拒絕,可以說,他毫無私心可言,不僅如此,信陵君看淡生死榮辱,廣納天下有志之士,心胸寬廣,這一點是其他三個"君子"遠遠不能比及的。

在信陵君身邊留下的門客學一千來号人,信陵君将他們派往國土邊疆、朝廷官府等地方,盡力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因而常常被人稱贊一心為國。再者,信陵君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對待門客和人民均以慈愛聞名,這與孟嘗君那種視生命如草芥的惡劣品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才是一個君子該有的品格和風度。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信陵君

與心胸狹隘的孟嘗君不同,信陵君則是心胸寬廣,另外,在軍事領域方面,信陵君也擁有不菲的成績。戰國時期,秦國實力強勁,常常強取豪奪,攪得其他六國不得安甯,偏偏還拿它沒有辦法,誰讓秦國實力強勁呢,是以,其他各國大多抱有事不關己的态度。

在一次秦國攻打趙國的重大事件中,别的國家選擇觀望,以保全自身,即使趙國向它們求助,也還是沒有國家肯幫助它,魏國因為忌憚秦國的實力,也選擇了按兵不動。

眼看趙國就要亡國,信陵君以國家利益為重,置生死于度外,借魏王小妾之手竊得,奪取了魏國兵權。不僅成功擊敗、救援了趙國,也鞏固了魏國在當時的地位。信陵君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生死榮辱為輕的自古以來,飽受稱頌,這件事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竊符救趙"。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信陵君竊符救趙

而在竊符救趙後,秦國便開始報複魏國。面對秦軍的千軍萬馬,魏軍在信陵君的指導之下,浴血奮戰,并及時向别的國家申請求救,最後集結多國力量共同對抗秦國,最終使得秦軍大敗而歸。信陵君兩次帶軍戰勝秦國,不僅鞏固了魏國的地位,還打擊了秦國嚣張跋扈的氣焰,使得秦軍不再敢随意發起戰争。

此外,信陵君還有一本關于兵法的著作《魏公子兵法》,更能說明他在軍事上的才幹和建樹。

同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比其他人強在哪裡?可被稱為唯一的真君子春申君能力欠佳,楚國式微無可挽回平原君利令智昏,緻國運衰敗孟嘗君心胸狹隘,為一己私欲叛國信陵君仁愛不虛僞,各方面頗有建樹

無論是從個人品行,還是國家大義方面,信陵君都能稱得上是君子,其餘三位不是個人作風有問題,就是做出叛國之舉,實在是不能與信陵君相比。

是以,所謂的"戰國四公子"的評判标準,更多的是由知名度和出身,而真正應該作為标準的個人品格作風和民族大義則被抛之腦後。與信陵君的行事作風相比,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的君子之位,确實有些名不副實了。從這個方面來講,戰國君子這個頭銜,恐怕隻有信陵君真正擔當得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