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不過,由于時間的原因,不少好對聯被埋沒在曆史長河中。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達人。如果大家也喜歡對聯,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找到5個不出名卻對仗工整的的精品對聯,文采飛揚,有目共睹。請大家欣賞哦,覺得不錯可以收藏下來呢。
第1副:不畏官司千狀紙;隻怕鄉民三寸刀。
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明代大臣楊士奇。
古代那種官二代是最可怕的,欺壓老百姓,危害人間,簡直罪無可赦。
但是呢,由于是官二代,是以根本沒有多少人敢管。
比如,明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的楊士奇,位極人臣,但是楊士奇的兒子楊稷呢,在鄉裡橫行不法,引起了老百姓的憤怒。

楊士奇沒辦法,隻能名義上寫了個對聯告誡兒子:“不畏官司千狀紙;隻怕鄉民三寸刀。”
雖然說,楊士奇說的是場面話,也不可能真的對兒子下手懲罰。
畢竟“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古話,多數是戲曲裡的話。
但是呢,作為老百姓,還是覺得楊士奇的對聯有一定道理。
畢竟,楊士奇這些人活着的時候耀武揚威,但是死了之後呢,真實的名聲和口碑就出來了。
蓋棺定論,确實是“不畏官司千狀紙;隻怕鄉民三寸刀”啊。
令人振奮的是,楊稷後來果然因為民憤太大,被楊士奇的對手捅到了朝廷裡。
最後,楊士奇迫于無奈,也沒法保住自己寶貝兒子的性命。最後,楊稷被判了死刑,也算是大快人心了。
是以說,隻怕鄉民三寸刀,這話呢,看上去有點不真實,但有時候還是有道理的。
第2副: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喧林鳥報更。
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明代才子陳繼儒。陳繼儒是一代風流名士,詩書畫皆有很高的水準。
不過,陳繼儒對官場不太感興趣,以隐士而聞名士林。
這副對聯寫的就是陳繼儒山中隐居的潇灑生活。
山中鳥五更就叫了,下雨的時候青蛙呱呱叫,這都是自然的饋贈,喧鬧中展現了一種心情上的甯靜。
我們看這副對聯,不但對仗工整,語言清麗,而且具有禅意與仙氣,展現了一種遠離紅塵的飄逸,讓人對大自然充滿了向往。
第3副:衆花盡處松千尺;群鳥喧時鶴一聲。
對聯乃是唐代詩人許渾的《送盧先輩自衡嶽赴複州嘉禮》的詩聯。
“名振金閨步玉京,暫留滄海見高情。衆花盡處松千尺,群鳥喧時鶴一聲。朱閣簟涼疏雨過,碧溪船動早潮生。離心不異西江水,直送征帆萬裡行。”
對聯巧妙采用了數量詞,“衆”與“群”,“千”與“一”,表達效果上很有水準。
同時,對聯巧妙采用了對比烘托之法,“衆花”與“松”的對比,展現松之獨秀高标,群鳥與鶴的對比,凸顯鶴的風神獨舉。
對關聯靜結合,以動襯靜,生動展現了一種優哉遊哉的心境和清涼自在的禅理,也能夠給人一些藝術享受。
同時,“群鳥喧時鶴一聲”也展現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手法,仿佛是留白的畫作,有無限遐想空間。
第4副:名冠諸侯,自古賢無有及公子者;仁而下士,乃間步往從此兩人遊。
這副對聯看上去不工整,但是因為是集句聯的關系,是以對仗工整的要求被放寬了,依然屬于工整的範疇。
對聯所有内容,都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對聯所寫的也正是信陵君魏無忌。
上聯稱贊信陵君的賢德與名氣,下聯感歎信陵君的愛才與惜才。似論似贊,天衣無縫,令人稱道。
第5副: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令讀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門館流風未謝,于今視昔,問誰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這聯同樣是信陵君祠堂的對聯。上聯說,因為司馬遷《史記》的記載,信陵君惜才的美名傳千年,讓後人懷念不已。
下聯說今天信陵君故地依然有公子遺風,但是卻再也沒有人像信陵君那樣愛才,沒有人能夠重視民間懷才不遇的人了。
顯然,這副對聯在紀念信陵君的同時,有點發牢騷,感歎自己無法施展才華的命運。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大家有沒有自行創作的對聯呢,歡迎留言哦。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多多點贊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非常重要。我是真遊泳的貓,再次感謝大家!